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1月29日,"第三届湘籍法学家联谊会暨湖南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大陆各高校及香港、韩国和日本的湘籍法学家,以及在湘工作的法学博导、湖南省政法机关领导、湖南省部分高校法学院院长共七十八位法学精英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
统一司法考试是联系法学本科专业教育和法律职业共同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而统一司法考试和法学本科专业教育的真正目的都在于建构符合法治发展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本文在对当前我国统一司法考试、法学本科专业教育和法律职业共同体建构三者之间关系现状进行考察基础上,提出重新建构三者良性有序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设想,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念与法律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与路径,而法学教育又是确立和传播法治理念,推动和实现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的基础。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均已充分说明,法学教育与法治理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同时,两者又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国的法律现代化,既需要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成熟,又需要法治理念的确立与传播,法学教育是孕育和传播法治理念的温床与载体,法治理念则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理念与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民族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之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在推进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实现民族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民族院校所在地区具有区位劣势,法学教育在民族院校很难成为特色优势学科,经费严重不足,环境条件十分有限,师资队伍明显薄弱,民族院校法学教育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应有作用的发挥.我们应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宗旨的高度,重视民族院校法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其能履行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无论对法学教育和法律本身,还是对建设法治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法学教育注重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技能训练,但忽视法治人格塑造;法治发达国家注重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法学教育应重视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树立立体化、全过程教育理念,整合利用不同学科资源,营造教育文化生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内化法律知识,领悟法律精神,升华法律信仰,养成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6.
法治需要法学支撑才能建成,由此提示出法学支撑力。就法学对应性和法学承载力来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法学加以引导。随着哲学实践化,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直面法治现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成为历史必然。必然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被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加强,初步支撑中国法治建设并取得较大成就。因为中国法治建设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法学需要结合现实问题进而优化发展,最终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足够有效的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设定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宏伟目标和施工路线,目标为二十大报告的法治中国建设。该《意见》系统总结了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的政治方向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并梳理了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政治方向问题的解决方式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宏观横向不均衡问题的解决举措为均衡发展、政策扶持、提升质量、突出特色。宏观纵向管理指导体制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政法院校示范作用,以及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问题的解决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法学理论师资队伍,是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该课题组通过对全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我省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了一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涵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经济建设的范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的完善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动态地研究高等法学教育现代化的轨迹,培养与时俱进的法学人才,成为高校法学教育必须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龙教授在法学理论和法学教育方面的建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然要求法学理论为良性的法律运作提供理论支撑和行为指引。李龙教授在这方面成就斐然。本文从人权、法治、宪政和法学教育四个方面对李龙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宏观阐述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法学本科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CDIO教育理念与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契合性。基于CDIO教育理念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兼评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大多数法治国家的做法过去,我国没有统一司法考试,以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今天,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使一些人矫枉过正,把司法考试视为法学教育的指挥棒.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论述了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辨证统一关系,并就发展法学教育、完善司法考试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学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和实现法治目标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大学法学教育应体现时代性、开放性、引导性、现实性和操作性等特点.作者着力论述了我国大学法学教育的四项具体目标和为此必须做好的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法学教育在法治化进程的推动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法学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法学教育与法治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导致我国法学教育前景堪忧。文章指出应明确我国法学教育的目的,完善现行的法学教育制度,改进教学方法,使我国的法学教育走出困境,为我国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法学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法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中国法学创新将从法律观的转型、具体法律制度的创新两个途径展开,并将促使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学教育的属性问题 一直是近几年法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法学人才作为治国之才、管理之才和服务之才,应是精英型人才。本 文拟就法律职业精英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作进一步思考,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法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中国法学创新将从法律观的转型、具体法律制度的创新两个途径展开,并将促使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准入门槛过低,与职业技能教育脱节,欠缺通识教育,欠缺职业伦理教育等缺陷。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法治水平,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应当避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路线之争,从微观层面上去探讨如何培养能与社会有效对接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人才。应用法学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系统教育和分类教育相结合的路线,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走上正轨,从起步、滑坡到恢复和大发展,其间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法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回应社会的短期需求,应当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须在价值层面以及理论分析上给法律发展乃至社会整体发展以导引,未来的法学教育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吸收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培养法治理念;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学素质教育是在大学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下,为了克服过于狭隘的法学专业教育[1]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要,适应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而提出来的。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法学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法学素质教育应当,也必须围绕法学专业教育而展开,而法学专业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