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诗歌中的鲸意象,一方面与大鹏、凤凰等成为李白抒发浪漫情怀、彰显狂放不羁个性魅力的重要意象群,一方面李白以之比喻危害国家与百姓之奸慝,通过斩杀鲸鱼来表现李白的建功立业之宏伟抱负。鲸意象展现了李白高蹈自然的精神气质以及儒道合一、功成身退的功业意识。李白鲸意象运用不仅强化了其诗歌的浪漫飘逸风格,还使骑鲸形象成为其重要称号,并且对后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灿烂星河里一颗最为光彩夺目的星辰,而“气”是打开其诗歌炫彩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李白诗歌体气充盈,大气包举,浩然之气贯长虹,自由之气震华岳,狂放之气冲牛斗,孤独之气惊风雨.他诗歌的独特之“气”神光刺目,让人不可逼视,也给他的诗歌带来了惊人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3.
西谚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之说,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庶几近之。长期以来,由于古代典籍中记载李白生平事迹既多错误,又掺杂不少神话传说故事,李白仿佛真是“天上滴仙人”,他在人世的情景给人以虚幻飘渺、神秘莫测之感,后人之视李白,犹窥云中神龙,见首不见其身,因此,研究李白,还其生平和作品以本来面目,仍为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郁贤皓教授自70年代后期,将李白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深感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李白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李白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而对李白生平和交游则缺乏认真深入的稽考,这就无法…  相似文献   

4.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一千多年来,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都对李白诗歌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当代的王瑶先生,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在谈到李白诗歌的形式时,王先生却写道:“在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五律有七十多篇,七律只有十二首,合起来还不到全诗的十分之一。他是不耐烦在形式和字句推敲上下功夫的”(《李白》)。其原因是“李白要写的那种汹涌的内容和豪放的情绪,用声律对偶限制得很严的律诗是不  相似文献   

6.
李白为崔成甫亡儿所作铭文中的"唯佛与佛,乃能知之尔"一语,可视为李白佛学之纲领。此思想为佛教诸经所载,在净土、天台、禅宗中都有表述,是佛学的基本思想。其相同的文字表达目前可见出于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李白佛学的核心,是以实相之说来了彻生死之说,体现了其生命哲学的高度。以极乐信仰为权,以实相证悟为实,开权显实,融合仙佛,构成了李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7.
在代诗人中,李白是思想较为复杂的一个。虽然在盛唐三大诗人中,他与杜甫、王维三足鼎立,分别有“诗仙”、“诗圣”、“诗佛”之称,然而,他的思想决非仅只一个“仙“字(即道家思想)所能包括的。儒、道、名、法、游侠,纵横、佛教、兵法、阴阳、杂家各种思想均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至于他的指导思想,过去都倾向认为是道家思想。诚然,道家思想在李白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形成了李白诗歌自然奔放的艺术特色,若论起政治思想、人生态度,在李白世界观占指导地位的,还是积极入世、希冀建功  相似文献   

8.
古来注杜者号称千家,注韩者号称五百家,而注李者仅寥寥数家。此种现象,不仅早已为国人所不满,海外学者亦为之浩叹。美国研究李白的专家艾龙先生说道:“李白的诗歌是如此之多,而研究他的人却是如此之少。”(见《马鞍山报》1982年11月18日第四版简讯《美国学者艾龙谈李白》) 幸得这种情况已开始好转,近几年来研  相似文献   

9.
张淑华 《河北学刊》2014,(3):236-239
通过统计三十年来基础教材选择中国古代诗人作品的情况发现,李白诗歌的入选量最大、入选率最高。究其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文学思潮的推动使然。分析入选教材的李白诗歌发现,在李白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着将李白诗歌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李白诗歌入选重复率高的作品恰是唐以来各种选本认定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当代接受相对于历史上的李白接受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是李白诗歌历史接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庞德对李白诗歌译文的分析,试图探讨其翻译中的独到之处与失误之笔,并进一步探究其翻译主张和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内容丰富,几乎每篇都关涉到自然,他以自然为宗,或直接描摹自然,或寄情于自然,或以自然进行比兴。他们是一种无限纯洁的朋友关系,诗人不仅自身、而且其思维都服从于自然的法则,不能离开自然一步。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品读李白及其诗歌,就是对人类生命、对自然的关怀。李白对于自然之崇高的领悟,以及他怀着敬畏和谦卑向自然求索智慧的精神,他通过诗歌与自然发生和谐的共鸣,都值得现代人去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十月,李白研究会在诗人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四川江油县宣告成立,并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李白生平、经历的研究 李白的诗歌流传很广,但诗人的身世的许多方面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例如,李白的出生之地有西域、陇西、四川、山东、金陵等多种说法,迄今尚无定论。在这次  相似文献   

