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研究喷射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在隧道腐蚀环境下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测试不同纤维掺量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在浓度为5%的硫酸盐溶液中长期浸泡条件下抗腐蚀性能,研究其在地下水腐蚀环境下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并根据试验结果,探寻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的腐蚀劣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可对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寿命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聚丙烯粗纤维掺量为8 kg/m~3左右时,喷射混凝土的力学和抗腐蚀性能均表现良好,试验成果可以作为喷射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属于多指标综合分析,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自流平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进行试验,研究了超塑化剂、塑化剂、膨胀剂、保水剂四个因素对自流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优化选择外加剂的掺量,从而得到性能完善的自流平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影响路用混凝土抗折强度的砂率、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3个因素为例,进行正交设计和响应面设计来对比2种方法在试验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正交设计和响应面设计都可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其中正交设计是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给定水平组合的最优条件,而响应面设计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不再局限于给定水平的组合,准确度也有所提高,而且还能对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外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最新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然粗骨料掺量比率、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对新拌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粗骨料掺量比率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得以改善;粉煤灰与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可以加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但对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产生不利影响,减水剂掺量影响更大。通过正交分析,提出了适合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东巨寺沟隧道聚丙烯纤维网湿式喷射混凝土衬砌试验概况和效果监控量测,量测结果表明,该种纤维喷射混凝土衬砌与围岩密贴性好,充分调动围岩自承能力,洞室稳定,且施工方便、造价低。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掺量下玄武岩纤维对AC-13和AC-20两种沥青混凝土的影响,选用掺量分别为0%、0.2%、0.3%、0.4%、0.5%的玄武岩纤维.在MTS试验机上对马歇尔试件进行间接拉伸试验,采用韧性指数指标来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掺入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均可以提高AC-13、AC-20沥青混凝土的裂前裂后变形能力、韧性指数、破坏荷载以及最大荷载对应的水平变形量,且纤维掺量为0.4%时韧性指数达到最大,增韧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讨论了纤维种类、掺量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在混凝土中掺入抗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时,其抗弯强度和抗冲击韧性均高于掺2.0%钢纤维混凝土相应的值;且施工性能也较好。抗碱玻璃含量为5.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2.0%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强度超过7.5MPa.。y status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分析,探讨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再生骨料掺量90%,可配制出和易性优良,3d抗折强度大于3.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5.0 MPa的再生混凝土,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拉压比和折压比在后期均有提高,韧性改善.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相关性高,为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掺加异型塑钢纤维、铜纤维以及这两种纤维混杂的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性能。测定了在不同纤维掺量下混凝土梁的初裂冲击次数、破坏冲击次数以及冲击能。试验结果表明:混掺纤维比单掺纤维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冲击能和延性,但对初裂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抗生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摇瓶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抗生素发酵培养基各组份的配比。利用计算机对试验结果进行运算和模拟,建立了培养基各组份及其配比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对优化抗生素发酵培养基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天然火山渣作为粗骨料,配制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掺入不同纤维和冻融循环次数对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对其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纤维能够阻止轻骨料混凝土中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从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方面比较。掺入混杂纤维优于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PE(聚乙烯Polyethylene,简写PE)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不同流变指标之间相关性,基于不同PE改性剂掺量下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以车辙因子、Shenoy参数、低剪切黏度、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蠕变恢复率作为PE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多尺度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流变指标相关性;以老化指数和Cole-Cole图评价PE改性剂对沥青耐老化性能和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改性剂掺量增加,车辙因子、低剪切黏度、Shenoy参数和蠕变恢复率逐渐增加,且后三者与车辙因子呈正相关;不可恢复蠕变柔量逐渐降低,且与车辙因子呈非线性负相关。车辙因子与其余流变参数相关系数均在90%以上。PE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及弹性提高。PE改性剂掺量大于6%时,流变指标及老化指数受改性剂掺量影响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SFRC30)配合比设计对双牌水库溢流面工程进行改造.在试验分析钢纤维品种、掺量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工作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选择SFRC30混凝土所用钢纤维的品种和合理掺量.并对SFRC30的力学性能、干缩性能、抗冲磨性能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SFRC30的性能较基准混凝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细观尺度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SFRGPC)的轴压性能,考虑骨料和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内部的随机分布,建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棱柱体的三维细观尺度数值模型。对不掺纤维与掺纤维2种工况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轴压性能进行模拟,验证该细观尺度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轴压破坏行为,进一步探究骨料最大粒径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轴压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聚物混凝土峰值应力随骨料最大粒径增加而降低;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加会略微降低地聚物混凝土的韧性指数;由于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桥接作用,地聚物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韧性指数随纤维掺量增加均有所提高,且韧性指数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藏铁路环境特点,分析了低温早强耐久防腐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重点对原材料选择和依据正交试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等进行了介绍,依据本文方法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完全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塑件的成型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注射时间、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以及冷却时间等5个工 艺参数作为控制因素。对各因素分别赋以4个水平,以塑件的翘曲量作为质量指标,建立正交试验表L16(45)。运用模 拟流动分析软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塑件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各翘曲值。对塑件翘曲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 析表明: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为影响塑件翘曲量最大的2个因素,通过改变这2个因素值可有效改善塑件的翘曲状况。  相似文献   

17.
考虑宽跨比、截面高度、翼缘板外伸长度、荷载类型等影响剪力滞效应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箱梁进行试验设计,对设计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试验,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正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荷载形式对双面组合箱梁剪力滞系数的影响最大,宽跨比的影响次之,而截面几何尺寸的因素如截面高度和翼缘板外伸长度在工程实用范围内的影响很小。通过统计回归,得到了弹性阶段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箱梁上翼缘有效宽度的无量纲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正交试验法和AMI软件进行注塑成型数值模拟试验可以快速优化影响塑件翘曲变形的工艺参数,但正交 试验方案创建、试验结果分析比较繁琐。文章提出了基于AMI二次开发技术和VB.NET开发的塑件翘曲变形快速优化 软件。软件设计时考虑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率、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因素对翘曲变形的影响,采用正 交表L25 (56)设计正交试验,软件自动创建正交试验方案、启动分析、读取翘曲变形结果,并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离差、极 差、影响规律和影响贡献率分析,最后给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下的翘曲变形最大值和试验结论。该 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塑件翘曲变形缺陷的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因素(析因)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试验。当部分因素间交互作用可以忽略时,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L_tu(t~q)型正交表的特性,探索应用计算机编制正交表及其交互作用列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功能齐全的通用软件。计算机辅助试验将帮助那些不熟悉试验设计理论的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地安排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影响天麻中天麻素的提取因素。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醇浸膏收率及天麻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提取的最佳条件70℃下,用4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6倍量乙醇。结论所用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