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与中国文化哲学相对话的语境中介绍了过程哲学家对于宇宙、自然和生命等的六种共同观念 ,以及过程哲学关于宇宙的 1 2种观念、关于生态伦理学、关于存在不同等级的精神、关于作为人类之存在方式的文化等的基本观点 ,并进行了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过程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的桥梁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一般哲学对话的形式与作用的概述入手,讨论中国哲学在当前中西马哲学对话中应当采取的办式。文章认为,传统的哲学“对话”,既包括日常生活中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及孔子式的劝喻,也体现为比较哲学的研究工作,还可以进入共同思想论题的学术辩论。由此而拓展对哲学对话的理解。作者提出“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的区别,并以经典解释的传统与作为生活方式的思想经验为题,探讨通过经典研究吸取中国哲学创作资源的可能性,强调以创作而非辩论的方式来展示中国哲学反思精神生活的能力,是作为对话者的中国哲学参与这场哲学对话较可取的姿态。  相似文献   

3.
尼采和“自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一位为现代人文学哲学奠定了基础的哲学家。他示范了一种与思辩哲学迥异的以大量格言、警句和诗意语言展示思想的哲学工作方式。这种新的哲学工作方式,事实上是在完成一场对话,即与“自由人”进行的对话。所以,我认为,理解尼采不在于如何驳脱尼采语言的歧义性,而在于如何识得“自由人”的真面目。我认为“自由人”就是尼采,对话则是一种自我对话,而尼采的思想和著作则是“自由人”的到杨,这三者是一体的。以这种见识为基础,本文试图对尼采的“自由人”及其所包含的哲学原则作一番透视。 一、“无”启示自由 尼采与叔本华的放弃了意志…  相似文献   

4.
1978年以来,中国的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学科隔离和思想藩篱,学术研究和哲学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危害。中国的哲学研究的发展应以中国哲学的内部整合和新形态建构为目标,推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互动,以及在哲学观上的交流与共识,以符合哲学的“爱智”本性和“致极性”特点的真正哲学方式开展对话,以开放的心态,围绕当代人类实践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开展真正平等的哲学对话。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一代分析哲学家已经突破了传统分析哲学所设定的意识的哲学和语言的哲学的界限 ,并试图与欧洲大陆哲学进行积极的对话。应该说这是当今世界哲学发展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转向。虽然差别仍然存在 ,但是正如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殊途同归一样 ,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正在走向某种共同的主题 ,比如说 ,以对话的哲学取代意识的哲学等。这使得我们这个时代哲学的面貌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哲学界正在试图融入到这一意义深远的转变之中 ,而中国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无疑是 :传统与现代的充分沟通以及东方与西方的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6.
罗光编纂的《中国哲学思想史》是一次基督教文明与中国儒家文明的有益对话。"台湾新士林哲学"创始人的身份,决定了罗光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特色在于以天主教信仰为精神取向,融天主教信仰、士林哲学与中国文化于一体。在编纂过程中,罗光本持着剪枝裁叶、忠于本义、系统研究、福音性质的研究四原则,将中国哲学作了天主教精神的解读,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和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7.
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是哲学对话的深层维度,同时也是最为困难和艰难的维度。价值信念层面的良性对话,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之间进行一种真正开放和深入的沟通和融合的前提条件,也是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推进当代中国人生命存在的自我理解、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并生成我们民族“哲学自我”的重要内容与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唐都学刊》2013,(1):131-F0002
林乐昌,男,山东威海人,1949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198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生班,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1999年,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任"中国访问学人"。2008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进行短期学术访问。曾十数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西安周易研  相似文献   

