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因应验了“杀父娶母”的预言,而得到刺瞎双眼、远离城邦的不幸结局.本文对俄狄浦斯不幸命运的各种根源进行探究,说明了他的不幸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必然结果,但更可从中看出他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何去何从"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欧茨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从丹尼尔.贝尔的现代主义文化批评角度解读小说发现,小说女主人公康妮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化强调自我,摒弃传统和崇尚非理性的特点;康妮的结局也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和走向后现代主义的开端。因此这篇短篇小说是一个现代主义文化寓言。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 ,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传统评论坚持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性格中带有悲剧性缺陷 ,本文抛弃了这一观点 ,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并证明俄狄浦斯王是无罪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的历史表明,西方哲学中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雅典和耶路撒冷的对立始终存在,这一特征直到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才被强调出来。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对立面,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表述了人们关注个人命运和内心生活的愿望,它的产生是人类认识活动本身不幸而深刻的二元对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原野》与《呼啸山庄》是两部有关复仇主题的优秀作品。复仇在许多民族文化背景之中 ,意味着追求正义、公正 ,但这两部复仇主题的作品似乎不只在追求正义和公正。曹禺和艾米莉·勃朗特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性思索。这些思索中透视出两位作家对复仇主题的共识。①从历史文化的因袭中暗示人物的复仇动机。两部作品中所渗透的异质的民族精神内涵向我们显示 ,主人公的复仇行为虽属于个体行为 ,但他们的活动深深根植于各自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 ;②他们均在复仇主人公的经历中表达出对人的复仇与正义的矛盾的一些困惑 (复仇主人公都是在生活的压制与迫害中踏上追求正义的复仇之路的 ,但在复仇过程中都使自身陷入罪恶的深渊 ) ;最后以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表现自己对复仇主题的思考 :正义是人在适度地追求公正的同时趋向于“善”的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6.
运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可以诠释《儿子与情人》,即通过分析保罗与三个女人-莫莱尔太太、米丽姆和克拉拉之间的精神与肉体的冲突,揭示男主人公保罗的爱情悲剧的根本之原由——“俄狄浦斯情结”。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最早形成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因素.早在雅典时期,杰出的自然哲学家已开始摆脱神学与宗教的束缚,用理性的自然观来研究自然.在长期的积淀后,形成数学理性、逻辑理性与实验理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雅典民主政治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典民主政治是典型的国家民主制度,是“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它在古代希腊的出现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为什么会存在于两千多年前希腊的雅典?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者多着眼于对雅典经济基础的分析,视发达的小私有商品经济是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决定因素,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对其存在的另一决定性因素—文化基础,却常常有所忽略.雅典民主政冶伊始,就有充满理性的希腊文化相伴随.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武装了从梭伦开  相似文献   

9.
以俄狄浦斯原型研究为线索,探讨这一原型在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中的意义。奥康纳借用俄狄浦斯这一追寻式英雄原型将小说主人公黑兹尔的托金汉姆之行塑造为一次追寻精神家园之旅。这一追寻之旅不仅揭示了由世界的祛魅所造成的人的精神沉沦的问题,同时也让黑兹尔获得了对自我的认知。最后黑兹尔对复魅的追寻让他找到了精神家园,奥康纳也借此表达了她希望价值理性重回人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主人公于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尊严、宗教观念、精神追求、生活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个性气质以及梦想构成了作品的动人情节。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分析文本,透视出司汤达本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及浪漫情怀是形成于连情感取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终极追求,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文章一直追溯到古希腊这个哲学起源的时期,从哲学演变的历史中,全面研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使两者结合出一个存在主义完整概念。当今世界范围内不断产生出具有代表性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非理性的文化慢慢受到人们重视,理性文化渐渐没落。在这种文化变革的动荡之中为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对"人是什么"这一传统问题做出回答,从而塑造出一个相对完整相对全面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与非理性是个体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经典文本中提出了大量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论断,在实践理性观的基础上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本质规定与基本形式,揭示了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的作用机制.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观为指导,全面把握、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本质原理和有机转化机理,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3.
理性与非理性是个体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经典文本中提出了大量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论断,在实践理性观的基础上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本质规定与基本形式,揭示了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的作用机制.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观为指导,全面把握、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本质原理和有机转化机理,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4.
<简·爱>与<蝴蝶梦>是19世纪及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两部经久不衰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两部曲折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其作者受传统父权制文化的主宰以及个人情感的压抑而产生的宣泄欲求.每部作品都刻画了理性的女主人公和相对而言非理性或怪异的另一类女性人物.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达夫妮.杜穆里埃既认同又改写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角色规范,体现了作家本人创作时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5.
西方美术史就是理性艺术与非理性艺术的平衡史,这是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精神不断揉和、互为补充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精神文化走向成熟的过程。而未来的艺术也必然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和渗透,人类的心理平衡也会在更为激荡的艺术情感下实现。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与非理性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类主体的构成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文艺活动中表现为艺术理性与艺术“非理性”。艺术理性是主体关于艺术的基本经验范式,艺术“非理性”则指那些在艺术创造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本能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力量。二者在创作活动中,既有矛盾冲突,又相辅相成。总的说来,艺术理性对艺术“非理性”起规范引导作用;艺术“非理性”对艺术世界的诞生提供了主体生命的能量。二者都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法家君主论是一个悖论,它包含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容.理性内容是指它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王权政治的鼓吹、对制度化的强调以及对法的明确主张.非理性的内容则是指它对人性的否定、对君主个人绝对专制的鼓吹以及对各种卑劣的统治术的热衷.这种理性内容与非理性内容在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混容决定了这一理论的悲剧性.尽管它是同时期诸家君主论中最具有理性色彩的理论,但最终依旧滑入绝对专制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情结是作家张炜对精神家园苦苦寻找的一种寄托方式,在张炜的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对"家园"的守护和寻找,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不受侵犯,还要在现实生存中进行挣扎.张炜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人类进行道德关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理性与非理性抑或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是当代哲学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冯玉珍教授以极大的理论热情和探索精神,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系统研究,著成《理性的悲哀与欢乐——理性非理性批判》。在该书中,她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出发,以广阔的西方哲学与文化为背景,运用纵横交错的两维手法,对人类精神——理性与非理性及其外  相似文献   

20.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情绪,是时代的投影,是人的情感、精神、心理面貌的释放和显现。五四,是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跨越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它锻铸了一批卓越的现代文化巨人和天才;然而,并不是历史给予这一批文化巨人和天才以特有的恩宠,而是由这一时代的典型情绪规定着现代文化初始建构中所必然表现出的时代特征。非理性:破坏与创造五四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这种非理性简言之就是被极端强化的、推向顶峰的个体意识、个性自由和创造精神。那种被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已变成宗教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