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方案中,广受关注的“汇率目标区”制度,探讨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后,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构建该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困难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汇率传递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传递问题是国际金融的中心问题。自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汇率传递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分析框架上,汇率传递理论经历了从产业组织理论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转变;在研究内容上,该理论不仅把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和汇率传递弹性的决定因素分析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而且开始关注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包括支出转换效应、国际收支调节和最优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汇率制度的经济绩效是汇率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文献分析方面,关于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货币危机之间的关系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通过理论和实证文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固定汇率制的反通货膨胀绩效要超过浮动汇率制度,但优势并不明显;长期来看,实际经济增长可能并不与汇率制度系统相关;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放松资本管制的条件下,钉住汇率制往往放大了外部冲击的影响,导致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4.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转换的中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外汇交易,进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本文对三种汇率决定理论和汇率制度作了描述,进而对汇率对宏观经济影响度及我国外汇制度的选择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名义锚"由汇率向其他国内目标的转移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当局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根据部分国家的政策实践经验,分析比较货币供应量和通胀目标这两种可能选择的政策特征与调控机制的效果,表明在满足既定制度环境与政策操作能力要求的条件下,通胀目标制是更为理想的货币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帆 《求是学刊》2003,30(3):45-52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 ,从 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作者在 1994年就预测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延续到 2 0世纪末。现在可以把预测再延长 5— 8年 ,在此期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 ,放松外汇管制 ,调整国内经济政策 ,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 ,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文章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 ,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 ,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轮自2008年底开始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经济增长很快走出了低谷,效果明显。但自2010年下半年尤其是2011年却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本文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角度分析了通胀形成的原因。认为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财政政策货币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导致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使得货币供应量失控并导致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主要是采用盯住美元.危机以来,汇率制度仍然没有改变."害怕浮动"和"原罪论"对这种倾向作出了代表性的解释,但东亚现行的汇率制度确实暴露出许多问题.东亚进行汇率协调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减少汇率的大幅波动和降低制度成本.为了建立信息透明、相互信任和互助的汇率协调机制,东亚国家和地区应该在现有的"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增加双边互换规模;加快建立和扩充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提高东亚经济抵抗危机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亚洲证券市场,提高东亚货币在国际信贷、投资中的地位.使得东亚经济体最优的汇率选择机制从当前盯住美元转向真正的盯住一篮子的汇率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简单商品经济为前提科学地提出了金本位制下的货币流通理论。作者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比分析了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时代的历史条件,即金本位制到纸币本位制的转变,现代货币经济体系等;重新分析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假定前提即商品带着价格进入流通。最后提出从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储藏手段、广义货币流通量三方面发展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在抑制高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政策框架摇身一变似乎成为一些国家或经济体摆脱通货紧缩、提升物价水平的政策“神器”,尤其在日本更为突出,通胀目标制不仅成为央行、政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成为不同时期日本银行设法规避或执着追求的对象。本文首先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发展历程,梳理通胀目标制在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实践及其效果,通过对比金融危机后美国与日本通胀目标制实践,归纳其在抑制通货膨胀和提升物价水平中的作用;其次分析黑田东彦行长任内标准通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以及预期传导路径;最后基于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差异,从利率与投资、货币规模与信贷、汇率与出口以及资产价格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展示了货币传导机制遭遇的“梗阻”,并揭示“梗阻”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9日举行。这是南开大学80周年校庆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来自日本、美国、韩国、中国的近60位著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东京大学教授河合正弘先生和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朱民博士分别进行基调报告。本次会议围绕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东亚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做了深刻的反思。代表们认为,从战前混乱的浮动汇率制到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主要货币的管理活动汇率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代表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中的海洋政治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作者首先对相互依赖的概念和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基本命题、海洋问题的界定与国际海洋制度的演变、海洋领域内复合相互依赖的内容、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与国际海洋制度的变化等理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 ,然后对其海洋政治理论的价值和启示意义进行了肯定 ,同时也对其“大国武力作用下降”、“大国在国际组织中作用下降”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国际价值论对世界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世界市场的供求问题和货币汇率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为基础,根据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定量表达了国际价值量的确定原理。根据这一原理,文章提出了国际价值贸易论和国际价值汇率论。前一理论认为,以等量国际价值为媒介的国民价值的增值是一国进入世界市场的原因和模式。以国际价值量与国民价值量之比排成的商品序列是一国进出口的选择依据。后一理论认为,汇率是二种货币各自所代表的国际价值量之比。根据这一看法,作者提出了借助于国际价值及各国出口的商品劳务的国内价格对比确定汇率的原理。作者认为,世界经济学应当建立以国际价值论为主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基本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从货币通货到纸币通货的历史演变,说明了当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通货主要是纸币。基于纸币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行使流通手段的作用,导致了纸币与商品的交换形式的成立,在纸币与商品的交换形式中,交换内容和交换规律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创造了另一种类的通货膨胀。正因为这样,作者认为,国内外流行的“通货发行过多是通货膨胀基本原因”的观点,已不再是真理。  相似文献   

15.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提高金融风险抵御力的角度,亚洲各国各地区加快了货币合作的步伐,但在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和国际货币体系下,实行区域货币合作仍有诸多限制条件。因此,根据时机的成熟程度,亚洲货币合作短期内可选择建立东亚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安排和区域汇率安排管理的方式,长期目标则是汇率联动乃至建立统一货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研究所有制的社会形式。从所有制中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的角度对人类发展史上所有制的社会形式经过的五种主要形态(自然物的形式、产品的形式、商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信用的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所有制社会形式的演变直接决定于作为所有制物质内容的财富的社会存在形态的演变;所有制的社会形式直接决定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所有制的社会形式及其运行机制是所有制的现实存在形态和运动形态。作者还对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把所有制理论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所有制的社会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分析上来。  相似文献   

17.
徐倩 《社会工作》2013,(5):113-119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现行救助制度不仅高度依赖于财政状况、面临着“低保制度养懒汉”、“福利依赖”等道德风险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旧存在。这亟需从制度的救助理念、目标定位、救助主体以及实施方式四个逻辑层次对我国现行救助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为了使救助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实现构建理念从消极到积极,从下游干预到上游干预的跨越,救助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救助目标取向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过渡,救助方式从款物援助到物质救助与非物质救助相结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仅仅对汇率进行纯粹的经济学分析很难得出一个连贯统一且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由于并不存在理想的和绝对客观的汇率决定方式,所以有必要从政治和经济的综合视角来考察一国的汇率决定和汇率制度。汇率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利益集团多方动态博弈的均衡结果,同时也是国际政治格局和权力结构对主权货币的一种安排方式。  相似文献   

19.
货币经济学的前沿问题集中在货币是否应具有物质属性的论争。商品货币论的出发点是静态交换,信用货币论的出发点是交换的非即时性。萨缪尔森的“代际交换难题”从“跨期交换”的视角分析货币的属性与职能,而摈弃从“需求的非双重巧合”难题看货币。萨缪尔森的“代际交换难题”是揭开货币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指导原则.西方货币政策规则主要包括货币数量规则、利率规则、汇率规则等.货币政策规则应该是货币政策制定的基准或依据,而非政策操作严格遵守的不变准则,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及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各种货币政策进行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效果.西方货币政策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四个方面的启示:一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应分析研究货币供应量目标是否合理,以及将来可否有其他替代物的问题;二是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有选择性的区间值,而不是固定性的单一值形式;三是要适时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四是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由此,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路径选择应是价格型政策与数量型政策并举,完善汇率制度,优化信贷结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