9.
中、西、马哲学对话体现出中国哲学界的开放性,几种不同文化背景和学理路径的哲学的相互诠释,必将促进新的哲学的产生。这种对话应以问题为导向,面对今日世界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当今中国人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贡献出各自的智慧,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法。因此,中、西、马哲学的对话也是发展哲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唐都学刊》2012,28(1):42
中国哲学论坛于2011年12月7-9日在海口市隆重举行,会议主题: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西北大学周树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金延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刘进田教授应邀参加本届中国哲学论坛。本届中国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海南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大陆的哲学学科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术领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反观这一进程,其学科取向大致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学术范式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与时俱进的开拓;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与创新;西方哲学的译介与研究。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出发,就三者在学术范式层面上的对话做了初步的反思。本文认为,西方哲学研究应当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视角和学术方法的借鉴。而中国哲学研究在学术研究和创造范式上的重建工作以及中西哲学的对话课题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术语言、中国哲学问题意识与问题场域的重新构造上。无论是中国哲学研究还是西方哲学研究都应当首先回到自身的脉络中,梳理和考察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适曾明确指出自己的文化观是"充分世界化"并非"全盘西化"。其禅学研究的文化向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上以西学检视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并强调两者的相通性;二是在禅学史料的搜集、选择上的世界化眼光和反传统倾向。胡适禅学研究的文化向度,使其禅学研究带有一定预设性,因此而饱受争议,但依然对之后的禅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中国文化走向的关注是胡适禅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意识,所以从文化观视角来考察其禅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胡适反传统学术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毛莉 《社科纵横》2008,23(3):173-174
作为当代西方哲学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伽达默尔用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讨论并阐明了翻译是一种极富主观性的解释和对话过程,意义是一种动态生成物,是读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在与作者的对话中生成的,是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日本京都哲学的创始人,西田几多郎曾经深受宋学、尤其是阳明学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西田哲学的前期,也反映在了西田哲学的后期。围绕“至诚”这一概念,西田在重新审视作为东方儒学的传统理念的同时,也站在自身的哲学立场赋予了它以一种新的内涵。西田的儒学诠释,不仅是通过创造性的诠释,构建自身哲学思想的一个必要之过程;同时也是赋予儒学以“现代性”的一个“尝试”。回顾这一历史性的对话,反思这一尝试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将是我们如今探讨京都哲学与儒学之间的“对话”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10):52-57
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将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起来,形成一种融通中、西、马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方案,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有机整体、过程思想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问题境遇,三者在本体论、理论基础以及具体思想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存在冲突。要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分析中国哲学、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同质性与差异性,从理念融合、实践对话、自身发展三个层面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实现中、西、马生态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批判地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中国哲学常规性叙事不满足感的增强,要求改写中国哲学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了,并开始尝试超越之道。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思和检讨了中国哲学常规性叙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走向中国哲学“原创性叙事”的途径和方式。认为建立多元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通过历史时空的移动及广泛的对话参与寻求中国哲学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在视域和范式的引导下获得观察中国哲学的深度视点、在领悟整体意义与深化部分研究之间形成中国哲学的良性诠释循环、追求对中国哲学的充分描述、复杂关联的说明及意义关怀等,对于造就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来说,都是非常基本的。  相似文献   

17.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5年6月23—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华文摘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哲学动态》编辑部、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学术研究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江海学刊杂志社和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等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具体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本期以“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理论”为主题刊发这次会议上的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5年6月23—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华文摘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哲学动态》编辑部、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学术研究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江海学刊杂志社和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等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具体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本期以“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理论”为主题刊发这次会议上的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5年6月23—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华文摘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哲学动态》编辑部、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学术研究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江海学刊杂志社和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等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具体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本期以“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理论”为主题刊发这次会议上的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01,28(6):10-14
本文以刘放桐教授等编著的“现代西方哲学”教材的版次更替为例 ,简要探讨了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模式及其嬗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模式 ,在该教材第一版流行的 80年代主要是前者批判后者的批判模式 ,经过 90年代的调整后 ,在该教材第三版发行的世纪之交已变成了对话模式 ;而对话模式的发展取向 ,就是哲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