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中,公民权利观念的确立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变革。它把社会福利从一般的道德要求提升到了政治道德的高度,使福利脱离了慈善救济的人道关怀的局限性,变成人人拥有的经济与社会权利。在公民权利的政治理念下,人们把享有社会福利保障当作自己的应有权利,救助贫病  相似文献   

2.
美国、加拿大社会救助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济法》起草者考察团一行7人,于1995年3月28日至4月16日对美国、加拿大的社会救助工作及其立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与两国联邦政府、有关州、省、市、县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进行座谈、听取介绍,与非政府社会救济社团、社会保险机构、慈善组织进行了接触、研讨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美国、加拿大社会救助基本情况一)两国社会救助的由来与友展美国、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两国社会福利体系之庞大、形态之完备、福利水平之高,在某种程度上足以与西欧的老牌高福利国家相并论。美…  相似文献   

3.
福利服务是社会福祉的依托.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社会福利发展历经志愿机构扮演先锋角色、政府与民间携手以及福利机构打破门户界限三个过程,逐渐由依赖施予的救济活动,发展到拥有专业和多元化的服务系统,其水平可与世界媲美,这无疑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香港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经验,必定给致力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地带来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我国妇女运动从启蒙到发展进而实现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无论是从社会思潮、价值理念还是社会运动等方面,都体现了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要考察这一时期的妇女工作,就必须要注意三个背景:一是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即对妇女的慈善救济和社会支持由传统善堂文化向现代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二是价值导向,在五四以来新思潮的推动下'男女平等已经逐渐为社会主流价值所接受和倡导;三是伴随着社会工作以及相关职业和技术的引入,妇女工作逐渐朝向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按照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划分,民国时期的妇女工作可以具体分为社会救助、妇女解放、妇女发展三个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的社会工作也获得了引入和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希望工程实施八年多,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调查显示:在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公益项目中,希望工程是最具知名度的。希望工程该如何定性?具有哪些特色?有什么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探讨上述问题对发展我国新时期的慈善事业、基础教育以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希望工程是一项慈善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捐献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活动。慈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慈善救济与慈善教育两类。现代慈善事业,无论是慈善救济,还是慈善教育,它们都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是社会化,其次是规范化,再次是良好的社会效益与高度的社会信誉。 最近几年,向希望工程捐款已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希望工程的认识率已达到94.2%。希望工程的宗旨在于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保障他们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希望工程是一项慈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公共救助):是对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的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基本的保护.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助不但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资.也包括向他们提供政策上、心理上的帮助。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入了解救助对象的需求.运用专业方法更好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2006,(1):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保障体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内容。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现时的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七方面:(1)家庭福利服务;(2)儿童及青少年服务;(3)老人服务;(4)残疾人康复服务;(5)社区服务;(6)为犯罪和行为偏差人员提供的感化服务;(7)社会救济.上述七项服务基本能满足香港市民在福利方面的需求,并构成了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对此已达成世界共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对象从一部分群体到全体残疾人,福利内容从保障基本生活到注重残疾人全面发展,福利形式从个别化帮扶、临时性救助,发展为制度化保障、常态化服务,福利工作重心由制度完善到政策落实,福利推进路径由城乡二元分隔转向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残疾人逐步摆脱歧视走向融合,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充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开辟出来的,在道路选择、观念基础、组织体系、制度构成上特色鲜明.继往开来,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将向着"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香港经济及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加上从内地涌入的大量难民.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变得刻不容缓。为应对这种情况.大量慈善团体及福利机构纷纷成立.并为市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及帮助。由于福利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所提供的服务日趋多元化,因此,协调和联络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统筹及策划各种福利服务.志愿机构组成了紧急救济联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社会福利理念的三种主要思潮为线索,分析和解释了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概念演变,通过国家、市场和福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了它们各自的角色和功能。文章指出,西方以社会行政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已从经济层面的资源再分配发展到强调经济政治发展之间平衡的后福利国家阶段,混合经济成为多元福利的物质基础,而民主政治则为公民的社会权益提供了一个扩张的空间,从而使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得到相应的缓和。作者以西方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为启示,反思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克服由政府和企业包办福利的弊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互助,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扩大社会福利服务的参与,是内地与社会福利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正在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鉴于此,1995年11月7日至10日,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新华社香港分社社会工作部协办的“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三次研讨会”在香港举行。来自内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前线社会工作者计60务人和香港社会福利界、志愿服务机构及大学的19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主题报告、大会发言、专题研讨和参观福利机构等号种形式的广泛交…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广角     
海峡两岸“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研讨班在上海举行 由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上海社会工作者协会协办的海峡两岸“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研讨班于1998年5月11日至1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民政部门及共青团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班的讲座及参观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邀请的“海峡两岸社会福利学术交流访问团”的7位台湾教授及大陆著名社会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桂世勋教授、吴铎教授、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围绕着“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主题发表了演讲。 研讨班采取演讲与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使两岸学者和代表在较短的时间里,对两岸共同文化传统下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探讨了国际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观、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运行以及福利法规的建设等问题。(孙莹)  相似文献   

