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一些专家认为:现在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企业一无所知很多毕业生对待应聘的态度很不认真。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者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上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应聘者在求职前不去了解公司的相关情况,很难想象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缺乏责任  相似文献   

2.
暑假临近,2014届毕业生即将踏上职场,而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季又未开始。在这个传统的求职淡季里,不少学校的求职就业活动却热火朝天——有学校搭建了高质高效的实习平台,让学生提前走上工作岗位,了解未来工作所需的技能;还有学校和用人单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从而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模拟招聘""简历大赛"等一场场校园求职技能比拼,也在"准求职期"的校园内吸引着众多学生参与。求职淡季的求职高温,你感受到了吗?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11,(Z2):54-55
外企吸引着无数人才求职应聘,在求职过程中,最让人痛苦的还是面试。如何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呢?不妨看看外国人是如何求职的。英国人不看大报看小报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成功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运用百度搜索指数,以“智联招聘”作为关键词,研究智联招聘网站2011—2016年用户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及地域分布特征和人群特征等,进而探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演化特征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网络关注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求职高峰期在每年的3月年后返工期和7月应届生毕业季;在求职地区分布上,我国首都、东部 沿海省份及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求职需求更高,而西部发展较慢的地区求职需求相对较低;在年龄及性别分布上,年龄为20~39岁的青壮年对智联招聘的关注度相对较高,男性对智 联招聘的关注度更高、求职需求更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来职往》电视求职节目的火热播出,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膨胀,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理性地看待《职来职往》这类电视招聘节目,既要认识到它与企业实际招聘的区别,又要从中吸取相应的求职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大样本数据,比较分析了城乡籍大学生求职过程与结果差异,并利用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求职结果上,城市籍大学生的工作起薪高于农村籍大学生,并且有更高比例的城市籍大学生进入了主要劳动力市场。而综合对求职过程的分析显示,相比于农村籍大学生,城市籍大学生首先表现出选择管理技术类职业的更大倾向;进而,他们通过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更高效的利用信息途径,并且以更少的求职时间获得了高质量的职业岗位。最后,对起薪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因素对城市籍大学生影响更大,学历对农村籍大学生工作起薪的贡献率更高,而教育程度与收入的代际传递性在城市籍毕业生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媒体链接     
上海开通招聘热线助人求职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启动上海市人才人事快速反应服务机制,开通了空中服务热线,加设一条网上求职“绿色通道”,用这种新方式保证求职及人事工作的正常进行。“机制”包括人才热线、网上快速求职等。今后,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保  相似文献   

8.
读图     
《成才与就业》2011,(5):2-2
求职"微简历"悄然流行 只要在微博上搜索求职、求实习等相关字样,就能找到一连串的信息,其中既有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也有求职者打出的求职信息。职业指导专家认为,"微简历"随着微博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旧式简历繁杂冗长的弊端,言简意赅地表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易引起招聘单位的关注,但微博求职也要注意验证信息真实性,防求职陷阱。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管理》2011,(9):190-190
<正>中华英才网在今年5月启动的"校园招聘新观察"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反映现有校园招聘模式无法全面展现他们的真实能力,使他们的求职道路平添了几分艰辛和困苦。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企业HR却在校招过程中,遭遇到了"招人难,招对人就更难"的尴尬窘境和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10.
媒体链接     
求职切勿上网滥发简历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最需克服“全面撒网”溢发简历的问题。“不要过多地投递简历,找准自己的目标再发。”在四川大学日前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中国人才热线剐总裁黄路真如是说。他还介绍道,与现场招聘相比,通过网络求职很便利,且无成本,但网络的虚幻,使应届毕业生很难判断招聘信息的真实与否,加上近两年网上求职毕业生的增加,很多学生便随意滥发简历信息,造成用人单位堆积大量应聘简历,流失的人才信息也随之增多。黄路真认为,网上求职与现场招聘的成功率差不多。为避免在简历筛选中落马,应届毕业生发在网上的简历一定要真实详尽,还需经常刷新,切勿随意滥发简历信息。《天府早报》  相似文献   