13.
一千多年来,李白诗歌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仅因为其内容和形式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纵情狂放;更因为其中所透露出的灵魂的煎熬、苦撑,长歌当哭的悲怆。李白的诗歌无疑是继屈原之后,把诗歌推向哲学意义,生命的更深层次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放逐之中体会生命的漂泊意义,又在一次又一次的醉酒中忘却生命的跋涉,沉醉于生命的无奈。本文试图从超越之心与人在路上;自我否定中的人格高扬;豪迈之中的悲怆三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中的悖论法则。  相似文献   

14.
论李白诗歌的法度康怀远唐代诗人李白,性格畅朗,思想解放,其诗天马行空,不拘声律,不主故常。然而,李白的诗歌,也遵循着一定的准绳、规矩和法则,与其他诗人的不同处在于他活用法度,游刃有余,以容为之,没有成为法度的奴隶。研究李白诗歌的法度,对于进一步探求李...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74-78
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生前尽享世人的至高赞誉,而其身后却屡遭贬抑,这与宋代对李白诗歌的接受有直接关系。宋人从多方面对李白诗歌进行了评价,高度赞扬了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但同时,宋人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批评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及其人品。李白诗歌在宋代受到贬抑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诗歌道德负荷作用的过分关注以及受到内敛稳重的文化性格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独特的思想感受,用一支雄奇怒放、妙笔生花的如椽之笔给我们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自出现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后,研究李白诗歌的各种诗话词话,可谓汗牛充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历来研究李白的文章,言其艺术性者多,论其思想内容者寡;纠缠于某一篇文章者多,整体研究者少.而对李白乐府的研究,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有感于此,本文欲结合李白对汉魏乐府民歌的继承发展,简单分析一下李白乐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韩愈论诗主张李杜并尊,将二人视为诗学理想,一生倾心追摹,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上多有对二者的继承。韩愈对杜甫的继承已为世人熟知,但其对李白的继承则尚有待深入研究。韩愈和李白在思想气质中有相通之处,韩愈诗歌在雄肆壮大的气势、浪漫奇瑰的想象以及"以文为诗"的手法等方面都对李白诗歌艺术有着较为直接的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歌论及者多如牛栋,前辈大方之家也是济济满堂,成绩之卓然,令后来者眩目,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也是我国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名家辈出,佳篇美什,灿若繁星”而李白以他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朝发白帝城》、《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清溪行》等诗篇为代表的山水诗,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对这位“天之谪仙”的山水诗论者似乎甚为寥寥,今试抛陋砖而引方家美玉,并略窥文化的续承与发展之微诣。 一、简说李白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19.
李白写了大约一百三十多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了他的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这个特殊现象,曾经引起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到近代,还有人认为李白写了这许多妇女诗是犯罪行为。产生这些意见的历史原因是由于,一方面,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美女等于骏马,《爱妾换马》这个诗题被视为饶有兴味的事,加以夸耀咏叹。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诗歌有关风教,在诗歌中竟然大写妇女,岂不有伤大雅。据宋人在诗话中称引,王安石就曾对李白进行过抨击,认为“太白词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针对王安石的谴责,也有人曾经为李白进行过辩解,以为:“渊明篇篇有酒,谢安石每游山必携妓,亦可谓之其识不高耶?”其实,李白虽有咏妓的诗,但为数甚少,以此少数游戏之笔据以论其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妇女题材的诗,当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段全林 《中州学刊》2007,(3):210-212
盛唐诗人李白,继承并发展了《诗经》、《楚辞》及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歌的比兴传统。在他的诗作中,各种比兴手法应有尽有:既有触物寄情类型,又有索物托情类型;既有局部性的比兴寄托类型,又有整体性的比兴寄托类型;既有以古比今、以仙比俗类型,又有以男女比主臣、以物比人类型。在李白的诗作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呈现出多样性、完备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