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荨麻疹是一种很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作时全身各部位均可出现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形态各异的“疹块”风团,瘙痒难忍。风团出现得快,消退亦快,不留痕迹,来去好似一阵风,同时也确实有不少病人遇风一吹,就会引起发作,或使发作加剧,所以俗称“风疹块”。荨麻疹根据病期分为急性、慢性两型。急性荨麻疹有的只发作1~2天即不治自愈;一般的经数日或1~2周而告痊愈。慢性荨麻疹就不同,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迁延数月乃至数年,经久不愈。荨麻疹的病因复杂,诸如食物、药物、肠寄生虫、病灶感染、情绪变化,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一词反复出现、频率极高。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使人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闲愁”之咏源远流长。诗人们对于时光流逝、青春难驻、人生不永的敏锐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淡淡哀愁,在古典诗歌中常常由于某种特定情景的触动而反复出现。到了宋代.由于文人们普遍具有一种二元悖反心态和多重文化人格,“词”这一适宜表现人生细腻感受和婉转情思的文体日渐兴盛,且与传统的诗文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而在宋词中,抒发伤春悲秋、惜时叹老等“闲愁”意绪的作品大量出现,构成了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莆线。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的乡土文本中,“黑屋子”、“月光”、“高墙”、“路”、“荒原”、“呐喊”等词语反复出现。它们凝结着鲁迅的乡土情结,成为鲁迅乡土情结的指示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是:“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伴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整体识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肩负着“识字提速”的重任。“整体识记”即把汉字当作一个整体,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通过各种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从而实现对字形的整体记忆。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整体识记”在追求识字“量”与“速”提升的同时,识字的“质’,却有所降低。笔者曾对一、二年级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较多地出现形近字混淆,识记出错等现象。例如:把“陪”认成“部”,把“晴’’认成“睛”,“喝”认成“渴”,把“初”中的“衤”写成“礻”等这些情况比比皆是,况且出错的频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6.
音乐蜡烛是在普通蜡烛上装上电子音乐发音元件,使其在燃烧时发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生日快乐”,“圣诞快乐”、“婚礼曲”等,是一种富有情趣的送礼佳品。制作简单,材料易找,成本较低,发音元件可反复使用,方法如下:(一)材料(1)石蜡:度数高些的好,也可用现成的蜡烛,将其溶化后反复使用。(2)  相似文献   

7.
为了艺术上的需要,将同一词语或句子,有规律地让它相继或相间地出现在同一诗歌当中,叫作“反复”。 “反复”是我国历代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通过某些词语有规律的“反复”,可以使一首歌的韵律更协调,节奏感更强,同时也可以突出歌中要强调的东西。《诗经》中的“采葛”(王风),就是运用“反复”手法写成的一首名篇:  相似文献   

8.
赌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伴随中国文明史已存在数千年,禁赌作为赌博恶习的对立物也相伴而生,相并而长。然赌博之技愈出愈奇,禁赌之令也愈繁愈严,如此反复难治,其故何在?历来有识之士,反复探究,终难成就。值得欣慰的是,岳麓书社新近推出了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文发先生撰写的力作《治赌史鉴》一书,终于弥补了这个空缺。该书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从古代到近代有关赌博的出现、危害、犯罪以及历代如何治赌等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是一部关于治赌问题的重要理论著作。与近年来陆续出版的“赌博史话”、“赌博史”等江湖文化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无为方言反复问句“VP没有?”的两种表达方式;无为方言“VP没有?”的表述句中“来”“子”等的意义、作用,以及“来”字来源考;无为方言“VP没有?”表达式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文明民族见陵于野蛮民族、官僚与官僚政治、历代的武力不振与兵制的关系,这是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文明民族何以见陵于野蛮民族?这是史学大家吕思勉最关切且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反复史事而深思其故”,认为这是文明民族的社会出现了“病态”,其病根一是由于政治的败坏,二是由于民族武德的衰颓。针对这两个病根,吕思勉分别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前者,当行督责之术与地方自治;对于后者,唯有豫兵于民和藏械于民间。这种“反复史事而深思其故”的治学方式,全是为了给国民而不是给君主帝王提供“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启示,这实在是吕氏治史的根本目的。正是在这一点上,吕氏的史学实践为传统的“经世致用”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阎真的小说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灰色”人物形象,具有祛魅的现实性、强烈的主观色彩、思想上的复调性等审美特质.“灰色”人物在阎真小说中反复出现,不仅有深刻的时代、文化根源,而且反映了作家的孤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找对象,上有缘网!”,今年农历春节期间一条“周星驰”配音的广告在北京移动电视广告中反复出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大部分人还是首次听到这个婚恋交友网站的名字,更是对“星爷“所说的“一亿三千六百三十一万五千四百七十八人“感到吃惊……  相似文献   

13.
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主要特点在于“、叻、哩”等语气词的使用 ,连词并不重要。由于所插入的语气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可以表示丰富多样的体貌意义。陕北方言还有一种特殊的反复问句“得 VP不得 VP”。本文对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结构特点及其用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中,正反问句的正反两方面用“不”和“没”的占大多数,但变化形式没有现代汉语丰富。另外还有句尾加“否”、“未”、“无”字等文言形式的正反问句。《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可VP”形式问句,本文认为不是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各大网站转载的一条新闻《王岐山:“至尊”等广告词严重影响首都和谐氛围》,引起广泛关注。报道说,王岐山市长和政协委员座谈户外广告问题时,对广告用语的浮夸风提出尖锐批评,称广告词中反复出现的“至尊”、“豪宅”、“奢侈”、  相似文献   

16.
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有约占三分之一的篇幅用来描述“国王”与“公爵”的种种丑恶表演。“国王”、“公爵”、“皇太子”和“特权阶层”等词句的反复出现构成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的隐语和各种实例。通过对这些隐语和实例的分析和阐释,可以看出作品漠视与否定王权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用吴方言写成的作品。在对《海上花列传》中所有出现的“阿”的用法进行探讨及百分比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在本书中出现的“阿”的用法可归纳为四种:作词头;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作拟声词;用于“阿×勿×”结构。从而得出结论,在本书中“阿”的用法主要为前两种:即作词头和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其中,“阿”作为词头有三种构词法;“阿”型疑问句有四种不同的疑问语气:询问、测度、征询和反诘,并对其中表示完全疑问语气的疑问句进行了语法意义的探讨。最后得出观点:“阿”型疑问句更多带有反复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批评中的理想人格——“生态人”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批评——生态学批评的出现,既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破产,也意味着关于人自身发展的新展望,其核心是对“人自身”研究的深化与认识的拓展。与此相适应,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出现的“生态人”,具有有限性意识、死亡意识、敬畏意识和不完整意识等基本限定,它也是人类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非最后形态。  相似文献   

19.
选择凉山彝族毕摩文献《?????》(译:《杉林神女经》)作为研究对象,将文本叙事与原型象征结合起来分析,进行了文 化学的阐释。《杉林神女经》不同于作家文学,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它是文学叙事性较强的文本。整部经文以“杉” 贯通全文,杉林是孕育神女成长的地方,是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意象,也是族群经验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始意象。那么,是什么 原因让“杉”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叙述主题?杉在彝族人的观念中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可以从文本的叙述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0.
描写了山东章丘方言中语气词的出现位置及功能分布,并与普通话的语气词进行了比较.根据章丘方言反复问句末尾语气词的区别,推测普通语用于是非问句的“吧”应来自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并认为章丘方言反复问句末尾的“(唯)”应是“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