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文选》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凝聚了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富有独创性的主要成果。在这些著作中,邓小平同志立足于现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长期被严重扭曲的社会主义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简明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在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教条主义、现代空想主义的界限,为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道路。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宝贵文献,并且也为我们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正在不断发展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拓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给我们学习邓小平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因为本卷汇集的著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丰富、完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我们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同时它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和主要涵义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小平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由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特色理论的内容是极其丰富而深厚的,本文试就这一理论的群众观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的探索,他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国两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创造,在中国法制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一国两制”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下数千年,具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扎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表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进程中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以敏锐的政治家、改革家的目光,高瞻远瞩,在提出“一国两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同时,也形成了其丰富的反腐败思想,既是我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南和思想武器,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对于新形势下深入扎实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同志反腐败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总构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总目标.研究这一设计思想的总脉胳,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依据1.这个问要的提出:一种意见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拨乱反正,进行一系列改革的产物。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同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张奎良树有根,水有源,即使是划时代的伟大思想理论,也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借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但是,这...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借鉴其它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充满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理论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些理论,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略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生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郭祥才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因此,认真研究邓小平对毛泽东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3.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邓小平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深刻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他在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他在创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体系中,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认真研究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特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矛盾观的特色邓小平同志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科学地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正确研究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全面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与深圳扶贫的实践杨立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优越性,鼓励部分先富和先富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按市场经济规律走共同富裕之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倡办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谈邓小平的教师观王俊生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与领会邓小平同志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从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历史特征、实践特征和理论特征.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中国如何发展”,这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展的思想,就不可能有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将中国的发展问题提高到时代主题的高度认识,并提出了他的“全球发展观”,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是我们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范例,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如果不了解邓小平的思想,尤其是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它今后的发展。邓小平的思想,为生产力与经济更为落后的中国,避免发生东欧剧变,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只有认真学好这个理论,弄清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的由来及其在全党和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才能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两大理论产物:一是毛泽东思想;一是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通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方法。求实、创新是这一理论的本质与生命力所在,它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待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高度的现实性、灵活性。只有把邓小平同志的特色理论的活的本质置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使理论之树与实践共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