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郭文力 《理论界》2005,(1):113-114
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难以维持.那么步入小康社会的法治需要怎样的道德支撑,是传统的利他?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答案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利人利已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难以维持。那么步入小康社会的法治需要怎样的道德支撑,是传统的利他?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答案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利人利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国家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格局,变为同时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四位一体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生活,不仅要使人民群众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要使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得到提高,这也是“华盛顿共识”为什么会受到欧洲价值观和“北京共识”的严重挑战的一个原因。因为“北京共识”提倡的是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不要市场社会,同时还要引导市场经济,尤其是要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去引导和塑造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是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因此 ,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引伸出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新的观点 ,并概括了我国土地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如何实践土地伦理道德 ,以切实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土地  相似文献   

5.
在"多"与"变"的时代,伦理道德何处是家园?必须寻找"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其关键词有二:"精神"与"形态";理念是"回归‘精神’","皈依‘形态’";理论假设是建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现代伦理学理论,不外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其理想类型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20世纪的文明觉悟的本质,不是"伦理觉悟",道德觉悟,而是在伦理回归中的"伦理—道德觉悟"。个体生命世界、社会生活世界、伦理学理论内在"精神哲学"的"形态"同一性。现代理论体系中"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不只是两种话语表达,而且代表着两种不同传统和"伦理"与"道德"的两种不同"形态"取向,应当在"精神哲学"的理念和理论中加以统摄和整合。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包括"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其中"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历史与逻辑地具有优先地位。"精神"及其"形态",具体地说,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就是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和现代伦理学理论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其哲学根源,这种哲学的思想指导着一定的文化发展和更新。医学的哲学原理遵循的是中华民族经典哲学《易经》,它不但从动态整体角度上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也对"医德"提出了最"厚"的最根本的基础确认。所以从医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在受到一定经济利益巨大冲击时,我们医者一定要心无旁笃、医者仁心,通过自律意识,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培养高尚医德。  相似文献   

7.
旅游行业的道德建设是当下不可回避的主题.通过旅游与伦理的相互结合,以旅游为目的,伦理道德为导向,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动态视角,从旅游企业、旅游者、社会等多维度,对旅游伦理道德的建设作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提出构建旅游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途径,力求找到最为可行的路径来构建新常态下旅游伦理道德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8.
霍桑的伦理道德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美国19世纪文学中,霍桑坚持人性皆恶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清教主张,以揭示罪恶及其罪恶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采取了中性的道德立场,通过叙述故事人物特定的生命感觉与所遵循的个体法则以传达出基本的道德意义,即罪恶是人们联系彼此的精神纽带与实现内在世界净化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虽然并非直接接受了奥勒留的影响,但从伦理这一视角看梁实秋与奥勒留又存在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梁实秋深深着迷奥勒留的是其作为严肃的苦修派哲学家完善的伦理思想,而伦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理性,就是道德.梁实秋与奥勒留一生都是理性道德的坚定实践者,他们之间的精神血缘达到了深层次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治的精神相背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被确立为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审视伦理道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促使其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进行合理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道术为天下裂”,社会是分结构分层分业分工的,人也是分性格气质分秉赋特长而片面有限的,每个人只能是某种社会职能的承担者。大概说来,社会是四权分立,四业并存,四民相依。这四权是道(宗教信仰权)、理(立法权)、礼(行政与司法权)、利(实践权),这四业是信仰、理智、礼法、实践,这四人是士、君、仕、民。总体而言,分求意义的精神人和求生存的物质人。明确自己的天性,找准自己的位子,献身于某一职业,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人,分工而又合作,才能达到有限的无限和片面的全面,实现自己并奉献社会。这就是社会人伦即社会结构伦理。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党总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顺应形势的发展 ,将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同党的最高纲领统一起来 ,提出具体的奋斗目标。通过回顾我们党曾提出和实施过的发展战略 ,阐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介乎温饱和现代化之间的过度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顺利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利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六大提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就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而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首先要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现状,由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根本转变在农村转变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陈旧观念,多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充实社会保障关键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论解答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答 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 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 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将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奠定坚实的基 础。 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动摇 ,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是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四是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奠定基础 ;而人的发展又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要努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于向阳 《东岳论丛》2003,24(4):112-114
法治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力保障。大力推进法治进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本文论述了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产业、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分析了现代农业的背景和内涵、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目标选择,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走内涵式人力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综观农民收入的现状、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等五方面困难,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