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采取有力措施调节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收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使党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要摒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坚持马克思的有公平才更有效率的公平效率观,这样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应是有机统一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前在注重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具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应努力探寻公平和效率最佳结合的路径,充分发挥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确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对立、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关系。因此,在分配原则的选择上,不宜再提“效率优先”,也不宜提“公平优先”或“兼顾效率与公平”,“优先”或“兼顾”难免有顾此失彼之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致力于追求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8.
和谐社会的公平效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和谐与生产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生产力的和谐,才有可能提高效率;只有生产关系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公平。是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和谐与生产关系和谐的对立统一,才有公平和效率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时期,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地看待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公平,也需要效率。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针。当前,社会不公的现象尤为突出,应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公平与效率并重转变,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就曾指出,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并设想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全党全民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则是其中心课题。这不仅符合邓小平当年的设想,而且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践行共同富裕要避免两极分化,强调先富只是手段、共富才是目的,要认识到共同富裕历史进程具有长期性,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政府的构建意义重大。和谐政府是和谐社会的体质要求。构建和谐政府,必然要求:转变行政理念,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内、外合作,形成互助协作网络,构建合作型政府;正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诚信为工作原则,构建诚信政府;推进法制建设,提升行政人员法治意识,构建法治政府;改正行政思想观念,注重行政效益,构建有所作为的政府。  相似文献   

13.
中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同。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认识规律的限制,人们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如果不对这些模糊认识加以澄清,势必影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理论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起点的科学判断,关于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关于防止两极分化的思考,为我国挣脱平均主义枷锁、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赋予共同富裕丰富的社会特征,赋予发展更丰富的内涵,赋予共同富裕以直接的现实性,推进了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最大主题。正确地处理和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之一。我国社会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已经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与自身的和谐,就是人的身与心的和谐。在人的基础上谈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揭示和谐社会的人本内涵,就是要从理论的高度论证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及其符合人自身发展的理论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合理性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具有深层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丰富的伦理内容,而美德伦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主观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在"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指导下,从美德伦理建设方面找准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共同理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又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用实现共同理想阶段性的物质成果,来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用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从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拟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内容、特征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