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撑宗璞小说稳定的创作风格的内在因素首先源于她的文学观念--"对人类最彻底的了解",她常把人物置于生活的十字路口处让其进行抉择,从抉择的过程本身与结局来考察其精神境界所达到的层次.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早已内化为宗璞的气质--求一种最高境界,表现在作品中则呈现为追求和谐、雅致、高洁、有韧性且富含生机的生活境界,从而构成了独特的"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在小说《罗生门》的情节构思中,采用了对比叙事的手法,创造了某种独特而强烈的感觉,在特定的时空世界里,事物、人性皆呈现出极端对立的状态.捕捉这样极端对立的状态,同时抓住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换的过程,成为这部小说文学审美层面上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罗生门》中,他展现了自己对人性善恶的巧妙把握,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原则.这部小说可以看成芥川文学借助于古典,确立于近代的一次成功的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胡良桂载文说,近年来,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有不少作品漠视人民 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生活更是缺少热情、表现乏 力。即使是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的作品,也面临模式化、平面化的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视角的解读下,罗伯-格里耶的前期作品呈现出描写平面化和叙事碎片化的特征,但平面化和碎片化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深度和连续性,背离传统的形式背后是作者借由人物视角对个体存在经验的直观式呈现.对文学中既存的诗意表达和阐释系统的拒斥构成了作者创新的驱动,而展现个体原初的感知世界和精神生活则是其创作的重要目的 之一.人物所意向的画面直接面向读者,它们替代任何解释性的语言,为主体的真实存在进行言说,读者也从而在直观中与作品发生更为深刻的牵连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学环境中,创新焦虑迫使单个的文学主体在求新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自我否定,在潮流的抛掷中丧失了独立性;在惟新是崇逻辑的统摄下,"创新"成了无视中国文学自身传统和已有资源的另搞一套;当文学的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创新"成了对西方文学的简单模仿与横向移植.在文学线性发展观的影响下,文学的代际冲突被放大,一方面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轻视与排斥,另一方面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蔑视与反叛;"代际论"的另一种荒谬的逻辑是同代作家必然具有内在的审美共性,而异代作家必然是大相径庭.在断裂思维的视野中,一方面是连续性被人为分割出来的独立的时间单元所中断,另一方面是文学史书写以线性思维将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处理为一个主潮紧接着一个主潮的历史推进,而且文学主潮几乎都被诠释为二元论结构的产物;在时空双重断裂的文学生态中,文学的发展就容易被引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两极震荡.  相似文献   

6.
张帆 《北方论丛》2012,(2):48-51
如何评价20世纪苏联文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主要存在两种思想倾向,一是全面否定,二是有意识的遗忘。历史上的非主流文学有必要进行价值回归,但是,由此对主流文学进行排斥,无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失偏颇。历史地、理性地审视苏联文学当是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英国17世纪的传记创作是短篇传记的天下,约翰·奥布莱的传记为翘楚之作.他从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对短篇传记作出重大创新,其创作通过客观真实的细节刻画传主全貌,并在传记中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栩栩如生的表现能力,使传记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倾向可以概括为是后现代的现实主义.她以宏大的时代和世界作为创作背景,其笔触几乎涉及20世纪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具有传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她又在其作品中创新性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成为把现实主义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形式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莱辛能够取得现实主义题材与后现代主义技巧高度统一的成就,在客观上说,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20世纪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的式微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有关;在主观上说,则与她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文学经历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王统照并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很少去直接表现火与血的阶级搏斗的现实,也很少去塑造哪怕是普通的革命者的形象,这与当时的时代形势应当说是不相称的.但他从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出发,描绘人的愿望和理想,关心人的命运和疾苦,表现人的爱情和友谊,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热情赞美和呼唤温暖人间的人性美,抨击种种践踏和毁灭人性的兽性丑.这就从另一个角度担负起文学的社会功能,也展示了这位良知、仁爱、宽厚的作家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最高体现.人的发展经历三大历史形态,最终进入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阶段.建国前后,在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论系统的规范下,政治的人、英雄人物成为文学的主要塑造对象.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使文学从范世导世俯首变成阿世媚俗,另类文学大行其道,对人的描写走向另一个极端"性的人"、感觉的人.文学往何处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理想无疑为文学照亮了迷途.在与人的联系中寻找新的生长契机和生长点,探索马克思主义人学文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