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一方面在《同源字典》中提出"通假字不是同源字,因为它们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即凡通假字双方其意义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另一方面又在其《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将许许多多通假字同时列为同源字,前后相反。从汉代至清代对通假字的注释一般不将其意义相通相关者排除在外,这是已经形成的否定不了的历史传统,所谓"不相通不相关"论不但不符合通假字产生的历史事实,而且更是难以推行的,应当承认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匡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经修订,并补正了一些以往的疏误,其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然存在着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本借字与通假字误注等现象。这里分别以同源字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及以异体字为通假字而误注等三方面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进行了辨析和匡正。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是汉语语源学的一部力作,是语源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然其对同源字语音关系的标注尚留有疑窦。本文依据王力先生在《同源字论》中确定的语音标准,对字典所收列的1029组同源字的语音关系进行了全面核查,在已经刊布的《〈同源字典〉语音关系标注献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变通存疑、归类待商两个方面的问题,呈请方家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同源联绵词试探——为纪念唐兰先生而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是古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到目前为止,古汉语同源词(又称同源宇,同族词)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从理论到实践,正在日臻成熟,已经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论作。这方面成果的集大成者,是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但以往对同源词的探索,绝大多数仅限于古汉语单音词,对双音同源词的探讨,甚少涉及。曾经有所涉及的,或只  相似文献   

7.
从刘熙《释名》的声训到王圣美的“右文说”。为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 ,清代学者对“右文说”合理成分的发掘 ,又把同源词的研究向理论方面推进一步。然而 ,这都是在缺乏语言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情况下所进行的探索。直到王力先生《同源字典》问世 ,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才步入科学的轨道 ,而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同源词研究还有待承学之士的进一步努力 ,这对汉语史的建立以及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的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别的意义,尚可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即“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9.
同源字是指读音相同相近、意义相近相通并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字。同源字的系联和研究,打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从字与字语音上的联系寻求其意义上的联系,对于考证词语命名的由来、考察字义演变的轨迹乃至词汇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王力先生《同源字典》的问世,标志着同源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最新版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等现象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误的情况,还有通假字未予注释的疏漏,需进一步匡补。  相似文献   

11.
王筠的《说文释例》一书 ,在阐述《说文解字》的编排说解体例的同时 ,探讨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性质等问题 ,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条例和演进规律 ,这些都为汉语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 ,在清代的《说文》四大家中 ,王筠对汉语文字学理论建构所作出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四角号码检字法”始于高梦旦,成于王云五.该检字法与张玉生的《国音电码合刊》并无瓜葛.从改进与推行“四角号码检字法”到出版《四角号码词典》并迅速普及全国,无疑王云五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汉字字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同源词”和“同族词”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汉字字族,从字族的角度研究汉字学,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同族字”就是记录汉语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系列汉字,它是在认识、语言(词汇)、文字三者的互动中寻求文字与语言的相对动态平衡而产生的,是汉字通过内部孳乳以适应漠语词汇的“同源派生”而形成的。研究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其分布状态,有利于在汉字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进一步认识汉字,把握汉字,进而探索汉字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和层次的观念,必须进行穷尽性的定量分析研究,切不可只是根据立论的需要而随意罗列、挑选几个或个别有利的材料来证说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证《说文解字》有三种主要的声训方式,即所释之字与被释之字实际上是异体字,不是同源词;第二类是同源词为训,采取“A,B也”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在释义里饱含着语源性义素。文章举《说文解字》言部字为例来说明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在今人阅读古代典籍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迄今以来我国最权威辞书。但它们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存在着本借字互倒和以通假字术语说解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等情况,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音源、音同或音近、合韵,义系统包括总名和专名的关系、二名同实、义的聚合。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书证迟后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有的义项下书证迟后,影响了字义的溯源问题。文章补充了一些例证,供编者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战国古文字典》和《战国文字编》共收录阜部字单字68个、字例461个,《殷周金文集成》收录阜部字单字55个、金文字例372个。从这些单字及字例来看,战国时期阜部叠加义符"土"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呈明显的地域性规律——战国的齐、燕、楚地阜部字均增义符"土";阜部增土现象始于春秋时的齐地,而有的文字可能易土为石或易土为山。  相似文献   

19.
亦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带有表意性的形声字,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说文解字》明确标注的亦声字有212个,但这并不能反映亦声的全貌。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亦声字的研究出现了盲目扩大化的现象,通过对《说文解字》的考察,提出了亦声字的确认原则,将正确扩大化了的亦声字进行了分类,旨在更好地理解亦声字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