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行为.翻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后,翻译伦理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成为翻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回顾国内外学者在翻译伦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翻译伦理研究应该建立在描述性研究基础之上并关注具体社会场景中的翻译主体及其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传统翻译伦理包括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及规范伦理上的翻译的承诺伦理以交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传统翻译伦理各流派的价值理念,明确指出了自身的适用范围以及译者在翻译中承担的责任,从宏观层面探讨翻译,平等对待与翻译活动相关的所有主体,是对传统翻译伦理的逾越。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它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它也要求高校通过相关课程的设立和完善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新闻伦理教育。我国的新闻伦理教育历史短,存在着某些问题,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高校对新闻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新闻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过对教学模式方面创新尝试尤其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两部分的总结,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方翻译伦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思想一直贯穿于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实践中,翻译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并遵从某种价值观,因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翻译实践体现了不同的伦理取向.西方翻译伦理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种:对等伦理模式、功能伦理模式、对话伦理模式、规范伦理模式以及差异伦理模式.各种模式不仅为特定的翻译策略或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证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一定时期的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给我们的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各模式间缺乏相容性,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模糊了伦理层次,忽视了主体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翻译伦理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它讨论的是译者和其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切斯特曼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承诺五大伦理模式。五种翻译伦理的提出把翻译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对翻译伦理的回顾,重新透视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指出模式各自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不足,希冀进一步构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式,纠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及对翻译实践的反思,翻译的伦理问题逐渐引起翻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伦理思想,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翻译实践彰显出不同属性的翻译伦理转向,并在不同层面上为翻译实践提供着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加深,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翻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颇有争议。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对译者角色的理解和社会预期也相应提升。近年翻译界讨论的"归化"、"异化",其实也包含翻译伦理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涉及译者译作的多元文化态度、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文重写的尺度、译者的责任等翻译伦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对相关伦理问题有所思考,并体现在其翻译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多元文化、沟通多元文化。但翻译伦理的内涵与外延究竟是什么,应保持在一个什么度上,作为翻译研究,更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表明任何翻译决策都是伦理选择的结果。译者作为翻译从业者必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翻译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学必须关注教学对象的伦理意识。本文从翻译教学的目的、现实需要和翻译教学过程中文本解释多元性的伦理内涵阐明翻译教学中关注伦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影响翻译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其中因素之一的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反叛,这也体现在对切斯特曼提出的基本翻译伦理上.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分析,阐述了其对翻译伦理的反叛及原因,从而证明女性翻译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从译者的翻译实践出发,分析国际译联《译者宪章》中关于译者权利与义务的条例,认为其存在着伦理规范导向、服务对象、再现文本以及伦理形式与实质内容等种种翻译伦理困境。应根据契约伦理、期望伦理以及信任伦理给翻译职业道德准则以准确的定位,为我国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现象。它突出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和变形,是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契合点。在传统翻译标准看来,误译以失落和歪曲原文信息为代价,是对原文的不忠,成为攻击译者的重要依据。将Andrew Chesterman的四个翻译伦理模式融入到对我国传统译论的深入理解之中,完善误译研究,丰富了翻译批评方法,从而使人们对文化误译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更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翻译伦理观照下政治性外宣材料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目前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翻译伦理理论为政治外宣材料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以翻译伦理为理论基点,对政治性外宣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五种伦理模式在政治性外宣材料中的体现,并指出由于政治性外宣材料客户不同,读者多样,译者不可能同时并重五种伦理模式,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主要遵从一种或几种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翻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翻译伦理讨论的重点。归化与异化之间不应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与道德/不道德的翻译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在不同的翻译背景下,二者的伦理性质可能会相互转化。只有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相结合时才能产生真正道德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翻译伦理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伦理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热点,相关研究刚刚开始,文章通过对翻译主体间伦理的系统回顾,指出翻译主体间伦理的讨论不能单纯强调译者单方的责任或权力,其他主体如赞助人、评论人同样对于理想翻译的语言或文化动因的实现负有责任。同时,对译者忠实于文化间伦理的必要性、作者给予译者不忠实的权利、Lefevere有关中西方忠实策略的不完善之处、译者的可读性、责任的相对性以及赞助人的多层次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迫于国内与国际传媒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体制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在市场经济的磨合中自然进行的,而是在行政作用下强制进行的,因而很难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了二元对抗的困境之中,造成新闻伦理的异化。因此,要彻底改变新闻伦理的堕落局面,重构新闻媒体圣洁的精神之塔,必须建构一套系统的新闻伦理制度,确定新闻伦理新秩序,调节和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浅析英语新闻报刊文体的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分析了英语新闻报刊文体的范畴,新闻报刊文体的特点,它的句法特点涉及到翻译 成中文时翻译方法既要忠实原文,以求达到最佳可读性,同时也要注意文章中不同文体直译与意译的 结合,还要注意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到传统翻译理论以及实践的影响,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以脱离具体语境的、缺乏真实性的范例操练为主要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往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实践的影响很大。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翻译教学在翻译主体、翻译素材和翻译教学方法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应以学生和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平等对待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同等注重文学翻译和实务翻译。翻译教学应借鉴或采用“脑风暴法”,也叫“工作坊法”,以解决翻译教学中“谁在参与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以什么为素材”以及“如何进行翻译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算法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传播业的理论与实践,生产流程的外部化、参与者的多元化以及伦理事实的跨界化引发了对新闻客观性、专业主义以及媒介信念的思考,进而影响到对新闻伦理内涵与外延的重新界定。技术话语体系与道德话语体系之间的断裂与冲突激发了重构新闻伦理的迫切需求——将算法及相关研究者以及媒介、公众与政府纳入到算法的技术评估范畴,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并从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推动新闻伦理的重构,为新闻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技术与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是鲁迅实践其文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鲁迅的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与方法、译作读者分类、翻译评价等方面,始终贯穿了"窃得洋火照人间"、为大众读者服务的翻译价值取向。其翻译价值观、"他者"文化价值观、译者责任观蕴含了颇为深刻的翻译伦理思想,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