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族习惯法是早期游牧民族法律文化的缩影,也是元朝法制建设的特殊起点。元朝法制同蒙古法文化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蒙古族习惯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使得元朝法制始终表现出封建法和民族习惯法的二元特色。  相似文献   

2.
慕容鲜卑及其建立的诸燕政权曾对五胡十六国及北魏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其民族融合道路的探索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研究多局限于诸燕时期,而鲜有学者继续深入探究进入北魏后的民族发展道路。笔者作此尝试,以期勾勒出慕容鲜卑民族发展的完整轨迹,展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汉化融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5,(4):22-27
北魏王朝先后以盛乐、平城和洛阳为都,都城及周边王朝核心区域墓葬分布密集,文化特征有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其内涵变化反映了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盛乐时代,以和林格尔为中心的盛乐地区墓葬属于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平城时代,大同地区墓葬文化因素表现出汉文化与鲜卑文化相互交融、杂乱相糅的面貌;洛阳时代,洛阳地区墓葬文化反映出拓跋鲜卑完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改造,融入以华夏/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4.
十六国时代,社会环境复杂纷乱,能最终完成北方统一的政权都应该是一个具有绝对实力和非凡政治手段的政权,在激烈的争夺北方统治权的斗争中,最终拓跋鲜卑脱颖而出,历史选择了它,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本文通过展开拓跋鲜卑和同时代有类似经历的鲜卑各部的比较,让大家以另一种角度来理解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北魏学校教育与鲜卑族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 ,没有强制推行本民族的文化 ,而是自觉的被汉文化征服。借教育来推行汉化 ,是北魏统治者奉行的重要的治国方针 ,它在促成鲜卑拓跋氏成员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汉化 ,加快民族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统治中国北方达百余年。北魏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十分注意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法制建设,从而不仅巩固了北魏统治的长期稳定,而且为以后历代特别是隋唐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北魏的立法状况、法律内容及执法状况三部分探讨了北魏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封建化进程中一位承前启后的较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其执政年间 ,在以往道武、太武诸朝的基础上 ,励精图治 ,整顿内政 ,增强国力 ,四出征讨 ,致力统一 ,保卫了北魏封建化的既有成果 ,并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为孝文帝改革和北魏封建化进程的最终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魏祭天礼中的夷礼内容主要源于拓跋鲜卑的原始祭天。祭天地点与时间的选择、祭祀的对象与主持者、祭拜的方向与骑驰仪式等方面 ,显示拓跋鲜卑原始祭天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点。匈奴游牧特点的祭祀文化给拓跋鲜卑原始祭天习俗的形成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魏作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进入中原地区之后,除了原有的祭拜自然神之外,接受了汉族的一些文化传统。统治者祭拜境内的名山大川,普通百姓则祭拜本地的名山。为了赢得中原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同,从定都盛乐开始,鲜卑族就不断地以汉族历史上的名人作为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10.
论习惯法的法源地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法源在原始含义、基本构成等方面不排斥习惯法成为一国法制的渊源。从制度史上看,习惯法始终是人类法制上一个生动的渊源。习惯法在当代各国法制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无论从理论还是从规范上分析,习惯法在我国法制上至少应占据次位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魏丧葬制度系承袭汉魏、西晋并融合东晋、南朝之制而来 ,但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北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与北魏社会的汉化过程大体同步 ,不仅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丧葬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而且对隋唐的丧葬制度及其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魏文明太皇太后冯氏与孝文帝之间并无血缘关系,维系二者关系的纽带是政治.冯氏虽凭借孝文帝这张政治王牌攫取了北魏政权,但对孝文帝却心存猜忌,因此多设监视加以压抑.对冯氏压抑的反抗心理,成为孝文帝当政后迅速迁都洛阳的催化剂和重新组建政权的感情因素.从此,皇权取代后权,北魏政治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北魏漆器的装饰纹样有瑞鸟禽兽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历史故事、现实题材等纹样,继承了汉晋传统除此之外,还有新的创新,如团花纹.外来纹样增多,如各式忍冬纹、联珠纹、童子纹样等,并大量采用与纺织品相近的联珠相套环图案结构。  相似文献   

14.
北魏建立后,其经济结构经历了由狩猎、畜牧、农耕等多元混合经济向以农耕经济为主的转换,这个转换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在生态环境、经济、军事、人口以及游牧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最终于孝文帝时期确立了农业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北魏中期,贵族官吏群体中贪污之风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北魏从游牧部落向国家形态进化的过程中,许多旧有的历史传统被保留下来,对于公私财产观的概念模糊,成为北魏中期官员贪污普遍化的历史因素,并与俸禄制度和礼法工具的缺失共同构成贪风盛行的内在原因。而贵族官员阶层严重的贪污现象,在客观上坚定了北魏孝文帝实施变法的决心,促进了北魏的法制化进程,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北魏政权的崩溃灭亡。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北魏洛阳城建规模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洛阳城市建设糅合了古代中国都城建设的许多经验,代表了当时城市建设的水平,其宏伟的建筑和鲜明的特点,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北魏洛阳城的社会风貌及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河内太守是北魏时期河内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领兵治乱、维持治安之外,教化百姓、发展经济、征收赋税等也是其重要职责。由于河内战略地位重要,河内太守也负有接纳归附民众等特殊责任,因此受到中央政府重视,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北魏时期河内太守的任、升、降都呈现出复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中原 (大致相当于今河南 )地区的官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地方官学在政府的提倡下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地方官学体制 ,为隋唐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 ,中原地区的私学也方兴未艾 ,实施不坠 ,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我国专门学科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