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必须确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引机制、实施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构筑行为诱导归化的激励机制等,使建立在科学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成为全民族团结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无神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亦存在差异.表现在理论旨趣上,西方无神论以关注世界本体追寻奠定了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中国无神论则以着眼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奠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基础;价值本位上,西方无神论推动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促进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方式上,西方无神论以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以驳斥世俗迷信推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考察比较无神论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无神论宣传,其逻辑前提是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即在“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统一、积极引领与尊重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普遍教育与突出重点人群的统一、物质利益导向和关注精神需要的统一、理论建设的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等5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对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无神论的当代形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构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完成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使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这二者并不能被自觉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种契合的实现有一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涵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崇高的价值追求,人人平等,以及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念如世界大同暗合,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新整合的原生力。被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方能有未来。  相似文献   

6.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把唯物论和无神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都应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解释一切事物 ,把唯物论和无神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为此我们必须理解科学 ,反对伪科学 ;学会理性思维 ,反对经验主义 ;区别知识、宗教与信仰 ,尊重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力抵御伪科学和迷信等歪理邪说的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是儿童“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求真创新的意识.越来越技术化的教育让儿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迷失方向,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侵蚀.教育者应回归科学教育的本真,依照儿童的天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儿童的科学学习,培养儿童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启迪其智慧,重建儿童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薄弱、理论研究不足和学科建设十分紧迫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一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当代形态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文化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有了精神家园就有了人生幸福的感觉;社会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建立,有了共同精神家园就有了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和谐、进取的社会发展态势。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寓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单体寻找到精神家园的需要。本文自人的文化需要出发,运用文化学方法,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提出了应该关注的四个方面:人生动力与精神家园、社会发展与共同精神家园、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培植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须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须重视对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须重视对价值体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须正确处理价值取向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问题;须尊重自己的母体文化,重视文化的传承性;须具有世界眼光,实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必须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标的,同时也促进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内容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在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取向、根本目标和实现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空间原则、系统原则和时间原则的设定,三者在统一中揭示了发展的多层面、多维度性;“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庭审着手,结合爱尔兰英语发展的历史语境和文本语料,本文对《尤利西斯》里频繁使用的爱尔兰英语语料进行文学文体学阐释,探讨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爱尔兰语的生存危机以及它与民族身份认同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历史的维度看,爱尔兰英语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长期博弈的产物,体现着二者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系;从文本的角度看,爱尔兰英语对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话语权及民族身份认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乔伊斯和他的同胞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符合规律的发展。这就必然促使人们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智力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人,做好理论武装和研究工作;要找准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抓载体、树典型;要坚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精神文明创建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进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的根本前提,而当前相关研究的现状凸显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定位迷失问题。从功能定位上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全体国民共享的国家认同文化。这种文化有利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各民族民众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共有的一致的精神归依。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型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型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过程中,部分人的精神生活遭遇到物化加剧的现实困境——片面而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却不屑一顾。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物化角度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现实处境加以深刻剖析,并对当代人这种生存困境的原因及危害加以探讨和反思,最后向人们敞开一种新境界——当代人应该过怎样的精神生活,以期人们在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在科技理性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十分丰裕的时代,走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转而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重新领受精神生活的真义,构筑起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保持一个人应有的精神理念和品质,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中华文化本根的教育,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我们应当确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自强意识、民族文化发展意识、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再生创新意识,把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良知与民族精神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优化大学的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的改革和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大学增强竞争优势和发展活力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分析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新形势下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创设高品位和谐的育人环境;弘扬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氛围;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创造和谐民主的育人管理机制等途径不断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