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几年了,在灾后住房及生计重建的同时,心理重建和文化重建也逐步深化。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服务实践成果显著,相关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本文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专业论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主题性总结与分析,并集中梳理了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及介入视角等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在对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应该转变研究理念,创新研究范式,整合研究框架,并注重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中引入家庭社会工作, 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内部的经济状况、关系结构以及互动状况, 更能有效地获得家庭之外的社会支持, 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康复与重建。具体来说,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运用策略包括:(1)利用积极心理学技巧促进家庭个别成员的正向心理作用; (2)激发家庭整体的正向恒定作用促进家庭整体的凝聚力; (3)多角度构建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家庭整体的复原力; (4)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实现家庭整体心理支持和青少年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地震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性心理创伤,心理重建工作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一环.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技术策略,帮助受创伤者抒发并辨别情绪,减缓并处理受创伤者的危机情绪,有效处理地震所带来的创伤,增加当事人的正常化态度.叙事疗法介入地震灾后心理重建一般要经历建立契约、故事重建、制图、探险以及结案和追踪等步骤.  相似文献   

4.
灾难事件虽然会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身心创伤,但也会不同程度地激发他们内在的复原力,发展出对抗灾难的勇气和智慧,并让他们获得自身的成长。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复原力能够直接降低PTSD,提升自尊,发展应对技巧和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激发灾后青少年复原力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促进危险因子、压力事件与保护因子之间的平衡。因此,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需要强调"优势为本"以及赋权的价值理念,坚持人与环境互动的运作框架,灵活运用多学科的工作方法,实施在地化和文化敏感性的心理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挫折心理干预是一个永久性话题,灾后青少年心理干预尤为值得关注,抗逆力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干预视角,主要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注重个案的差异性,注重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抗逆力视角下灾后青少年挫折心理干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灾后青少年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灾后青少年心理康复,更有助于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成都商报>商业广告中关于"5*12"汶川地震的叙事,可以分为三个时段来讨论,即应对灾难、抚慰人心的情感叙事期;以责任、爱心为主导的历史叙事期;以灾后重建为目的、采用专题系列广告形式的综合叙事期.历史叙事是贯穿这三个时段的主要线索,广告图片则对历史叙事起到了消解同质性、表达创意的重要作用,从中反映出中国人民和企业的爱心与爱心宣传.  相似文献   

7.
团体心理辅导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团体心理辅导是首选的高效援助方法之一.它具有主动性、支持性、稳定性等特征,对稳定受灾群众的情绪,协助其获得新的社会支持、学会新的应对方式,进而促进其心理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灾后团体心理辅导可采取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心理晤谈)、分享报告等方式,对灾后复课的学生,则可进行班级座谈,以帮助他们重建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与灾后心理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后的心理重建在修复个体心理创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强人们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的应对能力。地震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危机,也给个人和社会的成长带来了契机。积极心理学在灾后心理重建中不但有助于缓解危机已造成的消极效应,而且通过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社会制度系统的完善,可以使我们从灾难’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建设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对地震中的受灾者进行心理援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灾后心理援助过程中出现了专业心理援助人员严重匮乏、心理援助工作呈无序状态、对心理援助对象的认定有局限、对灾区群众的心理援助缺乏系统和长期的规划、媒体宣传带来心理伤害、心理援助带有盲目性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灾后心理援助的制度支撑和统一领导,建立长期的灾后心理援助机制,进一步培育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发展心理援助的民间力量,把心理重建与思想重建和文化重建结合起来,对受灾者及其他人群进行多种形式和科学有序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工作包括物质体重建、心理重建、生计重建、社会关系重建等多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强调社会关系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灾后重建中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性质与定位,并从价值观、助人者特质等方面做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高校社会工作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因而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是完全必要的。高校社会工作在主体身份、价值伦理和工作方法上,有别于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和一般的社区工作,又相互交叉和补充。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民间自发的公益机构和高校社区的专业活动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语境下,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居民对棚改新区适应与融合的关键性问题.北梁棚户区的搬迁改造政策使原有的邻里关系弱化,在地域空间与心理认同上出现非重合的社会现象,直至消解.本文基于社区发展视角,在分析旧邻里关系逐步消解的基础上,提出拓展棚改新区的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之间的社交网络,提供多方位社区参与和社区融入的平台,注重社区文化建设以及建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有利于棚改新区邻里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作为经历了历史积淀而植根于深层意识中的心理建构,会在历史进程中或者被强化或者被削弱。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认同不仅涉及成员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追溯、挖掘与重构,而且也关涉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及文化博弈,自我与他者的冲突与博弈。应对文化霸权以其发达强势的文化渗透所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断裂,不是简单的"回顾"与"模仿"而是"创新"与"重构",必须要认真反思"认同危机"与"文化空场"问题,从战略高度上采取种种措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创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与"建构"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恢复重建是公共危机事后管理的重要环节,涉及需求评估、规划选址、工程实施、技术保障、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生态环境、组织系统、社会关系、心理援助等工作。公共危机“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内容与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停止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损失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支援恢复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公共设施,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心理干预等工作;进行事后调查与总结报告等。   相似文献   

15.
电影欣赏是一项综合化极强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活动中,作为审美接受者的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和感知。就欣赏过程来看,观众的心理表现为直觉性领悟,情感性投射、补偿、宣泄和满足,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积极介入,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联想、想象和对影像语言的主动破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796名高校教师心理授权状态和对工作的自我评价状况,建立了心理授权四维度对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状况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授权四个维度均对教师工作状况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中教师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状况,教师工作意义维度仅对教学状况有正向影响。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影响教师工作状况的内在因素,为提高教师工作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扩展了心理授权研究的组织情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是当前困扰青少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日趋明显、严重。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单纯依靠药物、心理治疗和教育的方式,难以根本解决问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综合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通过个案辅导、团体治疗、社区参与等方法,强调治疗性服务和发展性服务并重,其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介入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研究指出,多幕剧《天边外》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从这部剧开始,奥尼尔进入创作的成熟期,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也是由这部剧确立起来的。《天边外》在探索人物内心焦灼挣扎方面得到普遍的承认。本文将通过对其中三位主人公安德鲁、罗伯特、露斯的心理的分析,探索欲望的控制对人物命运的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的本质实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历史基础为人的亲土习性与心理结构、人对乡土的心理认同与回归诉求、乡村审美的历史传统与中国人的田园精神;其社会背景则包括现代生产与人性异化、全球化文化冲突与民族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与时空危机紧张。但是,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然而人们对乡村根性价值仍表现出极为珍视的信念,乡村旅游需要在传统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