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币值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前三个目标为内部均衡目标,后一个则属于外部均衡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可供一国当局选择使用的政策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传统上,人们按其功能将这些政策分为两类:财政、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国内支出总量来发挥作用的,被视为一类工具,即支出变更政策,而汇率政策被视为另一类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通常都以汇率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以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内部均衡。因此,客观上就形成了内外政策的组合及组合效应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2.
财税政策是政府关于支出和税收的决策 ,是政府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财政支出、税收和公债所进行的选择。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面前 ,对新疆财税政策实践作一反思 ,显得尤为必要。一、目前新疆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一)从财政管理体制看 ,“分税制”对新疆财政影响较大。“分税制”定基数时“一个萝卜两头切” ,一是取消定额补助递增 1 0 %的规定 ,压减定额补助及抵扣中央借款 ,新体制推行伊始就留下了约 3亿元的支出缺口 ,随着正常支出刚性增长支出缺口不断加大 ;二是与原体制相比提高上划两税收入的上解比例 ,五年累计中央多拿约 40…  相似文献   

3.
政策的两极:膨胀与紧缩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控制难于收拾的通货膨胀,避免长期的经济停滞。主要对策有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改变预算支出和税收;中央银行,如何执行货币和信用政策,对于充分就业、生产总量、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价格水平都具有深厚的影响。因此,如何搞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一般的搭配方式有两种:一是同时实行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增加预算支出,  相似文献   

4.
从1927年5月到1932年1月的5年中,国民政府为应付庞大的军政、债务费用的支出 ,发行了10亿多元的内债(internal bonds),而为这些内债提供担保的各种税收,在“九· 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急剧减少,国民政府不堪重负,遂于1932年2月进行公债 整理,其主要内容是:每月由海关税项下拨出860万元,作为偿付所有债券本息的基金;除 极个别公债不变外,所有债券均改为年息6厘计算,还本期限悉延长为以前的一倍左右,等 等。公债整理案的实行,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了冲击,刺激地方政府举债。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6年“营改增”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不仅会直接促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还会通过税收竞争、土地出让和支出竞争间接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且这种间接影响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另外,“营改增”对高水平转移支付地区的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深化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优化官员政绩评价体系以及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是严控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警惕地方政府财政负债较高的负面影响 地方政府应当靠合理、稳定的税收来维持运转,财政应当是有税收来源保证下的公共财政。主要用于提供公开产品和保证社会管理。政府非收益性的支出,如果以借债来平衡,必须有日后增长着和充足的税收来源还债,这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原则。首先.预算项目的投资总额,  相似文献   

7.
一、税收支出的分类与财政支出的异同(一)税收支出的分类。税收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自身的职能的一种特殊手段,国家的职能及其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决定了税收支出的内容和方向,而税收支出的正确与否,又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之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正确区分税收支出的性质和更好地发挥它的使用效果,应对税收支出进行科学的分类。对于这一分类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对财政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进行的选择,或对财政收支水平所作的决策。无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差异多大,财政政策的总体目标一般应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对我国来说,应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从某一具体时段来考察,经济运行中必然会产生某些突出的矛盾,需以相应的财政政策保证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可将财政政策目标分为下列几个  相似文献   

