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中,居住在今化隆县境内的各族人民进行过各种各样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其中尤以回族、撒拉族人民的斗争规模更为巨大、影响更为深远。回撒人民的斗争不少是由教争或民族斗争引起的,而且在斗争中又伴随民族或宗教仇杀,这些是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加以批判分析的。但是,我们更应注意到,斗争的根本原因是清代反动的民族宗教政策,斗争矛头所指是腐败的清政府,斗争结果都打击了清王朝在化隆地区的反动统治,带动和鼓舞了河湟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反清斗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的领袖。”(《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符合中国历史的客观事实,可以作为衡量中华民族英雄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各族人民一起陷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生活在蒙古地区的蒙汉各族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尤为深重。当时,尽管旧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依然存在,但是,共同的民族命运和斗争事业将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意识,唤起了他们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觉悟。这是近代蒙汉各民族关系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人民之间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4.
2.东汉与西羌 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反映到民族关系中,表现为民族矛盾,使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汇流。东汉的残暴统治和豪族地主的封建剥削压迫,不仅造成汉族人民极大的痛苦,也同时给各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其中以羌族人民所受压迫最甚,所以他们的反抗斗争规模最大,持续最长。如果说西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那么东汉对羌族人民的战争完全是非正义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甘肃,如同全国一样,走过了一段苦难的历程。由于封建阶级残酷地统治和压迫,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欺侮,各族人民饱经忧患,备受凌辱。但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甘肃各族人民从来不曾停止过反抗斗争,其爱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档案馆和广州市博物馆等单位,正在联合编辑一套“广东人民革命斗争史参考图片集”,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项目之一。编辑这套图片集的目的是为编写中小学教材、乡土教材及革命历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通过这种形象的、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图片,来反映广东省人民近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买办的英勇斗争。从而使读者受到具体的形象的阶级斗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套图片集按近代、现代史分期,并以各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为序。近代史部分分为三个单元:(一)1840—1886年广东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二)1866—1901年广东人民友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的斗争、反对瓜分中国的斗争;(三)1901—1919年资产阶级领导的  相似文献   

7.
回族是一个有历史悠久的、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国回族人口据1982年全国普查统计(不包括台湾省)有七百二十多万人。回族人口分布在全国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连西藏自治区也有近二千人。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许多贡献。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回族人民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联合在一起,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如明朝末年,陕西等西北地区的饥饿的农民,在官府的压迫下,被逼得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高迎祥、李自成等都是当时杰出的农民领袖,在他们领导的起义军中,也有回族农民领袖老回回等英雄人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的回族人民不堪忍受当地官府与恶霸的掠夺和屠杀,各  相似文献   

8.
莫一大王是神话人物,也是传说人物,是壮族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象征,也是壮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试论焦琏在抗清斗争中的作用尹秀芝,王朝晔焦琏(?—1651),字瑞庭,一字国器。陕西人①。在南明的抗清斗争中,焦琏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是永历朝中屈指可数的一位骁勇战将。永历朝能够坚持抗清10余年,从而促进了社会在这场抗清民族斗争中发展,这与焦琏等一些...  相似文献   

