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的兴起,始于17世纪初,明代末期。满族起源于明代三大女真人,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结合,这是女真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她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了解满族崛起的历史基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从明初起,在明政权的羁縻统治下,散处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从庆源、北青女真字刻石看金代东海女真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源、北青女真字刻石是全代女真人在今朝鲜半岛遗存的重要文物古迹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刻石碑文记述的东海女真人佛教、政权机构、部落名称、女真姓氏等情况.就刻石所反映的金代东海女真人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完颜金建国之初,东海女真地区的佛教就已很盛行,并历金一代盛而不衰。这是经汉唐、历高句丽、渤海传承下来的;(2)东海女真上层都已掌握了女真小字,金熙宗创制女真小字之后,立即推行到东海地区,刻石保留的许多女真语词汇是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料;(3)对石揭示的东海女真猛安谋克名林以及女真人姓氏名称是研究金代女真人部落与起源的重要依据。文章认为,许多女真姓氏起源于朝鲜半岛东北部,他们也是元明以来某些女真的先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女真人名的特征、格式进行研究,重点利用女真人用动词做人名这一特点并运用女真文动词的15种情态,破译金代历史人物长期未被破译的女真人名,同时对过去虽然已经破译,但存在严重错误的女真人名进行分析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女真人,分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关于他们的区分和分布,当代中外学者多有论述。诸家的说法虽然各有偏重详略,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如徐中舒先生说的“日海西、日建州,皆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这似乎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这个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来由如何?是否就指海西地区和建州地区的女真人?  相似文献   

5.
女真人从建立金朝起,就实行积极吸收汉、渤海、契丹等族先进文化的政策。金世宗完颜雍当政后,针对女真人某些风俗的改变,提出了禁汉姓,禁着汉装,提倡女真语言文字,主张恢复女真旧俗等政策。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金世宗的政策是对  相似文献   

6.
现存女真文语料基本上可以视作一个封闭的集合,对女真人有史可据的宗教信仰都有反映,基于此进行的宗教语汇准确考订和穷尽性搜集,可以从语料共时表现的横向比较和语料历时表现的纵向比较两个方面作出一批统计数据.从数据反映可以看出:作为女真人信仰基础和核心的萨满教,尽管在外来多种宗教的冲击下略有退却,但是仍然保持了在女真人群中的强势社会影响,即使在晚期女真人已经深度汉化后萨满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而在外来的宗教中,佛教较之儒教而言对于女真人意识形态的总体影响更为显著,儒教只是随着女真人的不断汉化而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力,在整个社会生活层面,毋宁说是儒家范式在对女真人的生活起着强势的作用;在女真人有据可稽的几百年历史中,道教几乎没有进入女真人的信仰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7.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8.
凡到过沈阳,游览过福陵、昭陵、盛京皇宫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辽宁真不愧是满族发祥地呵! 满族直接祖先是明代的女真人,繁衍、生息于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之间,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南迁,其建州部和部分海西部女真人定居今辽宁境内。公元1616年,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部的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基础上,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建后金国,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并创建八旗制度,把征服的女真人都纳入八旗组织之下。1626年,其子皇太极继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此前一年,宣布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即今日所称之满族。 1644年以后,清朝虽然定鼎北京,并将大批满族人带入关内,但因辽沈乃其肇头之地,一直予以十分重视。就在入关的当年,即下令以沈阳为陪都,尊为天眷盛京,  相似文献   

9.
女真乐舞文化源于自身民族文化,在中原文化和渤海文化的影响下逐渐繁荣。金代女真乐舞文化具有浓厚的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特点,陶冶凝练了女真人奔放豁达、质朴及热爱生活的民族心理及性格。  相似文献   

