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命百岁,来听起来似乎有点遥不可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民健康状况各项指标的不断提高,长命百岁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2.
长命锁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缕,由汉代朱索演变而来,民间用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长命锁的材质有金、银、铜、玉等,造型通常为如意形、元宝形、锁形。装饰题材有神话故事、花鸟虫兽、吉祥祝福等,为手工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3.
同喜同贺     
《新天地》2006,(1)
孙儿孙女葛岚、张鑫焱、王珊,王溪、王博隽,恭贺爷爷王振江81岁高寿愿亲爱的爷爷在21世纪释放新光芒,越活越健康,越过越幸福!愿您每日都开心,天天有惊喜!长命百岁,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4.
他们说     
民间传说,"金猪娃"的命运会一生幸福、长命百岁,这纯粹是一种迷信,况且金星上的物质成分与地球差不多,并没有大量的黄金,"金星"并不代表"财富"。——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  相似文献   

5.
同喜同贺     
《新天地》2006,(6)
我是四川省宜宾县永兴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现年67岁,是贵刊常年热心读者。想借贵刊一角为我岳母何其珍刊登一则88岁生日祝福,敬祝她老人家米寿快乐,长命百岁!——婿田寿康顿首  相似文献   

6.
狠话风行     
汤涌 《可乐》2008,(2):59-59
大海不语,却势不可挡。另类才华秀场"对准点,不然木橛子伺候。"——北京,公共厕所提示,不要"方便"在坑外。"保护环境长命百岁,乱丢垃圾断子绝孙。"——重庆,中英文双语提示环保。"毁树一行,先死他娘。"——最厉害的狠话就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我到山东烟台探亲时,见到了一位102岁的老人。他身板硬朗,头脑清醒,记忆惊人,每天坚持进行健身活动,溜达、散步要走2000米,还练太极拳和太极剑,练功时能做到掌心触地达一两分钟。最近的一次体检表明,他的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都在正常范围。他叫罗福惠,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北京。96岁时从北京来到烟台的大女儿家,和儿孙们一起生活到现在。罗福惠老人为什么能长命百岁?他有长寿秘诀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访了罗老的家人和一些邻居,并多次和罗老交谈,观察了他的健身活动。通过了解,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夏夏 《社区》2012,(18):44-44
在安福农村,女人喝茶是一种嗜好和享受,从年头喝到年尾,从出生喝到终老天年,一辈子都有喝不完的茶。在这里,孩子出生时,要喝“毛毛茶”,“毛毛”是对婴儿的美称;孩子满周岁时,要喝“百岁茶”,寓意孩子长命百岁;女儿配对时,要喝“妹妹茶”,妹妹是男士对恋爱对象的昵称,女儿出嫁时,要喝“娘娘茶”,娘娘是对新娘子的称呼;出嫁时的新娘子还有个“开面茶”;儿媳怀孕时,要喝“好事茶”,当了奶奶,还要喝“三代茶”。这些茶有特定的条件,而最独特、聚集人最多的当数一年一度的“请眷茶”。  相似文献   

9.
长命百岁的秘诀是什么?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00人进行了60年的监控研究。以下是科学家们列出来的长寿行为清单,都做到的话,你理论上可以活到112岁!+1.8年做一名成功者较高的社会地位会给人的寿命带来积极的影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比只获得提名而最终没有得奖的科学家要多  相似文献   

