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我国首次规定了听证程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程序对维护行政处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听证制度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其存在的缺陷也愈发明显,对其进行完善已是法治进程之必须。本文首先对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对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早已确定的社会发展目标,但是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却始终停留在执政党的战略部署和行政部门的文件层面,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基于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面对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要求从法治层面规范和保障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工业法制保障是一种国际共识,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更是我国在当前工业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屡出问题、劳动者权益保障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条件下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的内涵之一是国家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与维护。我国《行政处罚法》不仅构划了民主社会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框架,而且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系统,即公民权利的宣告机制、权利侵害的预防机制和权利侵害的救济机制。这一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系统全方位地对我国公民权利进行了有力的保障,对于我国法治的进一步确立和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基层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我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日趋完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贿选、暴力选举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完善选举程序、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智慧化手段遍及多处,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力量加入行政处罚程序,对行政处罚的高效与精准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处罚程序现场执法的内在定位与时下智慧化非现场执法之间凸显诸多不符之处,如被处罚对象行使陈述、申辩权受限,采信与鉴定证据形式主义明显,行政处罚机关说理义务窘境凸显等。尽管智慧化手段以辅助行政处罚的角色出现,用智能化手段固定违法事实可有效保障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但上述问题的产生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把加强倾听意见作为自动化行政处罚的必要步骤、减少人工审核证据的技术依赖性、扩大说理义务的内容区间,多种方式为智慧化手段与行政处罚程序良好衔接扫清障碍,保障行政处罚程序该有的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6.
行政处罚的有责性问题(即被处罚人的主观心态是否以故意或过失为必要),是行政处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此问题世界各国的学理见解及制度规定均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是,其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是倾向于行政处罚应以有责性为要件的。我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没有对行政处罚的有责性作出系统性的规定,但是,对违法者的责任能力、行为能力及主观要件都作了规定。文章试图从刑法相关理论入手,比较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学理及制度,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处罚领域的有责性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尝试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处罚有责性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法律程序的正当性问题。各种程序理论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法律程序是否正当的标准,但是,这些判断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根据法律程序的各个组成要素来判断法律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非典突发事件冲击下的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典突发事件从新的角度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挑战。它不仅考验现行法律体系和政府体制,而且考验政府的法治观念。事实证明,只有法治才能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紧急状态来临时,在正常状态下被遮蔽的法律制度中的缺陷可以被暴露和发现,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并实现法治的跳跃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到紧急状态下立法的局限,把握适用紧急处置权的原则,及时对因紧急状态立法而出现的法律规范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法治。非典突发事件也集中揭示了我国宪政存在的问题。能否成功地应对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自觉地见微知著,从宪政角度认识问题,取决于能否制定和强化各种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法律机制和程序,从而推动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民监督是公民监督权具体化的一种形式。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觉醒、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网民监督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有关部门对"问题事件"的处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程序、网民监督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部分网民缺少应有的公民素质等问题。因此,我国应构建网民监督的正常运行机制,将网民监督纳入法治轨道,加强对公民政治、文化、道德等素质的培养,以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网民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行政赔偿程序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行政赔偿程序是晚近才有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能够较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将规范权力以保障权利的现代法治理念运用于行政赔偿程序的立法实践当中,能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程序规范,其中不乏独树一帜的优良创制。我国行政赔偿程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创新:"一并式"的行政赔偿处理程序、行政主体主动赔偿程序、合理时限、共同赔偿以及行政赔偿请求权人资格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自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中国的律师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律师制度也得到了良好的完善。但同时在改革转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律师业甚至制约律师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为了使我国的律师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应该在调查权的立法上给予律师充分的保障,确立律师诉讼垄断制度和律师参政、议政的准入制度,同时司法机关也应该注重“公正与效率”相统一原则,从而促进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空间。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行政执法中适用频率最高、含量最多的重要手段;《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解决了以往行政处罚没定、实施和程序上的混乱现象;本法对行政处罚设定权、实施权和行政程序所作的严肃规定,特别是对行政程序中的“听证程序”的规定,表明了在我国行政程序民主化方面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受刑人是国家公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保护监禁制度下的受刑人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表征。受刑人的各种需要,国家必须以法律规范其满足需要的行为,以法律确认和保护受刑人权利是改造受刑人的基础,我国经历了1954年《劳动改造条例》与1994年《监狱法》两次关于受刑人改造和受刑人权利的立法过程,因受传统立法观念影响,现行《监狱法》仍存在法条简约,程序缺失,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应该在《监狱法》中增加有关规定,提高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完善的行政处罚程序和司法审查机制,以充分保护受刑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外部法制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整个高等教育法律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障规范高校健康发展的政策法制落实不到位,高校依法独立自主办学难以落实,高校周边治安和人文环境差尚未形成高度重视高校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法治理念、保障理念和服务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构建保障规范高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将高校的依法自主办学权落到实处;加强高校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可见,通过法定程序推进法治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与精神。孙洪坤教授的专著《程序与法治》(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3月版)可谓是适时而作。在专著中作者阐明了他的程序与法治思想并初步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程序与法治》全书29万余字,分为三篇:上篇“程序正义的法治之理”,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立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行政处罚程序立法已走在前列。短短十几年,我国行政处罚程序立法已走出空白状态,初步实现了从工作程序型向权利型行政程序的过渡,确立了我国统一的行政处罚程序制度。在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诉讼法》,尤其是《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功莫大焉。我们应继承《行政处罚法》的成果,借鉴国外程序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我国对公民权利保护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17.
雷新明 《南都学坛》2003,23(6):88-90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宁、厦门、大连等城市围绕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展开了。在设计这一制度过程中,当初基于节约行政成本、减少多头执法、避免执法扰民,但由于未能对我国行政处罚领域里存在的诸如行政负激励膨胀、伦理道德、行政法律制度的扭曲等问题进行检视,也没有对现实法治进行理性思辨,引起法治的失语与悖论,这些问题实在有必要进行一番审视,以求得该制度勃发它应有的活力,更符合宪法规定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相对集中处罚制度一定要有利于实现行政民主,要考虑到它在行政管理中的可行性,要有利于实现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要考虑到行政处罚与法治的可容度等。  相似文献   

18.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能为所有程序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能匡约公权力的扩张性。能保障公民权利有效实现,它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实行宪政的客观需要,世界多数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将其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问题,能为具体程序法治场域突出宪法的权威,其入宪才能使具体的程序法治更有效地实施,以保底性规范来避免法律的真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成为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民生权利保护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民生权利的保护和促进为本,在改革和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法治的实践要求。民生法治对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求。面对民生法律制度体系立法碎片化、民生法治化程度低、缺乏民生权利意识和程序机制保障的问题,需要重新设计民生保护的法治原则和法律制度体系,从而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奠定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民生法治根基。  相似文献   

20.
法治保障尊医重卫社会风气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道路指引,法治保障尊医重卫社会风气的制度机理在于深化社会共识、规范行为标尺及明确价值目标,核心环节在于法治保障应当贯穿治理全过程、注重规范主体行为和保障发展成果。进入新发展阶段,法治保障尊医重卫社会风气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在深化法治中国建设中持续营造尊医重卫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