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路教授是我国逻辑学界的知名学者,其逻辑教学观点的独树一帜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王教授的逻辑教学思想可归结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逻辑现代化",它是指逻辑教学的现代化,而非逻辑学科的现代化;高校逻辑教学主要内容改革是指改革要以现代逻辑的知识体系替代普通逻辑;"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不是高校逻辑教学改革的方向。虽然,王教授的逻辑教学思想引发了激烈论争和讨论,但其逻辑教学思想中蕴涵的三个重要特点常常被学界忽略或误解,而这三个特点却为我们深入讨论高校逻辑教学和逻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王路《逻辑的观念》一书基本观点(逻辑的对象仅仅是必然性推理,逻辑的内在机制是必然地得出)及其论证手法的批评该书的基本观点完全不符合古今中外逻辑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事实,其论证手法是"偷换和歪曲".用该观点去指导我国的逻辑科学研究,必将使我国的逻辑科学陷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3.
研究辩证逻辑,把我国的逻辑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在21世纪,我国的逻辑学研究应以辩证逻辑为重点,把逻辑科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辩证逻辑阶段;2.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必须克服把辩证逻辑与辩证法相混淆的错误倾向,沿着辩证逻辑逻辑化的道路前进;3.王路《“辩证逻辑”的历史与未来》所散布的所谓恩格斯的“辩证逻辑”不是“逻辑”,只是“辩证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回顾我国20世纪逻辑学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五六十年代,波及整个学术界甚至是思想界的逻辑论争无疑将会在中国现代逻辑思想发展史上留下有意义的篇章。而作为代表性人物,江天骥以自己较深厚的现代逻辑修养,在关于形式逻辑理论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给当时的论战注入了清新的学术气息,对推进我国逻辑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实质蕴涵和逻辑蕴涵为对象,通过对郁慕镛教授和袁正校教授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逻辑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蕴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澄清关于实质蕴涵和逻辑蕴涵的若干误解.  相似文献   

6.
逻辑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逻辑学百年》作为中国逻辑百年里程碑式的著作,对中国逻辑百年的发展脉络作了较详细地探讨并对逻辑理论的重要成果作了概述,把中国逻辑百年历史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但是,它却忽视了我国逻辑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逻辑学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逻辑理论的引入、完善和发展一刻都离不开逻辑的应用。人们是始终把逻辑学作为思维工具,使其在思维实际的运用中,得以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的。逻辑应用是逻辑发展的动力之一。如果不谈逻辑应用,轻视逻辑应用的理论,逻辑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逻辑应用仍将是我国逻辑学研究与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逻辑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科学的见解,包括:明确了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肯定了逻辑学的学科地位、提出了"学点逻辑"的号召.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对于现阶段逻辑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从它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逻辑理论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两个阶段 ;而现代逻辑的发展又经历了由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的变革。恩格斯曾经说过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 ,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 ,关于思维的科学 ,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 ,是一种历史的科学 ,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1 ]”逻辑学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从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的历史 ,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伦理学与逻辑学交叉性研究课题的道德悖论方兴未艾,多年研究足以证明它是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因为本质地涉及"悖论"这个逻辑学核心概念,学界多从其与逻辑悖论的关联考虑问题,但关于道德悖论的界定始终存有争议。从严格逻辑悖论三要素观点,尤其是悖论性结果由以导出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考察,道德悖论具有较低的悖论度,应将其定位于一种类悖论困境。尽管如此,道德悖论仍分有逻辑悖论的解悖方法论价值,从而可作为伦理科学创新的杠杆。  相似文献   

10.
逻辑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是科技文化学和科技教育学的重要命题。有一种"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说法,是一种误识,影响了对逻辑的深刻认识和影响了对逻辑的教育,需要改变和超越:其一,中国古代没有明细的逻辑学并不妨碍其他学术的发展。其二,中国古典哲学的有些基本概念和观念的提出超越了西学。其三,按照中国古代观念,逻辑不是形式是名理,辩证不是逻辑是易道,辩证法与逻辑学是统一的。据此提出逻辑学中国化方案,建议增加三条定律:定义的约定俗成律、判断的同异交得律和推理的容欠理由律。我国大学高等教育的辩证法课,应重新设计,以克服西方传统逻辑学的狭隘和局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否有逻辑学一直是逻辑学界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逻辑,但他们的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逻辑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逻辑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有古典逻辑,但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的一个具体困难在于: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相比,逻辑学本身有一个欠发达的学科身份.像其现代形式的任何东西都起步非常晚,逻辑学系很罕见,至少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中是如此.它目前分布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和哲学系,并且在每种情况下,都带有某些其主学科的特征.由哲学关切带动的逻辑是哲学逻辑,其在原则上与逻辑哲学截然不同,尽管在实践上二者往往不易区分此外,逻辑学包含许多相互间没有太多共性的各种分支,比如模型论、证明论、集合论、递归函数论,以及哲学逻辑因此,逻辑哲学应该反思什么并不是完全清楚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提供机遇.我们能够以任何最有望带来回报的方式来研究逻辑哲学.逻辑哲学的本性中没有任何东西限制我们使用任何我们所知的作为证据,只要其与我们考察的问题相关.逻辑哲学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对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性和首要原则进行重新思考.从长远来看,人们可能希望关于逻辑学本性的更大的清晰性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多具体的逻辑哲学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和逻辑学角度进行语言研究的思想贯穿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语言学中的逻辑流派。但在语言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主要观点有所不同。对语言学中逻辑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能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语言学理论演变的大体轮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现在,中国逻辑史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推理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中国逻辑史其实就是中国逻辑哲学史。  相似文献   

