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们"通常被看作一个表示复数的词缀,但"数词+量词+名词+们"短语,在现代汉语里却是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然而明清小说和现代汉语中,却有少数这类短语存在。从历时角度考察"数词+量词+名词+们"短语,可以对其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给出语法化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中量词已成为独立的一个词类。它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一般来说,汉语的数词和计数的名词不能直接连用,中间必须有量词(数词+量词+所计数的名词);而俄语中没有量词这一词类,在许多情况下数词可以和所计数的名词直接连用(数词+所计数的名词)。如:дватоварища(二位同志),тритрактора(三台拖拉机),пятькоров(五头牛),двадцатьстульев(20把椅子),восемьстолов(八张桌子)等等。  汉语中量词十分丰富,量词的普遍使用使表意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
量词是汉语名词数量结构中的必需成分。以往的研究过于关注量词的属性和功能以及语法化等问题,对于量词的产生及数量结构变化关注不够。量词的产生与发展需要有内在的语言基础以及外在的认知条件。研究表明量词是在受不可数名词表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产生与发展的。可数名词数量结构首先受到不可数名词表量结构"名词-数词-单位词"序列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名词-数词-名词"的序列构造,进而右侧名词逐渐由左侧名词同范畴的名词取代。由于不可数名词表量结构"名词-数词-单位词"序列变为"数词-单位词-名词",在类推作用下,可数名词数量结构也演变为"数词-名词1-名词2"序列构造。在新的序列构造中,中间的名词经过语义虚化后,最终发展成为量词。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数名结构即"两父子、三姐妹"之类的"数词+关系名词"的结构,这不同于一般的量词隐省。从个体量词的特点和该结构中的关系名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该结构中缺位的是个体量词,缺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者在语义上的不相容性,并进而考察该结构数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能进入"两+N"结构的名词主要有个体名词、集合名词、方位名词三类,这种结构有着特定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语别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机制,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是量词的语义特征投射到名词认知域中产生的结果。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幕后认知过程,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汉语中带有鲜明特色的一类词。量词可通过与数词、指示代词结合或重叠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这常为人们所论及;但量词可以受定语的修饰限制,则不为人们所关注。据本文考察,量词受定语修饰限制主要表现为“数词+定语+量词”、“定语+量词”两种语法结构框架;量词带有定语是其体词性特征的体现,而非名词特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里,数词跟名词组合中间要加量词,不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通常被看成是一般规律。但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数词+名词”现象,绝非个别例外。从数词来看,现代汉语中各类数词都有“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有时中间根本就不能加量词。现代汉语的“数+名”组合不能一概简单地解释为“省略”或“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究其成因,有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也有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9.
量词是汉语中的特殊词语,是语义成分,语法功能相当复杂的一种词类。量词不仅有表量的作用,而且有修辞功能。汉语里数词和量词的结合必须经过量词的中介,而维语里一般情况下,无须量词做中介。文章主要对汉维语量词在各自语言中所处的地位,量词的表意功能、语法功能,形象色彩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使维吾尔族学生能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汉语量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叫名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动量词。维吾尔语中的量词也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现代汉语中量词十分丰富,除成语或某些特殊用法外,数词一般不直接与名词连用,中间要用量词。如一个人,一只(头)羊,一口(条)猪,一匹马,一双鞋,一台拖拉机,看了一次,等了一会等等。同汉语相比,维语中量词的数量比较少。这是由于维语中数词一般能直接修饰名词,在意义不会产生混淆的情况下,量词可以省略,而汉语却不能省略。  相似文献   

11.
浅议“数+形+量+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组修饰名词或名词词组结构嵌入状态形容词,就变成了"数词+形容词+量词+名词"结构,本文将试着讨论此结构语形、语义、语值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量词词尾化是指量词不加数词直接用在名词后,当作名词的词尾.王力先生说量词做名词的词尾相当后起,"直到宋元时代,单位词才用作词尾."(<汉语史稿>283页)并举例说明,现将一例录于下: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两+N"这一结构的存在有着独特的使用环境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名词可以分为两类: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和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定量数词只能直接加在带有[+个体]特征的名词前面来计数.为了挽救定量数词的这一局限性,汉语和英语都选择了“量词插入”这一手段,但在汉语中“量词插入”属于词汇手段,即用附加手段将“量词”作为语素创造出一种新的双音节词汇;而在英语中“量词插入”则是句法手段,它必须满足“格检验式”这一句法规则.  相似文献   

15.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汉语名词的可数性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句法的语法分析、汉语名词不可数论、可数性的量词表征论和汉语名词可数性的认知解读。汉英语隶属不同语系,以印欧语系的可数性区别为标准,判断汉语名词可数性有一定局限性。从量词与名词共现特点区分汉语名词可数性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其句法判断标准将复杂的语言体系简单化。认知语法观从概念主体对现实世界的主观识解出发,探究认知对语言表征的影响,是汉语名词可数性的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可以用于解释汉英语中可数性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数+形+量"格式的构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格式中的形容词对数词形成制约,形容词和量词之间存在着双向制约关系,格式后接名词又制约着"数+形+量"格式的构成。这种制约关系是由语义的一致性、语义的自足性、语义的决定性原则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名量词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来看,学习者对于名量词中搭配名词所凸显的特征把握较差.因此本文从认知角度,从人类语言思维的共性上,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名量词中搭配名词凸显特征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分类可以看出,汉语词类中有数词和量词之分,英语只有数词之说。汉语中,量词具有独立的语法和修辞特点,英语中起着量词作用的是名词。在句式上,二者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汉语的基本数量句式可概括为"Num Q N"或"N Num Q",英语的基本数量句式为"Num N"和"Num Q of N"的形式。英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都具有夸张、比喻、委婉等修辞功能,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