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江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6):89-92
新疆兵团戏曲艺术在新疆特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衍变,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得新疆戏曲艺术具有区别于内地戏曲艺术的鲜明个性,在剧作思想上注重展现边疆各民族的善良淳朴个性以及独特的文化生活,进而宣扬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理念;在音乐、表演程式、舞蹈、舞美等艺术表现方式上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兼容并蓄,传统戏曲艺术在文化认同理念的导引下,对西域文化及风情展示亦成为戏曲艺术在实现新疆化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革新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教化的重大使命。在"以德治国"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戏曲艺术走进德育课堂,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任。在传统德育工作体系中尝试融入戏曲艺术来辅助德育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借鉴戏曲界师德资源四种途径将戏曲与德育有机融合,用隐性教育手段"物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3.
刘艳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智慧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持续前进、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动力。它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盛行时期。在漫长发展历史进程中戏曲,不断融合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的精髓,逐渐成为一项包容广泛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本文阐述了戏曲音乐起源、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戏曲音乐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岱与戏曲艺术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则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35-38
时代、地域及家庭环境诸因素使张岱喜爱并精通戏曲艺术 ,他和当时的曲坛名流广泛交游 ,在剧本编写、唱腔鉴赏、演出指导等领域造诣不凡 ,针对晚明的戏曲风气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他的有关诗文描绘了群众戏曲演出活动的盛大场面 ,记载了私家戏班的表演水平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戏曲艺术是舞台上的表演艺术,是各种人物在舞台上的真实再现,它包括形象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唱腔艺术和心理艺术;形象艺术是戏曲刻画人物的基础,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灵魂,语言艺术和唱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支柱,心理艺术是戏曲艺术的境界;一个优秀的演员,一个能让千万观众熟知并为之喜爱的艺术家,一定是形象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唱腔艺术、心理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以德艺双馨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6.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受众欣赏方式的变化促使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寻找合适的传播途径。电视作为最为普及的现代大众传媒,其传播特征能够使戏曲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更为立体、光艳地展现给广大受众,契合了受众的某些审美需求,因而成为传统戏曲由"小众艺术"转变为大众艺术的必然选择。戏曲艺术与电视的结合,使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大,戏曲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但是也应注意到二者的结合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现代电视传媒手段给传统戏曲艺术带来诸多挑战;而电视传媒方面也因为其强烈的可视性、快餐化、过度娱乐化等特征而无法诠释传统戏曲艺术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传媒完美结合就必须做到:传播内容在注重品质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传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但不应媚俗;受众要不断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伦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3):28-30
土家族地区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为地方戏曲的诞生与繁荣提供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而同一时期的文化环境便如同催化剂一样,催生地方戏曲从嫩芽破土到茁壮成长,本文仅从文化艺术背景在土家族地区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总体上还不丰富,已有的研究集中于二者作为审美客体之间的共通性:艺术发展的相互推动,艺术创作的联动相通,艺术境界的共通追求,以及从声学方面对建筑和戏曲共通关系的分析。关于主体的审美追求、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焦福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5)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戏曲网站是运用互联技术建构的关于戏曲和戏曲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平台,是网上戏曲资源的集结点.网络兼容了戏曲资源的多种载体形式.网上戏曲文本信息的传播极大地方便了戏曲资料的阅读与研究.网上戏曲的音像传播,体现出网络对于戏曲电影、电视传播等形式强有力的整合作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得戏曲网民的声音成为网络戏曲资源的新亮点.互联网上的戏曲信息资源,内容广泛,数量巨大,但整体上庞杂无序,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0.
刘召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2):63-68
冯梦龙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导演理论传世,但在《墨憨斋定本传奇》的总评、小引和眉批中遗留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字阐述。这些阐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导演艺术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是中国戏曲史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葛春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5-116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既可培养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刚正不阿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又可增强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寻常的夏夜:当黄梅戏《传灯》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落幕,场内观众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之时,在数千里之外的粤西徐闻县的海岸沙滩上,月色星光之下的简易戏曲舞台依旧热闹非凡。海风吹来,拂过了一大群拥挤在舞台旁边看戏渔民们的笑脸。这样的场景对比,寓示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也带来对戏曲市场城乡二元化结构现状的思考。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冲击,使得传统戏曲更多地退守农村市场。文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戏曲院团国内演出场次47.94万次,而其中38.91万次是在农村。全年4亿余人次的戏曲观众,更有3.4亿人次属于农村。 相似文献
13.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历史源远流长,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的人文文化,二者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彼此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民歌《千古绝唱》"戏"与"歌"的结合中,既可以体会到民歌的优美自然,又可以感受到戏曲唱腔的韵味。《千古绝唱》充分体现了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周弘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105-106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国粹.在包装设计中运用能形成我们的设计特色与个性,而且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使中国书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更新观念,促进中国书画在包装设计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陆小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4):59-61
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今天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笔者认为,对这些民间传统戏曲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能使其良好生存和发展的民间文化生态空间,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吴文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5-137,142
以开封等八个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为调查研究的切入点,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河南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85
在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教化”是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传统儒学与作为社会生活样式的礼仪、礼俗密切相关,并以其对世俗社会礼仪、礼俗的思想诠释和提升作用,构成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生成的关系。这是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教化之本的原因所在。戏曲正是接受了儒家的教化思想,才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本文通过对儒家教化思想的诠释,论述其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刘方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04-108
早期话剧是在西方话剧影响下的产物,但从戏剧审美观、编剧方法、演出形式诸方面来看,却与传统戏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话剧的草创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话剧创作、演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但却以他们最早的话剧活动提出了这一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戏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析安徽农业大学戏曲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高校开展戏曲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它能推进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建构,更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助益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和建构.安徽农业大学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
中国戏曲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之一,其传承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的重视。培育以在校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对戏曲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认同至关重要。但就调研显示,他们对戏曲的认知度还偏低,认知途径很有限。近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以高校剧社为主的各种实践活动、多元的现代传媒等手段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