9.
释放国债风险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杰长 《河北学刊》2001,21(6):42-4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重新启动公债的发行。特别是 1 994年以来 ,政府债务收入迅速增长 ,成为政府可支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债作为政府调控市场、应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判断我国的政府债务收入 ,确定适度的国债规模和发债空间 ,释放国债风险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交叠世代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在考虑税收时,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并从实证上估计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计算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最优规模是占GDP的2.4%,目前公共教育支出不足,并提出了增加教育支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规范的复式预算区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国家对预算收支进行精细化管理,社会加强对预算监督的产物.资本预算处理对资本项目的大型支出,具有长期回报和生命周期,支出能够物化,体现了政府资本积累水平以及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我国的政府投资比重较高,资本预算具有相对更大的使用价值和运作空间.资本预算过程主要包含项目计划、成本分析、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在预算改革中,应单独反映资本预算内容,逐步放开地方政府公债发行权,并加强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而且人口增长惯性强,劳动力几乎具有无限供给的显著特征。这将是中国实现充分就业的重大瓶颈性制约因素,中国未来实现充分就业的压力将更加巨大。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的充分就业陷阱,寻求新的充分就业路径。中国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基本路径是:(1)促进市场化就业;(2)加快城市化进程;(3)新型工业化道路;(4)发展第三产业;(5)民营经济吸纳;(6)教育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目前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采取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成为政府和理论界面临的紧迫课题。在简述循环经济和税收支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税收支出对推进循环经济的作用,提出刺激循环性生产技术研发,循环性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税收支出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需要系统整合政府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使之相互配合并共同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具体地,应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恰当的转移支付政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采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生产、消费和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等环节的税收优惠、增设新税种、实施差别税率等政策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除了适当的政府公共支出问题政策外,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高效率的政府支出结构.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支出总量和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中,产出弹性最高的分别为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科研支出,其次是政府关于文教卫生方面的支出,而政府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很小且不显著.全国政府公共支出规模已经超出最优水平,而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则尚未达到我国公共支出规模的最优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采用参数化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在不同目标设定下,公共支出结构对最优税收选择及其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最大化条件下,最优资本所得税与最优劳动所得税均等于公共支出占正规部门产出大小。在福利最大化条件下,最优所得税取决于公共支出用途:当公共支出全部用于基础建设时,最优劳动所得税等于最优资本所得税;当公共支出用于基础建设和转移性支出时,最优劳动所得税小于最优资本所得税,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越高,最优劳动所得税越低,最优资本所得税越高。在我国当前税制结构下,降低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改进,减小偷逃税规模。在其他税收收入可以满足政府预算约束条件下,资本所得税下降28.57个百分点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下降28.13个百分点可以实现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财政为庶政之母。在近代政府公债的承募、货币改制及税政改革过程中,政府多依靠逐渐兴起的新式工商团体的作用实现财政功能的拓展。汉口商会作为区域商人利益集体代言人,在财政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汉口商会就财政举债积极发声,参与政府对公债的整理以求维护财政信用与债权人利益。为维护商利,汉口商会不仅参与地方货币的整顿,更积极倡导币制革新,谋求币制统一。随着新式工商税收的相继开征,汉口商会从纳税人角度就税率标准、征稽方式等与政府展开了深度的互动,甚至在税法的修订、减征或缓征等涉税问题上与政府激烈博弈。政商之间围绕财政问题互动博弈一定程度展示了近代新式商人组织参与国家财政治理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应把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及社会目标。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实质上应该是“适度的充分就业”。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时,要考虑就业的增长;在处理宏观经济问题时,应把治理失业放在重要地位。当前中国实现适度充分就业,要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战前十年时期公债适度规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公债适度规模理论 ,从中央财政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就国民政府战前十年时期公债规模大小相关指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公债负担率等进行了考察分析后 ,认为 ,无论从财政承受能力角度看、还是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角度看、亦或与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情况相比较 ,国民政府的公债规模都明显偏大。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对公债的一贯依赖性 ,这不仅使财政背上了沉重负担 ,也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 ,保证公债发行的专款专用 ,对国家债信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息借商款和昭信股票发行之后,清廷本已衰微的政府债信更加缺失。此后,清廷不再轻言"公债发行"。但辛亥革命爆发导致破落的政府财政更加陷入绝境,使清廷无暇顾及所谓的"舆论反对"、"政府债信缺失",再次发行国内公债——"爱国公债"。从理论上讲,"爱国公债"发行社会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因有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现代信用条件也更为具备。但此时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政府债信已经荡然无存,普通商民对此公债几乎没有什么认购。清朝统治结束后,该项公债由袁世凯政府接续办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