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价格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九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期权定价公式给出了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一个定价模型。根据具体公司的不同情况,利用本文的定价模型可以具体模拟出每个公司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并且计算结果介于公司净资产值和市场价格之间。同时,利用本文提出的国有股减持定价模型,能够证明无论是以净资产价值还是以市场价格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考虑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和二级市场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国有股的减持规模进行了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得出了限定投资者亏损额度条件下的国有股减持规模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 国有股减持是目前证券市场各方的一块心病。怎样减才能不致对国家经济环境造成影响,形成对国家、对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多赢局面。研究表明,关键是要切实解决好前提和方法问题。前提:让谁为减持国有股买单? 国有股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国情所致。国有股的本质是国家代表社会管理公共财产。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是正确体现了国家的职能。但问题的核心是:该让谁来为国有股减持买单?  相似文献   

4.
乔新生 《决策》2001,(12):28-28
一个执行了3个月的部门规章被终止,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全线涨停。这一现象本身说明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十足的政策市。3个月前,《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国有股实行减持。当时我曾戏这是对中国的证券市场进行变相的征税,而且征收的是社会保障税。现在回过头来思考,这次减持行为和征税实在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首先,国有股减持实行的是取自于投资人,用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其次,实行“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是一种典型的掺沙子的减持方式。它等于国家利用手中的资源实行强制性的搭售,在市场盘子不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变相与民争利;最后,在市场上违规资金庞大的情况下,国有股减持,等于使那些嘴里叼着一块,眼睛盯着一块的大投资家们心中发慌,他们害怕原来一动不能动的国有股如猛虎下山,于是赶紧吐出嘴里的一块,溜之大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要是不狂泻,那才真是奇怪。  相似文献   

5.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股减持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特殊的主体构成,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股权的流动性分裂引发了众多的市场问题,解决国有股的流通是发展证券市场面临的关键.从国有股减持具有的期权特征角度,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临界条件.从国有股减持价格的非对称信息角度,设计了政府(委托人)和市场投资者(代理人)各自的价值函数及激励策略,根据极大值原理建立了联合目标下的最优减持价格方程.在案例分析中,分别以每股净资产和股票内在价值为减持边界条件,给出股票市场价格与减持价格及转移价值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国有股减持不能采用均衡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应结合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特性,提出对投资者的激励策略,在市场各主体利益均衡框架下确定减持价格.  相似文献   

6.
国外国有股减持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继而席卷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的国有企业股份化、民营化浪潮中,曾发生过多起国有股减持事例.尽管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国有股减持的背景不同,减持的目标、范围和规模等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对各国做法的比较研究,我们还是能够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股票全流通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使国有股减持一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认为,为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国有股减持应在全流通平台上进行,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实施不同的全流通方案,并实行暂停新股发行、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等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运行机制出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未来几个月内房地产市场可能崩盘的警告,还有减持国有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产权高度分散企业出现的 “ 丑闻”、转轨经济国家私有化的消极影响和我国股份制改革未能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践证明,产权私有化不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灵丹妙药”,国有股减持不合时宜。为验证该结论,本文以深沪两市 2001年综合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有股、流通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股、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曲线关系,且它们与公司绩效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负影响不显著,流通股的负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河 《决策》2000,(12):12-13
国有股减持的主要目的在于,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转换国企运行机制,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加快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政府财政收入角度看,作为政府部门基础的是一切创造财富并有收入的企业和个人,同样,这些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也是政府部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增加,就主要方面而言,不是来自于我们创办了更多的国有企业,而是来源于非国有经济的快速成长。不能认为,减持国有股,将削弱政府部门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决策与信息》2005,(5):14-14
(1)1999年11月29日。国有股配售试点方案推出。当日沪指跌0.63%;1999年12月2日。证监会公布10家试点企业名单。当日沪指跌0.78%,当月中国嘉陵和黔轮胎比例配售试点减持.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3.
陈淮 《决策》2000,(12):10-11
一段时间以来,国有股减持问题成为证券市场参与者和政策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人们为解决这个市场发育过程中的难题提出了多种积极的方案,思路: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反映看,社会又存在着诸多误解。其中,有以下问题应当着重澄清。  相似文献   

14.
郑文平 《决策》2000,(12):13-15
1.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对于不流通的国有股比例的减持,无可置疑地会从证券市场中增加了证券供给、吸纳了部分资金,从而对证券市场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证券市场的支持。因此,对于国有股减持的首要原则是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璇  李仕明  祝小宁 《管理学报》2006,3(2):229-238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变更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所选样本在样本区间的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企业由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转变为非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后,仅表现出显著的盈余管理,公司盈利能力没有发生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发生了高层管理人员更换(简称“高层更换”)的公司,短期盈利能力显著提高;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了根本改善。研究结果为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多元化提供了经验证据,论证了引入市场导向的大股东、健全经营者任免机制和加强市场竞争对深化企业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股权价值与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中政府、公众投资者和承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形成“多赢”的局面 ,实际上是国有股减持涉及的代理关系中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其根源在于公众投资者在现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中对股权价值的低水平预期。由于国有股东不会轻易放弃其私有收益 ,使得国有股减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 ,所以 ,在现行的减持方案下国有股出售受阻 ,就谈不上国有股减持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证券市场功能效率的意义。要达到现行《减持办法》中确定的国有股减持目标 ,必须在政府与公众投资者之间实现激励相容。这实际上是要政府“让利”于投资者 ,打破目前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路径依赖 ,从证券市场功能完善、健康发展以及由之实现的国民经济战略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张锐 《决策导刊》2001,(11):39-41
曾几何时,当国有企业品尝着债转股那盘丰盛大餐时,有多少民营企业却在债台的重压之下苦苦呻吟;当2001年国有股减持的锣鼓敲响且似乎给民营企业让出了一条道时,又有多少民营企业却在资金的困扰中只能成为“看客”。融资难——民营企业在呼唤破除这一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8.
论国有股减持的现实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在控制主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的前提下,国有股份应逐渐从某些竞争性的领域与行业减持。国有经济淡出与退出就成为经济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强势发展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关键课题,在此一并探讨国有股减持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 重要参考 国有股减持近期难以继续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最近表示,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在谈及近期国有股减持是否会继续进行,将来是否还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国有股减持时,李荣融说,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国有经济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零息回购转债在制约经理人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方面的性能优于“增发后回购”、股转债等其它国有股回购方案。并且,无论国有股减持后是否仍占控股比例,股东是否决定赎回权的行使对零息回购转债制约经理机会主义的作用没有影响。不同于股转债,零息回购转债另一个优点是避免了巨额现金流出,不致令上市公司在回购后承担过重的利息负担和过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