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民俗史料、民俗著作丰富的国家。对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是中国民俗学的优势,也是中国民俗学研究不能忽视的的学术重点。在民俗学视野下进行历史民俗文献研究,要求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准确的学术界定,充分发掘并重视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早期的民俗学者以严谨的学风开创了历史民俗文献的学术风尚,现今中外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学术进程。同时,历史民俗文献研究存在着许多研究薄弱或缺失方面,这一方面说明学术研究的缺失偏颇,另一方面也启示这是有待开发的学术宝库。  相似文献   

2.
高丙中以为民俗有其"作为传统、历史现象"的一面,却又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俗的"消逝".主张取消民俗的"传统性"标准,拓展民俗概念的内涵.关于民俗之"民",高氏以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的人都是'民'".他还抽掉了"传统性"对民俗的规定,实现了对"俗"的内涵最大量扩充.本人认为高氏对民俗概念的扩充违背了学术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对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的解释会使民俗研究对象失去独特性或封闭性,使民俗学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本人以为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保证民俗研究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3.
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晚清新史学的"民史"观赋予古语"风俗"以新意,有了民族性的内涵。以俗观史、以俗证史、以俗写史,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英文Folklore的影响,古语"民俗"也有了新意。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助产士,更多指陈民间文学的"民俗"同样有了民族性的意涵。在20世纪前30年,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出现了风俗与民俗的混用,最终民俗胜出。然而,在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全面莅临之际,史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根性。因民族性而衍生的国家属性使中国民俗学有了独特的轨迹和品性。  相似文献   

4.
民俗志是民俗学研究基础性工作成果的呈现。传统的民俗志写作范式往往使民俗志成为一种记录的资料集合,它缺乏对民俗的进一步阐释和解析,并对民俗主体关注不够。随着人类学等学科对其民族志范式的反思,以及民俗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学者们对民俗志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探索。传统民俗志撰写中分类的方法并没有过时,关键是如何进行符合逻辑的分类。主体生活串联式民俗志也许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民俗之“民”,即民俗主体的范围,在中外民俗学史上一直是引起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尤为引人关注。从区分社会情境的角度来界定“民”的范围,可将社会情境分为两种类型:生活情境和公务情境。生活情境中的任何人都是“民众”的成员,生存在民俗模式之中;而在公务情境中,人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契合自己此时的公务人员身份。生活情境可进一步划分为文化背景与现场处境两部分。情境分析法也是一种很有解释力的民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民俗博物馆是典藏地区民众历史文化记忆的专业场所,是非遗遗产化实践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公共民俗学有关非遗保护的文化实践,可为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让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民间立场,尽量避免行政力量与学界反客为主的现象.烟台民俗博物馆在保护妈祖信俗方面基本实现了广泛的民间参与,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但在对非遗的整体保护上尚存不足,仍需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路径,给予非遗传承主体和社区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增强非遗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7.
对各种民俗事象进行解释是民俗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对民俗文化的阐释力成为衡量民俗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尺度.中国民俗学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俗事象。民俗既是风俗习惯又是文化现象,民俗的形成和巩固需要借助方言这个有机载体,方言词汇是了解民俗事象的活化石。方言与民俗休戚相关,二者互为因果。作为涵化了民俗要素的陕北方言,是陕北文化的语言符号和民俗符号,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等理论以陕北民歌作为研究底本,从方言与民俗的关系,梳理和分析陕北方言的特殊量词的修辞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是研究陕北方言与文化的新路径,能够为民间文化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与民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与保护人 ,早年即进行了许多民俗调查研究、记述和翻译工作 ,多次留学欧洲时均以民俗学 (民族学 )为主要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归国后在北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都大力提倡民俗研究 ,对中国民俗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民俗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上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晚年更专注于民俗研究 ,“颇欲研究民族学以终老”。  相似文献   

10.
在民俗学研究领域 ,陈勤建是特色比较突出的一位学者。二十余年来 ,他瞄准当代国际民俗学科和文化人类学科的最新成果及中国学科现状 ,深入社会 ,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 ,更新民俗理念 ,构建学科框架 ,在理论民俗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