15.
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共同主编出版的《逻辑史手册》体现了国际逻辑学研究的最新趋向:第一,逻辑史研究进入到全面、精深研究的新阶段;第二,把逻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局限在某一种类型或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逻辑的观念和研究方法;第三,注重逻辑与相关领域的关联研究,展现逻辑学的活力。该书唯一缺憾是没有涉及"中国逻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性特点来分析中国逻辑的特质,将希腊逻辑、印度逻辑和中国逻辑看做是世界逻辑体系中三种并行发展的基本类型,系统研究并概括出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以中国逻辑思想的内在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逻辑思想自身的发展特点,按照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的起源、形成、转变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中国逻辑思想的基本特征、主导推理类型等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应该是:文化解读、逻辑解读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逻辑学的发展中,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的斗争曾是激烈论争的课题之一。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派系丛生、观点纷呈,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的斗争此伏彼起、错综复杂。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逻辑学和心理学的比较研究,搞清逻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坚定不移地把逻辑学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倾向源远流长,在近代曾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人并没有在心理学和逻辑学之间划清一条界线,所以心理学“闯入”逻辑学领域是不足为奇的。不仅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形而上学》里可以发现这一点,即使是更为重视思维的逻辑形式的斯多葛学派,也求助于心理学的理论来补充解释它的逻辑理论。在中世纪,共相问题有极多的心理学解答和思考,唯名论关于共相同题的答案或概念的答案,都把思维过程的心理分析作为先决条件。在近代,由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和归纳派一起成为当时逻辑发展的主流,不少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列入了信奉者的行列。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集中表现为两类;哲学心理主义和逻辑心理主义。(参  相似文献   

17.
类逻辑是逻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类为核心概念,以类比推理为主要表现形式。类逻辑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起源与发展路径:中国古代,墨家的"故""理""类"三物逻辑为类逻辑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西方,亚里士多德作为逻辑学创始人,在研究三段论时离不开类逻辑思维;培根在科学实验中推崇归纳法,其中也蕴含了大量关于"类"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中外类逻辑研究更加深入,类逻辑思维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创新功能,是现代类逻辑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逻辑论争在我国现代逻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 ,它确立了形式逻辑独立的学科地位 ,推动了这门科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 ;另一方面 ,它也具有许多缺陷 :受苏联逻辑论争的负面影响较重 ,过分关注与形式逻辑有关的哲学问题的探讨 ,偏离了当时世界范围内逻辑科学迅猛发展的主流 ,脱离了逻辑教学的实践。反思这场论争 ,对研究中国现代逻辑思想史 ,对推动我国逻辑现代化的进程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逻辑学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指在对思维的反思中,逻辑学要准确的把握思维规则,并且不断的总结人们思维实践的规律从而完善其理论形态。逻辑学的现代化是对自身进行逻辑反思的必然,是及时总结人类思维实践的需要。我国要实现逻辑的现代化,必须改变落后的逻辑观以实现逻辑教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冯赖特于1991年写道,逻辑学中大多数具有哲学意义的技术性工作似乎均已完成。本文作者以二阶逻辑、直觉主义逻辑、连续统值逻辑、一阶模态逻辑,以及关于绝对无限一般性的逻辑等等为例,说明逻辑学中大量具有哲学意义的技术性工作才刚刚开始。对象语言中的非正统只有通过元语言的非正统才能得以充分探究与公正评价,这种非正统有时是关于逻辑的演绎力的,有时是关于语言的表达力的。两种类型的非正统导致在元逻辑研究方式上的争论。由于这方面工作的动机主要是哲学上的,而且所需要的技术常常具有哲学意味,这项工作必须由哲学家自己去完成。因此,在21世纪,逻辑学将继续受到哲学家的关注,哲学家也将继续对它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