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的村社制度仝晰纲元代社会的基层组织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结成的民间乡村组织,故称为村社。它具有农村民众互助和政府基层行政组织的双重性质,在中国古代乡村制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一、村社制的产生和实施元朝入主中原前,北方处在金朝统治之下,其基层组织是坊...  相似文献   

2.
论及印度纳萨尔主义农村武装斗争的历史与现状,农村武装斗争长期存在的原因以及印度政府的对策。目前,这一运动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农村武装力量,其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威协印度国内安全的头号问题。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的土地制度是村社或国家所有,实质是王有而不是奴隶主个人私有。古代印度的农村公社,同样经历了共同耕作到各个家庭长期使用的发展阶段。古代印度属亚细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它是夏商西周三代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广阔率础,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春秋时代,在作为“普遍奴隶”的广大村社成员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推动下,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村公社日趋解体,逐步转变为个体小农的乡村,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也相应瓦解,产生了作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以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时代,新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普遍确立,农村公社逐渐变为历史陈迹,但其影响却在各个领域长期存在并留下不少曲折反映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村社治理的有效性.传统观念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治理是村干部的"权力兼义务".但是,通过考察"中山村社治理模式"(简称"中山模式")发现,村民(股东)、"两委"等相关利益者是村社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参与主体."中山模式"有其独特的制度特征和贡献,但也存在诸如股权封闭、产业单一、股联社身份不明和赋税过重等制度缺陷或不足.对此,建议推动村社治理的"一短三长"策略.  相似文献   

6.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衣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以村社理性为核心的小农村社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有助于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是一种弹性的制度,它实现了沙皇政府、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这种均衡陷阱也是俄国农奴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精英掠权和精英庇护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且精英掠权仍将是今后农村发展中长期面临的问题,同时如何看待精英在发展干预中的角色也是难以权衡的问题。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仍将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这也是未来发展和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元代亦集乃路的渠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里,有关于元代亦集乃路渠社的记载,这是第一次以珍贵的文书资料记录了亦集乃路设立基层组织的情况,而且也是第一次揭示该路基层组织的特殊之处――不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而是以渠道长短为单位建立的渠社制度。同时,关于渠社的记载也证实了甘肃行省确已建立村社制度。也可看出有元一代在农村设立村社的广泛性。本文通过文书材料,探讨亦集乃路渠社制度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0.
乡村少数民族社区制度建设总体上与全国农村的制度建设同步,但在实际运作中的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其制度建设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乡镇与村社关系不同程度的易位:一是乡镇对村社管理越位。表现为乡镇政权习惯用行政化的手段干预村社自治与村社之间的关系带有较强的传统制度色彩。二是乡镇管理缺位。乡村民族社区长期处于封闭的"二元"体制下,面对全面开放和乡镇权利回归的大形势,乡村民族社区在制度、思想和能力等方面都缺乏应对准备,致使乡村治理与服务功能出现紊乱和缺失。三是乡镇管理错位。在一些民族社区,特别是资源丰富和发育程度较高的社区,与乡镇的关系呈现出强态势,乡镇的权力被虚置,出现乡村关系倒挂现象。笔者认为,乡村民族社区的制度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真正赋权乡镇政府,实现越位"回归";二是发展民间组织,特别重视发挥传统民间组织的作用,三是创建多中心网络结构体制和以农民为中心服务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经理行制度是英国垄断组织在印度进行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借助这个经济杠杆,伦敦金融寡头们从印度掠夺了巨额的财富。这种剥削和奴役印度人民的工具是怎样产生的和发展的,它在整个殖民时期各个阶段起着何种作用?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认识作为被压迫民族印度经济长期落后的症结。一印度英国经理行基本上是通过两种途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包括摩梭人村社在内的所有民族村社治理遵循的基本制度框架,也是研究民族村社治理的基本维度。但村民自治在与民族村社互动的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因地域性、民族性、结构性等差异而产生的特殊性问题。这就需要在村民自治的基本范畴内,结合民族村社自身特点拓展或补充新的研究维度。因传统单一摩梭人村社在开放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呈现的多民族社区特点及其产生的问题而受到一些学科的关注,本文以此为例,尝试运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理念来探讨当前摩梭人村社面临的族际交往等治理问题。从个案到整体,试着提出有关此类民族村社治理的新维度,并结合此维度来思考民族村社治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种姓制度是在印度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一种古老的等级制度,它对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法律。种姓制度对印度法律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古代,法律全面体现种姓制度的内容,并维护种姓制度的存在;在近现代,法律努力消除种姓制度的影响,但结果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土地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印尼的村社制度不仅与土地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是封建专制制度和殖民主义奴役印尼人民的基础。本文试对印尼传统的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村社制度的若干特点、荷兰殖民统治对印尼土地制度和村社制度的影响作个初步的探讨,请同志们多多予以指正。文中运用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同志们集体收集、翻译的资料,谨致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15.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其在傣族地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融入当地的社会,并将傣族村社的生产和生活的主题内容纳入到其神圣秩序的建构之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及其宗教制度已发展成为僚族村寨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并渗透于傣族村社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印度地理构成复杂多样,在印度古代和中世纪交通设施不发达的情况下造成了整个印度地域版图的分散性。种姓制度是维系印度社会框架的基础,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加固了社会的横向和纵向的分隔,这种分隔为印度历史上不断的外族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印度在长期的政治分隔中无法取得地域和思想文化的一统,从而产生了多种宗教并出现了多元的文化类型。而多元的宗教和文化又使印度民众在思想取向上呈现差异。独特的种姓制度、频繁的外族入侵以及多元的宗教和文化,这些印度古代和中世纪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同时也构成了印度最为显著的历史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金融制度的安排是由其所处的经济阶段所决定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它拥有比农村正规金融更高的效率。本文针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特点,运用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对农村民间金融交易费用进行了分析,认为交易费用低是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成因。并指出只有承认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引导、科学规范,促进民间金融的有序发展,发挥农村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才是我们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实现资本与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利用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前提。调研发现,农村资源及其支配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受限于市场交换互动模式的有限适用性,资本主体无法与农村资源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因而难以自行整合农村资源。村社组织具有“四位一体”的角色属性,可以灵活对接资本主体与农村资源主体。由村社组织主导农村产业发展时,可以将“资本整合农村资源”的过程转化为“村社组织整合资本与农村资源”的过程。村社组织一方面可以依靠利益互嵌实现与资本主体的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四位一体”的角色属性实现与农村资源主体的灵活对接,进而充分整合资本和农村资源,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村社组织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在经济变革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印度也是金砖国家(BRICS)中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从人口年龄结构、老年人口比率和老年人口赡养比入手,对两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比较,介绍了印度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过程和内容。目前印度的社会养老是"高覆盖低水平"——社会养老替代率低,印度经济水平低,却实现了除农村外的养老保险高覆盖,这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