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疆和田市企业工委系统所属的许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后的企业在给和田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和田市改制企业中党建工作存在着四个难和四个不够的问题。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有效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分析,察看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改善意见,以期望提高其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同时通过选取与之相类似的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广州昆山等开发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最后给出了适当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城镇发展态势的巨大改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生态绿当量模型,以库区腹地云阳县为例,计算全县及其分区的绿当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县看,绿当量虽大于1,但是森林覆盖率远低于最佳森林覆盖率水平,需要从全县层面综合调整;各个分区绿当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6 ̄2006年辽宁省建平县土地祥查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其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效益情况,定性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增长是建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规模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是反映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订促进其发展政策的基础。考察不同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数和产值结构入手,对浙江省规模以上不同档次工业中小企业的结构及其单位数变动趋势、产值变动趋势、产值比重与排序变动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规模档次,是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针对宝鸡市在2002-2007年5年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区域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这一现象,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论述了宝鸡市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动态联系,为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是缩小城乡差距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概念辨析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新疆为例从经济、社会、居民生活水平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法对新疆1990~2010年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研究发现,1990~2010年间,新疆城乡发展不仅处于失调状态,而且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尽管2003年以来,新疆城乡发展失调状况有所缓解,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根据剑阁县2007—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剑阁县在2007-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为明显;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是剑阁县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9.
以南昌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南昌市1998-200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城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较具代表性县市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湖南省通道县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有关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统计资料,运用功效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方法,对通道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得到各乡镇生态环境敏感值和分类结果,并提出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山区县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丰都县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在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而对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近几年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效应显著,但是参照国家生态区的标准,丰都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土族村落土地利用方式上表现的三重同心圆结构,与信仰层面上三重同心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每一个村落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概念体系是个体化的、局限的,它是村落文化—自然—经济关系的曲折反映;村落景观的形成,是村落社会关系和自然世界在可见的具有边界的空间中相互建构的历程,不同个体的成长状态或心智水平决定着对村落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0年和2005年石棉县、泸定县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胁迫下大渡河中游地区石棉和泸定两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五年来大渡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呈带状变化,变化区域主要沿大渡河流域两岸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水电工程的修建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至未来十五年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耕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水域、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会引发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运用统计学理论就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江西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说明江西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在同城化背景下,基于RS与GIS,以2003-2009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依据,开展了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首先对醴陵市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然后从空间分异、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方面对醴陵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用地类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发展因子和农业技术发展因子是影响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南通市为例,分析经济较发达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对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促进经济较发达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产权房"主要是指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所建用于居住的房屋,其外观上欠缺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权利证书。"小产权房"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与其他权利对抗时处于弱势,司法救济不充分。在成都统筹城乡建设过程中,突破集体建设用地范围、流转管制,一定条件下允许农民宅基地、住房流转等破解城乡土地二元体制的做法为"小产权房"的命运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样本。立法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小产权房"分别予以不同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草)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城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论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吴起县为倒,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吴起的实证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经营在向集约化和产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该地区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植业收入的格局。但是,这种变化尚在初级阶段,还很脆弱,今后仍需作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持续加速发展的“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不断增长的需求矛盾进一步凸显。作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县———沭阳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存在着农业结构不合理、非农业建设用地猛增及后备资源不足等众多普遍性问题,具有新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典型性。结合沭阳县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社会需求、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对沭阳县2020年的土地资源结构进行调控配置,以期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甘肃省城乡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已成为影响城镇化效果的重点所在,城乡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地方教育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城乡教育发展需要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数据建立回归方程,以说明短期内教育经费收支比、教师师生比、教学设备比的变化对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中小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趋势产生的影响,以说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进一步挖掘出了教育政策、财政教育投入、优势资源的聚集这些影响长期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