10.
浅谈满族文化及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最早称"肃慎",汉代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16世纪后期,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满族。(杨烈,2010,P105)本文以东北地区满族人民的语言、服饰、饮食、民居、宗教等五个方面为重点,介绍了满族的传统民俗,及满族民俗文化对后世尤其是东北地区民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满族的先世东北女真人共同体形成的漫长历史表明,无论是黑龙江省松花江中下游依兰地区,还是吉林、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都只是部分女真人的生存之地,而不是全部满族发源地。不能以皇太极"御制"和清代康、雍、乾几代皇帝宣扬的《三仙女故事》等钦定之作,作为满族与皇族爱新觉罗氏源起的依据。它们只能是元明时期斡朵里女真或建州女真之一的满人爱新觉罗氏祖居之地、发祥之地。是数百年间生活在东北各地的女真人,在16世纪初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满洲人,白山黑水才是满族的源起之地。  相似文献   

12.
金统治下汉人与女真人的关系──金统治下汉人研究之三张新艳伴随金朝统治势力不断深入中原,汉人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其统治区域内,必然与女真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女真统治者面对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均在自身之上的汉人,必然要采取相应的统治政策。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三仙女沐浴布儿湖里泊神话故事,随着近年来清史研究的深入,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这个神话故事是满族之先女真人经过数百年流传,最后由建州女真上层人物进行移花接木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它揭示了满族的主体建州女真是完颜金的支裔,最早发祥于长白山及其东北部牡丹江上游,后来向北移动,到达牡丹江口,形成两个部,又南徙,在徒门江  相似文献   

14.
辽朝是契丹人于十一、二世纪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多民族政权。在它的境内,除契丹和汉人外,还有渤海、室韦、女真、突厥、吐浑、党项、小番、沙陀、奚、霫等民族。因此,对辽朝内部各民族历史的认真研讨,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对辽代奚族社会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中外古籍对长白山女真的不同称谓 辽代长白山女真,《辽史》记作“长白山三十部女直”,《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作“女直三十首领”,《高丽史》则记作“女真三十姓部落”。 《高丽史》记载说:“显宗三年(1012年)春二月甲辰,女真酋长麻尸底,率三十姓部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写《辽代兀惹新探》、《金代兀惹新探》两文,认为辽金两代兀惹族原为黑水靺鞨之一支,后加入渤海国。辽灭渤海后,继续以兀惹族名义进行渤海复国活动,历经七八十年,才被迫内附于辽;金征服兀惹族后,把它编入猛安谋克。金代,一部分兀惹人随女真人南下来到中原;一部分兀惹人与女真人通婚,被女真人融合同化,有的在金廷官居要  相似文献   

17.
金初“因辽旧俗” ,官制更是“踵辽官名” ,因此《金史》中有许多官名与《辽史》相同。本文通过对《辽史》、《金史》相关官名的考察 ,证以女真语词义 ,探知了《辽史》所载契丹语官名的内涵。明了这些契丹、女真语官名的本义 ,不仅可以为辽金史的研究提供根据 ,而且还可为两种语言尤其是契丹语研究提供资料 ,从而推动阿尔泰语系古代语言的研究和蒙古语族语言史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金、元时期女真人的内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亦称女直,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女真人分布于“白山、黑水”之间,保持着与中原汉族迥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史载“昔者金人,草居野处”,“其市无钱,以物博易,无工匠。……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摧之”。这些文字,真实地反映出早期女真人既朴僿淳野又悍鸷雄劲的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19.
高丽末期的东、西女真蒋秀松元代,高丽长城以北仍分布着众多的女真部落,不仅原金代曷懒路所属东海地区仍是东女真较集中的地区,而且鸭绿江中上游也仍然是西女真住居之地。高丽末期,正值元明两个朝代交替之时,高丽就趁此时机北向女真地区扩张势力,又引起东、西女真的...  相似文献   

20.
金源地区盖指今天以哈尔滨阿城区金上京城故址为中心,包括哈尔滨市所辖区域的各区、各县及其外延部分。金源的马球体育运动源于渤海国的靺鞨人,后来又传承给同一族系的女真人。辽灭渤海后为靺鞨后裔女真人留下了重要的马球体育运动文化遗产。女真人建国后又直接承袭了辽代马球运动习俗,金朝灭北宋又获得了大量宋人的各种典章制度与皇家马球体育活动项目的规制,因此,金源地区女真人的马球体育运动项目应该起源于唐朝的渤海国,并承辽俗,又融入北宋的马球体育运动之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