10.
六、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极力利用孔孟之道,来消灭劳动人民的革命思想。但是,事实和反动统治者的愿望相反,“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就在孟轲的家乡邹县,人民的反抗斗争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地惩罚了罪恶累累“亚圣府”,狠狠地打击了反动统治阶级奉为至宝的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广东爆发的省港大罢工,是一次为争取民族解放、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伟大政治斗争。本文拟就这次罢工的几个问题作一些论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与省港大罢工这次省港大罢工是在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作为中共广东区委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同志,他与陈延年、邓中夏等同志一道,对组织领导省港罢工的胜利进行,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还利用在黄埔军校等方面任职的条件,及时给予罢工斗争以重要支持,对省港大罢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其缔造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其处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存在阶级压迫,也存在民族压迫,因此引起了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甚至为了争夺国家统治权而导致国内民族战争.历史上这些民族矛盾冲突和武装对抗,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民族关系恶化,对各族人民来说都是不幸的事件.明末清初,就是出现民族不幸事件比较突出的一个时期.为了争夺全国统治权,明、清两个封建王朝和农民起义军之间,交错地展开军事对抗.其结果是:满族贵族建立的清王朝,镇压了农民起义,取得了中央政权;随即扫荡南明势力,消灭农民军余部,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在征服战争的过程中,对于敢于反抗的汉族军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勒令汉族人民剃发易服,肆行圈地,颁布逃人、投充等法令,推行了一系列民族高压政策,使广大汉族人民蒙受屈辱和灾难,从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为郑芝龙。后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国内外都尊称他为“国姓爷”(Koxinga). 郑成功所处时代,在国际上正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荷兰、西班牙等侵入我国东南;在国内,正是明清王朝更迭时期。 在这国际、国内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极端复杂尖锐的情况下,郑成功一生就是领导反抗荷兰殖民者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的中国历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民主自由而英勇抗争的光辉篇章。作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革命运动 ,在她近百年轰轰烈烈的斗争中 ,不仅创造着少数民族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剥削压迫的民族精神 ,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少数民族人民不断探索革命道路、追寻革命真理的艰辛历程。百余年来 ,少数民族革命运动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 ,从单一领域逐步走向社会各个层面 ,从民族性的斗争逐步走向政治上的觉醒 ,走向阶级的革命 ,并最终将其自觉地汇入到整个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洪流之中 ,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反…  相似文献   

15.
“东部区民歌”系泛指传唱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呼伦贝尔盟部分地区以及辽宁、吉林等省的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各民族的歌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东部区民歌是这一地区蒙古族人民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这里的民歌包括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歌。诸如描写英雄斗争业绩的长篇叙事歌等;还有反映人们生活各个侧面的生活歌谣、劳动歌谣,以及大量的情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期间东北人民的抗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开始侵略中国以来,东北一直是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重要前哨阵地之一。站在斗争前哨的东北各族人民,坚持不懈、英勇顽强地抗击着沙俄扩张主义者一次又一次的野蛮入侵,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抗俄斗争的壮丽史篇。日俄战争期间的抗俄斗争,是东北人民继十七世纪的早期抗俄斗争、瑷珲和北京条约前后的抗俄斗争、义和团运动前后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一批注重汉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跟随明郑政权东渡台湾,形成台湾明朝遗民群体.他们坚持汉族"华夷之辨"的儒家正统观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在明郑政权在同清朝政府的斗争中,又产生分据台湾对抗清朝的本土意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明朝遗民对抗满族统治的民族精神,在避居台湾后转化成热爱台湾这块不受清朝统治土地的本土意识.这种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并存与互动,构成台湾汉族民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的两个思想层面.  相似文献   

18.
严昌洪 《江汉论坛》2007,(7):141-142
湖北是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的历史文化大省.从古到今,人才辈出,因此而有“惟楚有材”的美谈.近代以来,各路英雄豪杰,团结全省各族人民,为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为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人民反对英国租地的斗争,是当时广东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有关著述对这一斗争过程的叙述不甚清楚,并错误地将广州河南地方反租地斗争的年代说成是1844年,造成以讹传讹。本文就上述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1844年至1846年,英国要求进入广州城和租十三行洋馆附近及新豆栏街口,都因广东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而未能得逞。英公使德庇时便借口1847年2月佛山群众殴击数名英国侵略者的事件,于同年4月8日,率英军千余人偷入虎门,闯进省河,泊十三行附  相似文献   

20.
剃发令对清初的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人民对明王朝本无眷恋之情,是清王朝的剃发令将人民推到起义抗清和维护明王朝的方面了。汉民族眷恋自己的衣冠之旧,清初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多与剃发相关。汉族人民反抗剃发令是保卫自己的民族传统习惯和民族尊严,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清统治者以武力强迫汉族人民剃发易服是出于满族贵族狭隘的民族私利和落后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