11.
据说,毕业生找工作的费用一年比一年高,去年人均求职费用约700元,今年大概增至800-1000元(有的毕业生为找工作方便,还需要配备考机,甚至手机,这个费用要另算了)。确实,在招聘市场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这些找工作的年轻人,每一个似乎都带着厚厚一叠简历(且备有好几份)参加各种招聘洽谈会,纸张很精美;当然,服装也很讲究,再加上招聘时的手续费等等,花了数百元也不尽人意,更有一些人花了这么多的钱,不但找不准路,而且还误入非法中介机构的大门,白白花了许多辛苦钱。求职成本如此之大,还一无所获,这原因很简单:你们对市场服务功能和收费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据了解:一般来说,简历的纸张用不着太讲究,用人单位注重的  相似文献   

1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多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没有时间来亲自对每一位前来求职的员工进行面试,但是,他们绝对可以在每一个招聘决策中制定用人标准和文化等,而且他们也会极力参与高层次的招聘工作。以下就是多家著名公司高管(包括诸多科技行业高管在内)在招聘方面分享的经验。维珍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理查德—布拉森(Richard Branson):"在招聘方面,特别是你即将成为维珍集团的管理者时,首要的事件就是你要与人融洽相处。如果你能够与人融洽相处,  相似文献   

13.
<正>开学了,“金九银十”校招高峰期也随之拉开序幕。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求职就业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同时,在“互联网+”及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在各方的全力支持下,网络招聘、直播带人、送岗上门……各地“花式招聘”层出不穷,毕业生的“花式求职”也极富创意。这里,一起来看敢于突破的毕业生如何“花式求职”。  相似文献   

14.
招聘企业如何应对应聘人员的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银十”,求职旺期又要到了。再过几个星期,人才市场又将火爆起来。对许多企业来说,最怕的就是应聘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尽快地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提高和保持招聘的成功率,这就需要用人单位注意甄选方法。招聘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先看一个事例:2004年6月,新组建不久的四川某学院为了组建“生态与经济研究院”,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具有博士学历以上人才的信息。不久,一位龚博士毛遂自荐,将自己拥  相似文献   

15.
日前,杭州葵巷社区向日葵网上招聘博客正式开通,不少辖区单位将岗位信息挂上了网,而正在找工作的社区居民也跃跃欲试,近20名高校毕业生和一批失业人员将自己的情况公布于博客。社区专门开设洽谈室,用工单位与求职人员在网上招聘  相似文献   

16.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直接影响着求职成败。然而,不少求职者对简历不太重视,认为简历就是写自己的经历,"记流水账,没什么花头"。因此,在招聘现场,常会看到这样的简历:有的是从某招聘网站直接下载而来,网站的水印还留在上面;有的太"简"了,只写了时间、工作单位、岗位;有的则太长,基础岗位就描述了三页纸;还有的简历上用的照片是大头照,甚至有错别字……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后续的面试邀约几率,因为用人单位人事可以从一份简历中,看出求职者最基本的职业态度。试想哪家单位愿意录用一个连简历都马虎应付的人呢?  相似文献   

17.
除去参加人才市场、看报纸、浏览招聘网站、跑职介所,找工作还有哪些方法?最近,有四种求职方式正悄然兴起。求职俱乐部单枪匹马地在人才市场上找工作,不如一群求职者在一起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互通信息,求职俱乐部就是这样一种“群体式”的求职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日记式追踪方法对32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连续7天的调查,了解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情绪、行为的变化趋势及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发现:求职行为、情绪在一周内变化显著,情绪变化表现出个体差异;求职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求职强度和努力程度越高;求职者正性情绪较稳定,变化幅度小;负性情绪变化幅度大,没有性别差异;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使用了不同的求职策略,不同策略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常常出入一些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招聘市场,发现大中专毕业就业“包装”实在有点“过”的现象,即一些求职学生的“包装”规格令人吃惊:男生西装革履,女生描眉涂唇,时装加套装,人人手里拿着一叠装祯精美的求职自荐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小菲是就读于某高校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正在求职。尽管进入招聘季以来,备行业用人单位纷纷进入校园招贤纳才,也有不少与专业对口的单位直接到小菲就读的学校开展招聘工作。但面对各种求职机会,小菲感到既困惑又迷茫,因为她其实不喜欢地球物理专业。小菲本科时学的也是这个专业,但当时她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因为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测量与计算,她觉得很乏味。本科毕业前小菲达到了保研资格,又不想马上进入职场,因此选择了就读该专业的研究生。现在,三年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小菲决定进入职场,但苦于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一下子迷失了求职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