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责任和独特优势。在新的起点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好"三个紧密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推进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维护信息化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深刻分析大数据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总结分析大数据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加快大数据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系建设,把握理论教育的时代主题,立足理论教育价值,优化理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理论教育思维方式,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需要。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其次要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途径和方法,最后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长效机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中增强实效性,健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工作机制建设,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的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4.
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面临着学习理念陈旧、人才力量薄弱、学习内容单一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等问题。对此,要立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从改变学习理念、增强人才支持力度、丰富学习内容和健全学习保障制度等方面探索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长期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建的历史实践,着眼于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定位、推进原则与根本立场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如何推进建设以及建设是为了谁、要依靠谁”等重大理论课题,为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思想引领力、服务力进而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因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突出微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8所高校调查数据为依托,分析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新时期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当前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乡村治理视角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要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培育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要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紧密结合,提高农民对理论的认同度;要创新传播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理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增强理论宣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在此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方式和对象论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转变话语权、重视隐性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和发展高等学校党员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准确把握高等学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点,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提高高等学校党员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基层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夯实高等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础。推进高等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大力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载体与渠道;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团队型学习;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完善学习管理机制,推进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对话是一种特定的沟通方式。对话机制强调大众的平等性与参与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特殊国际国内环境下,需要依托对话机制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的客观要求。以对话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以实践作为对话平台,以通俗化作为对话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对话内容而展开。同时需要处理好对话与灌输、对话与学习两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行,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出新要求,网络传媒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载体创新。认识这些新特点,有利于新时期党在网络境遇中更好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学视野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通过制度建设防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简单化、庸俗化和非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系统的方法,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在党的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所产生的效果,指出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主要启迪了民众的思想,为党的成立做了一定的准备,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开辟了新天地,为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体在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当前农村文化设施不健全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媒介选择。依托电视媒体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到秉持"以受众为本"的理念创新农村影视文化宣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发掘电视媒体的教育功能,增强农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信服度;提升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乡村传播能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的认识,从标准提法上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渐进发展历程。但从内在本质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思想,它具有充分的立论依据、紧密相联的基本内容和重大的综合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执政党软实力之间是彼此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增强执政党软实力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归宿,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升执政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还不够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体系中,可以把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普及方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层次化的实践方式以及科学化的效果评价作为实现途径,而且是提升执政党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学习阅读快餐化、学习追逐功利化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主体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既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巩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与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诸多学者立足于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实践,对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目前学者们的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对该问题内涵的探讨、对其实现条件与基本原则的研究、对其基本规律与基本经验的挖掘、对大众化的困境及其对策的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从构建系统化的研究架构来审视,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研究领域有待拓宽,缺乏实证研究,推进路径需要具体细化等。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为视角,以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的机制、内在原因以及变化的情况,并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解决路径加以深度剖析与把握。文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提高大众的主体性、积极性,解决民生问题,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得以推进与落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20.
基于S省J镇的党建创新实践,以"政党组织社会"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问题。一般农业型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组织性缺失与艰巨性发展任务之间的矛盾。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以凝聚各方面资源、激发振兴动力。J镇通过区域化党建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党员联户等实践形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形成了对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引领能力。当前,应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统筹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充分调动普通党员走群众路线,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组织性。可尝试通过区域化党建的做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