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康德有一句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句话言简意赅,包含有深刻的哲理,是对人在社会生活中非人状况的沉思和抗议。试想,历史上哪一个统治阶级不把广大劳动群众视为牛马呢?他们什么时候重视过人的尊严和价值呢?一部阶级社会的历史充满了对人的屈辱和践踏,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史前史。恩格斯说,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的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开始了人类真正的文明史。但是,新制度的建立只是给恢复人的价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许多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一直以来都在认真探索这个问题。然而,尽管现有成果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洞见,但学术界对此仍缺乏某些共识。这部分是由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基本性质与界定都有些模糊。一方面,环境美学主要出现在西方,它被公认为是一个范围广泛、内容庞杂的哲学研究领域,划分其边界的方式主要是比较它与艺术哲学之间的不同;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冠以"生态这个"或"生态那个"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位置[日本]沟口雄三(一)对于中国,20世纪是一个变化巨大的世纪。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1911年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日中战争、国共内战、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及即将来临的1997年的香港回...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在此单位各方面表现被视为一般。一旦调入彼单位以后,成绩突出,受到赞扬。机遇到来,或许还得到提拔。对此,人们往往有各种议论。本文只从个体自身主观因素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潜能与积极性 潜能,即潜在的能力,可能性的存在。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这种可能性通过运动变化得以实现,就是现实。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质料加上形式成为具体事物的过程。这一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自发辨证  相似文献   

6.
梁孝 《学习与探索》2007,2(5):38-42
社会科学是中立的科学还是为不同的社会集团、社会利益服务的科学?随着社会科学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社会上对社会科学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学术界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与西方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地位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论。这些问题都涉及社会科学中的价值问题,这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收到的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6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与苏联哲学协会曾于1984年12月联合召开了有400多名专家参加的第8次全苏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协调会议,讨论现阶段对人的问题的研究状况.?.布耶娃的主要报告涉及到社会主义个性形成的一系列问题:能力发展的辩证法,发挥人的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十分流行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考察人的问题,这种方法把人仅仅作为社会系统的产物来考察,它认为,人的活动的方向、特点和内容是由他在社会系统中的客观地位所决定的。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系统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只有当它与活动着的个人发生关系时才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在个人和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人和整个社会系统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当代哲学意识中的价值问题赖金良价值思考的历史与人类意识的历史一样长久。但以往的思想家由于未能把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价值现象归属于一个共同的“族类”,即未能形成具有普遍概括性的哲学价值范畴或一般价值概念,他们还不可能对价值问题作出总体的、一般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来,公众中常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自然科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在这些讨论中总是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即认为自然科学同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普遍流行的看法似乎是:自然科学的任务仅限于客观考察自然界后作出定量估价,从而发展那些有用的东西.同时,人们又常发出感叹,抱怨自然知识终究不能使人了解人生的意义,而首先是它完全无助于使人树立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人的价值问题对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人的价值的内涵、显著特征和根本及其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人的价值的根本在于创造和贡献,在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潘加卓 《生存》2020,(1):0125-0126
语文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既是对初中知识的巩固与总结,又是为即将到来的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知识点多且细小,为了更好的保证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黄国秋 《学术交流》2001,19(2):23-26
人的个人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在私有制社会,只讲人的个人价值,忽视人的社会价值,甚至否定人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社会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但在以往存在着只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人的个人价值的偏向.这样做的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但人的社会价值相对于个人价值而言,是更重要、更带根本性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人的个人价值.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价值目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国有企业认识重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成,国内市场正在和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企业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竞争,还有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世界跨国公司正纷纷进入我国,不少行业的市场主导权已经落在外国公司手中,不少国...  相似文献   

15.
戚攻 《社会》2004,(2):50-52
无论是把网络社会视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戚攻,2001)、或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童星等,2002)、一种“我们潜在的家”(埃瑟·戴森,1998),还是视为一种“流动空间”、“另类空间”(M.卡斯特尔,2001;胡泳,1999)等等,都表明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作为一种社会实存已为学界认同。然而,关于网络社会的已有研究,主要在于探讨它的虚拟性特征,以及“人在两种互动环境中”的活动及方式的差异性;而对于网络社会这种“实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它与现实社会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却是较为薄弱的,笔者拟从这一方面解析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透视出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存在性随意性,性与婚姻分离以及性金钱化等不道德的性观念问题。与全盘接受西方"性解放"观念不无关系,深入其内心世界,可知在性行为上选择了开放,甚至放纵的同时;而中国传统的性贞洁观念又在其心灵上筑起樊篱,使其饱受煎熬,难以释然,导致性疑虑症,性失落感,性羞辱感等诸多性苦闷。弗洛伊德的"利比多"与人格构成理论揭示导致这一原因是放纵的"性本我"与道德的"性自我"之间的矛盾,教育要从认清"性本我",培养"性自我",推崇理想的"性超我"入手,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性人格。  相似文献   

17.
性问题是目前比较敏感、争论较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需要这方面的具体资料。但由于性问题属于当事人的隐私,真实情况不易获得,所以调查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调查方法。笔者这次采用的是“离婚案件审查法”,即从重庆市市中区人民法院86、87年审结的离婚案中随机抽取200例,再逐例审查其性问题。这样得出的调查数据是否有普遍意义,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02,29(5):53-59
价值问题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主客体关系”模式 ,这一模式因为将人当做和对象一样的现成的存在者 ,将人和对象一同把握为实体 ,因而将人在价值问题上提出问题的优先性划归为对象世界的事实性的关系。这种自然主义的视角对价值问题的提问是不妥当的 ,对价值问题的解答更是处在价值哲学的门槛之外。只有把价值如其所是地理解为精神现象 ,把价值哲学理解为精神现象学 ,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符合马克思批判精神的价值哲学的门径。价值哲学也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 ,而是构成马克思整个思想得以理解的前提 ,因而价值现象学只能从本体论的角度获得说明  相似文献   

19.
论内隐联想测验法在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品超 《社科纵横》2009,24(1):147-148
在价值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正确测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对于有效鉴别大学生科学价值认同的信度,并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绍昆先生为著名美籍华裔学者,1987年12月22日应邀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讲学。在《痛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总题目下,李先生共讲了六个问题:(一)从题外的两篇文章说起;(二)墨子的人生观;(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观;(四)傅伟(勋灬)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五)欧美人士的人生观;(六)个人的一得之愚。因篇幅所限,本刊选取其中第(二)、(五)、(六)三部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