14.
刘芳 《社会学评论》2023,(6):231-252
本文尝试呈现卢曼的福利国家论述。工业化中的补偿逻辑与政治系统的纳入原则共同推动了福利国家兴起。在现代功能分化的社会中,福利国家是政治系统的绩效,也是政治加诸国家之上的过量负担。政治系统内部分化和权力循环是福利国家扩张的结构性成因,以人类基本权利和道德为指向的进步观念,与周期性选举带来的执政党更迭是福利国家增长的直接动力。卢曼揭示了福利国家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功能性分化与政治系统去分化之间的张力,并将政治系统的自我限制作为解决方案。卢曼福利国家分析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但是对于微观现实的解释力和批判性稍弱。同时,卢曼的论述带有深刻的西方文明印记,对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缺乏关注,其历史普遍适用性也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5.
商人公会在中世纪西欧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人公会的经济职能极大地推动了商业活动的发展。公会也积极地参加到了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弥补了中世纪西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缺失。公会的社会职能主要表现在慈善救济活动上。商人公会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作用对现代西欧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天津市北辰区实际的社会工作主要作用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残障康复和群众工作等领域,主体是政府机关和单位,以行政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方式。北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以下部门和机构:一是民政部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主要业务部门;二是各类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机构等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07,(18):52-5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行为,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上期专栏,我以父母与保姆的关系来比喻目前大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回顾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台湾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也是那种当父母的要把孩子交出去,"又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而当时的社会组织也是必须要学习理解政治、理解政府.台湾政府是于1977 ~ 1981年间与国际慈善组织地方化的"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简称CCF)"进行试点性的合作的.1983年,内政部出台《加强结合民间力量推动社会福利实施计划》,1984年,内政部正式与CCF签下委托推展儿童寄养服务的协议,由台北市政府委托"第一儿童发展文教基金会"办理"台北市博爱儿童发展中心",从而开启了政府契约购买和公设民营模式,正式将民间力量吸纳为政府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的合作对象.虽然当时在台湾,对社会组织适用的法律仍旧是1942年出台的《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社会组织仍属于被密集监管与抑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机构立法也属于社会工作立法的外围内容,但是社会福利机构是开展社会工作的承载体,因此,我们把社会福利机构立法也列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立法的考察范围。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机构立法最初主要是关于社会救济机构的立法,后来才逐步扩展到多种社会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社会化——作为我国社会福利体制的重大改革,经由1986年漳州会议提出,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然而,在实践中,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展缓慢,直到最近几年,在东南沿海几个发达省市,社会福利社会化才冲破多年的沉寂局面,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除受经济水平、社会需求等因素制约外,其关键因素恐怕就在于改革的不到位.众所周知,我国的福利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这种以国家负责制为特征的福利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的社公背景下,社会福利社会化每推进一步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乃至举步维艰.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实施,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