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初读让人生疑:诗人那时52岁,在当时已算是进入晚年,哪里还有"青春"可言?仔细揣摩便知:此处"青春"当指美好的春天. "青春"原本就是指春天的.因为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称之为"青春".这种用法始于汉代,最早见于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的用例屡见不鲜,如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相似文献   

2.
电影叙事学不是关注电影表意的层面,它主要关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功能,是对一个影视作品叙事结构的抽象性研究分析。本文将以电影叙事学理论分析《撞车》的叙事结构。一、影片《撞车》用分段交叉结构讲述精彩故事。电影叙事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富海 《人才瞭望》2013,(10):28-29
天下着蒙蒙细雨,一个人走在异乡的田间小路上,回忆着这一年多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万千,同时,也激情满怀.因为,在这里,在异乡,我燃烧了青春,也得到了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生活. 《天那边》感动生命 一切还要从我上大学的时候说起.大三那年的教育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播放了一部关于大学生支教基层的电影——《天那边》.电影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支教的故事,许晓萌毕业后和深爱着她的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参加支教生活.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水咕噜乡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罗志伟是这里的校长,也是这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他只让许晓萌和江可可在那里听课.许晓萌不甘于过这样的支教生活,经过她和江可可一起不懈努力争取,最终,村长和校长决定让她给孩子上英语课和语文课,这让她真正走进了支教生活.  相似文献   

4.
电影《美国紫罗兰》上映于2009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黑人单亲妈妈对抗整个州的法律体系的故事,是一部反映美国种族问题的著名影片.本文从种族主义角度,探析电影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以及通过这一电影所带来的社会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系列《红》《白》《蓝》是电影史值得称颂和探究的优秀电影作品。其中《蓝》,获得1993年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蓝色,象征自由,而本片讲述的也正是一个在精神的强烈束缚下寻找自由的故事。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自由的命题中,任何一种自由同时是一种囚禁,而任何一种囚禁,同时意味着享有自由。自由始终有着它必须的前提和巨大的代价。本文将阐述以“自由”为主题描述的电影《蓝》的故事结构和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6.
曾经看《中国合伙人》,当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心脏蓦地抽动,几欲落泪。 罗大佑一首《光阴的故事》,用80年代歌曲一贯式的煽情,唤醒了无数人的旧情怀。当然,也包括我这个90后。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写的那样,“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细想来,我们也曾经有过忧郁如云的青春,也曾像成东青一样无知而无畏过,最后那些相似的青春都被流水光阴带走得一干二净,最后变成了凝固在相框上的缄默光影。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电影《一代宗师》,试图分析导演王家卫在拍摄该电影时所使用的拍摄技法:人物特写、三分法构图、伦勃朗布光法、色彩的灵活运用的使用,使得电影《一代宗师》画面赋予美感,对于故事感染力的渲染更加突出,使得观影者得以怀旧的、美感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中的成长小说对比,《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呈现出认同叙事的总体特征,并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完成了现代知识青年的成长三部曲,二是淡化成长主体对过往的不舍和选择新生的犹疑.  相似文献   

9.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随着高晓松电影《同桌的你》票房3天破亿,又勾起了大家对“同桌的你”和“青春”的无限怀念。同桌,伴随着青春的记忆,是我们成长岁月里一段特殊的回忆。那些年,你是否跟同桌的他画过“楚河汉界”?你们是否吵得热火朝天打得死去活来?你们是否上课时偷偷聊天写纸条被班主任残忍抓住?  相似文献   