10.
经络专家祝总骧教授编著的《三一二经络锻炼法——中老年百岁健康之路》一书,在京出版后,1994年4月5日,《人民日报》以《长命百岁非梦想,经络锻炼是良方》专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教授20多年来研究经络的伟大成果。中央电视台随后也进行了“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的报道。现将“三一二经络锻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甘肃庆阳,受中华传统香包文化的影响,民间自古有做香包的传统,特别是每年的端午节,当地妇女都会做一种装有香料、绣制精美的香包,让孩子佩戴在身上,以求避邪消灾,长命百岁。受这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庆阳一位女性,将这种香包刺绣文化发扬光大,不仅将这种传统刺绣工艺品做成品牌,还让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走出国门,飞遍世界,而她自己,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人。她,就是刘兰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长命百岁早就不是梦想。美国"奥兹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出美国著名医学博士穆罕默德·奥兹总结出的让你活到100岁的10个简单习惯。1.吃点红色食物。紫色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助于抗癌,甜菜根有利于血压稳定。2.每天一杯红茶。喝红茶是英国人的习惯,也是伊丽莎白女王保持老年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每天喝一杯红茶有助于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研究发现,喝红茶可以使心脏病患者生存率提高28%。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14,(1)
正除夕夜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时刻。除夕夜的家,满桌的酒菜合着满屋的红楹联、红窗花,以及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把夜晚映照得鲜艳而透亮。我们一家老少3代10多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敬酒,这时候不分辈分不分大小,大家都一样,一样喝酒吃菜,一样畅所欲言。儿女们给我敬过酒后,3岁的外孙女也举着一杯饮料嗲声嗲气地对我说:"我也敬外公一杯酒,祝外公长命百岁!"我还没有喝完外孙女敬的酒,她那一杯饮料一仰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炼仙丹,现在人学养生,都为了一个事——健康长寿!"长命百岁"是每一个人的愿望,虽然并非人人可以实现,但即使不能长寿,也是要健健康康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人们对养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怀疑自己是亚健康了,那么到底自己身体如何呢?为了能够准确掌握你是否健康,小编整理了一些让医生都羡慕的健康身体的特征,可以对照一下,如果你满足得越多,那么你就越健康。一、伤口修复迅速如果伤口很容易好,说明血液凝固的能力、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福州有什么历史悠久的本土食物一直存留在每家每户的食橱中,那就非线面莫属了。我们调查过很多福州本土人士,他们关于逢年过节记忆最深中最清晰的画面莫过于长辈给儿女准备的必不可缺的象征着长命百岁的一碗线面。它是用煲好的鸡汤或炖好的排骨汤泡好的,上面搁着两只剥好的熟鸭蛋,这碗面,即是俗称的太平面。的确,线面之于福州,已如同溶入生命的血液,平淡而又隽永地萦绕在我们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李元卿 《社区》2005,(23):43-43
自古以来,长命百岁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虽然随着科学与医药研究的进步,长寿又常葆青春,已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但如何抗老防老,还是要讲究一些方法。吃掉自由基什么是自由基呢?这是一种与人体老化有关的物质。自由基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会和体内的细胞组织产生化学反应,使细胞组织失去功能而被破坏。它也会破坏DNA,加速老化甚至增加致癌几率。有许多营养素及酵素都具有捕捉自由基的功能。因此,要防老抗老,要延缓老化,一定要吃得聪明,所谓病从口入正是这个道理。简单地说,以饮食防老抗老,要坚持食物多样化,可多吃一些能够清除自由基的食…  相似文献   

17.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创刊100期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100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十分吉祥的数字。通常我们说:“百分之百”,意思是纯度高;“长命百岁”,意思是时间久。100期对《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来说,已走过了它的童年、少年,即将进入不惑之年,也就是说它在走向成熟。同时,我们还可以说,《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也在走向成功。它的成功是它在全国数千种社会科学期刊中成为引人注目的佼佼者而决定的。在青海学界同仁中谈到省内的全国核心期刊,不能不提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它的学术地位是由其民族和地方特色所奠定的,是其刊发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多情风流的皇帝之一,乾隆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然而,貌美如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他眼里却如同尘埃。终其一生,只钟情人。有诗为证: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大意是:我的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期盼就是能早些见到你,我并不想长命百岁,所以与你相见的日子最多不会超过二十年了。几十年如一日地怀念着一个人,情真意切令人慨叹。被乾隆日夜牵挂的女子就是他的原配富察氏孝贤纯皇后。  相似文献   

19.
惊悉我国新兴版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力群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我一直沉浸在无尽的怀念中,虽然他老人家已是长命百岁,但仍使我有一种悲伤之感。我从小酷爱美术,学生时代曾在美术上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打下了一定基础。1961年,我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寿阳县城关完小任教,在业余时间仍坚持美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尤其在版画方面开始搞创作。当时搞了一幅以小学生为题材的套色木刻《早春》,县文化馆的同志们看了后都说不错。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水平,我希望能让高人指导一下,于是我给山西籍的全国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写了一封信,同时把我的作品寄去,请他指教。大概过了两个多月,我收到了他从中国美术家协会寄来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20世纪初中国转型,传统的"市井幸福"从人生观念到生活现实经过了曲折历史变迁。传统民间社会的幸福观是通过"福禄寿"这一文化象征体系来表达的,福禄寿分别代表子孙满堂、飞黄腾达和长命百岁。故幸福乃关乎人之运势,与其说是积极追求的目标还不如说是虔诚祈求的对象。精英阶层却对民间的这种"幸福热"嗤之以鼻,他们自身倾向于一种更具超越色彩的对道与德的追求以及更高雅的人生乐趣。在"五四"青年眼里,传统社会次序是建立在压迫的基础上的,其对幸福的追求也以女性、青年、和庶民这三个群体的牺牲和痛苦为代价。启蒙也就意味着赋予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把人们从礼教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拥有婚姻恋爱的自由。但是这个创建伊始的国家所面临的主权危机很快使个人的幸福追求显得可疑和徒劳。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求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在改革开放时代,伴随着"美国梦"和商品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充满五四色彩的"市井幸福"也在中国卷土重来。为了具体阐述此漫长曲折的市井幸福史,本文将分析一系列文学文本:沈复的《浮生六记》(1809),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祝福》(1924)和《在酒楼上》(1924),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1930),丁玲的《一九三零年春上海》(1930),苏青的《结婚十年》(1943),张爱玲的《倾城之恋》(1944),以及陈冠中的《盛世》(2011)。除了梳理文学史和思想史以外,本文还会对在理论层面探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个体的崛起和对日常生活的积极认可,以及情感在自由主义的民主社会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