10.
《麦兜故事》是香港本土制作团队近年来精心打造的又一经典动画片,这在香港并不发达的动漫电影中创造了一个奇迹。本文将对《麦兜故事》的本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梳理,并进一步尝试研究本土文化元素对于现阶段动漫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涌入中国.英文电影在中国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字幕的翻译水平.本文以电影《疯狂原始人》的翻译为例,从读者反应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字幕翻译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郝炎 《人才瞭望》2014,(5):20-21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它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蕴藏着金秋的硕果,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乏拼搏的激情,充满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电影大师基耶洛夫斯基红白蓝三部曲中的《蓝》不仅从色彩上向我们诠释了电影的主旨,而且影片中的音乐运用也恰到好处,在表达影片主题发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及其改编电影版的成功,再加上《饥饿游戏》系列、《暮光之城》系列的卖座,青少年题材的科幻或魔幻类作品成为了当下好莱坞电影的一种潮流,包括前不久刚在内地上映的科幻片《分歧者》等。而刚刚上映的这部《移动迷宫》也属于这个行列的一员,只不过较之电影版的《饥饿游戏》或《分歧者》(都是指第一集)来说,《移动迷宫》更像是一个寓言式的预告片。  相似文献   

15.
《恰同学少年》一部红色青春偶像剧自四月份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来,受到了舆论界和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恰同学少年》的成功意味着对国产青春偶像剧探索的一大突破,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该剧的叙事特色,并希望对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王全安导演的文艺片《团圆》曾在2010年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时隔三年,这部电影终“得见天日”。《团圆》讲述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有此电影化呈现之前,便曾以纪录片的形态登上电视屏幕,并在当时引发关注与讨论。对同一个故事进行两种不同的影像形态表现并不多见,因此对电影《团圆》和纪录片《重逢的日子》做一番比较评析也别具意义。
  纪录片《重逢的日子》对原故事的叙述是“近乎现实”的,它讲述了1993年7月至9月台湾退伍老兵董万华来到上海与离散了45年的妻子邵玉华重逢而又不得不分离的不幸故事。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老兵董万华与留在大陆的妻子邵玉华天各一方。怀有身孕的邵玉华与长自己二十多岁并留有前妻儿女的张燕生结合,组建了新的家庭。1993年7月,这对失散了45年的夫妻因为海基会的帮助得以重逢。面对自己毫无感情的张燕生以及深深思念、苦苦找寻的董万华,邵玉华决然决定与张燕生离婚,和董万华复婚,到台湾生活。但由于财产分割、住房分配等问题无法解决,邵玉华不得不放弃这一决定。不久,董万华探亲到期,两人又面临分别。影片以两人在机场的重逢为开头,接着叙事视角在邵玉华、董万华和张燕生三位老人身上不断切换,呈现了他们之间以及其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心理矛盾,最后以机场别离作结,画面定格在邵玉华痛苦迷茫的面部特写上。一聚一散前后呼应,令人怅然、遗憾和扼腕。  相似文献   

17.
夏达 《人才瞭望》2013,(10):45-46
他不是明星,却让华语电影圈更加星光璀璨.他不是导演,却成就了《十月围城》《龙门飞甲》等无数优秀华语影片的诞生.他就是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冬. 从北影厂的普通发行员,到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从只有几个人的民营小公司,到国内第一的民营电影公司,走过这个辉煌历程,他用了18年时间."我从业18年;中国电影改革进行了18年.博纳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成长,是个挺艰难的过程,也是电影产业艰难崛起的过程."他说.  相似文献   

18.
10月16日,被誉为"中国喜剧大师"的严顺开先生走了,无论是戏剧、电影、电视还是小品,从1981年涉足电影界以一部《阿Q正传》连夺百花奖、国际喜剧节金手杖奖的这位老人,在36年的艺术生涯中,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欢声笑语和无限艺术享受.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他是在瘫痪了七年的病床上离开的.80岁生日那天,病房里也没有应有的欢乐和温馨.  相似文献   

19.
很多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本文试图探寻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的途径,进而还课堂应有的青春色彩.  相似文献   

20.
《孔二皮进城记》获得了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低成本电影和最佳低成本男演员奖,该片以戏谑的黑色幽默为基调,讲述了一个残疾代课老师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画面质朴,关注了更广阔的社会问题,在主人公的身上有笑有泪,在一种尴尬的幽默中,让观众细心体会人物悲欢离合和重新洗牌人生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