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行为由以文本审美向以偶像及其生活的审美偏好发展,由原予式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类互动的社群行为,由单一封闭的偶像崇拜到开放多元的泛偶像崇拜,由纯粹情感投射到被商业资本逻辑裹挟,情感共鸣由宏大叙事转向个人生活叙事,并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情绪宣泄、审美偏差、出格展演、虚幻沉迷等思想行为问题.对此,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规制偶像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和培育优质偶像,发挥偶像对粉丝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善用粉丝力量,进行正确的道德实践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微博了解认识更多的明星,由此出现了粉丝现象.通过对微博粉丝的偶像选择以及微博手段的心理敏感的研究,帮助人们理解这类独特的粉丝群体对具体偶像群体的青睐、偏好及其部分原因.该研究能为微博广告的投放、微博手段的推广、微博相关产品的开发等微博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粉丝文化实践场域的转化,探究粉丝圈群与平台算法的互动过程。以布尔迪厄实践理论为分析框架,勾勒出了粉丝圈群算法实践行为具有双重面向:一方面,平台算法结构塑造着粉丝圈群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及数据产消行为,场域的流动性又将其更深刻地卷入平台的商业链条之中;另一方面,粉丝圈群亦能主动地从算法中获取权力资源,通过“传播偶像正面信息”“根除负面信息”“仪式化展演”等实践,能动地增强着亚文化圈群于场域内的可见性以谋求话语权,暗含其突破平台规则的主体性意图,由此还原了兼具受动与能动属性的粉圈形象及其与平台之间复杂动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彦彦 《天府新论》2023,(4):132-140
虚拟偶像发展的根基是偶像经济的繁荣。由于现实社会中个体情感严重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虚拟偶像成为现实情感的一种补充。然而,虚拟偶像实则是资本为避免偶像塌房而创造的新人设,其离不开“中之人”的劳动付出,“永不塌房”的永远盈利只不过是资本的“一厢情愿”。粉丝投射于虚拟偶像的爱欲一方面源自真实社会中爱欲的死亡,另一方面没有逃离商品逻辑。虚拟爱欲并没有真正满足欲望,只是一种爱欲实现的幻象。本文揭示了虚拟偶像作为情感劳动的形成机制及其作为资本同一逻辑下制造的爱欲拟象的本质,并对元宇宙时代虚拟爱欲是否具有革命性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媒介的某些特征有着左右人类情感的特殊效应。以媒介可供性为理论路径的粉丝文化研究旨在以一种“技术—文化共生论”视角探讨社交媒体平台以何种途径和方式赋权粉丝社群的情感表达、培养作为准社会互动的粉丝实践的情感效应,以及如何将算法逻辑融入粉丝社群的情感形成机制之中。以微博为例,粉丝被微博平台进行自我赋权、社群赋权的同时,平台深度介入社会化媒介语境下粉丝群体情感氛围与情感结构的构建过程,迎合并放大了粉丝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社交平台通过算法传播背后的数据行为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逻辑,使粉丝的情感表达成为娱乐工业、平台及背后的互联网资本量化的数据,当数据成为衡量粉丝与明星之间情感纽带的价值尺度,数字资本也随之加快了对社会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粉丝文化逐步步入大众视野,大众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本文拟通过对故宫淘宝文创、"为阿中哥哥应援"等粉丝文化现象的阐述分析,探讨当代青年人弘扬爱国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方式,并提出了如何引导青年粉丝提升文化自信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昔日的追星族到今天的粉丝,我们常常将媒介迷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一个“异类”。本文试图揭示这一特殊受众群的基本特点:传媒中介性、部落性、沉溺性与狂欢性。隐匿在粉丝狂欢仪式背后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力?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粉丝文化究竟是被操纵的崇拜运动还是有意识的文化抵抗。我们发现,粉丝受众兼备了“顽固的原子”和“激进的离子”的双重属性。人们对于受众的评价往往落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受众行为要么是主动的,要么是被动的。本文认为粉丝现象打破了这样一种二元思维的空间,粉丝行为超越了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简单对立。  相似文献   

8.
一、“粉丝”与网络“粉丝”文化何谓“粉丝”?从广义上来看,“粉丝”是指一部分对特定话题有较大兴趣的人;从狭义上来看,“粉丝”就是不仅仅对这些话题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有较为深入了解的人。从根本上讲,“粉丝”依然是一种受众,因为他们同样需要接收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徐小立  胡筱 《云梦学刊》2012,33(3):144-147
从2003年央视八套引进的由当前大红的泰星PONG主演的影视剧《俏女佣》初次试水中国市场的失败,到2009年安徽卫视引进播出的泰国偶像剧《天使之争》意外掀起一阵“泰风”。时隔六年,泰剧才能在中国市场立足,在中泰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是什么在推动泰剧在中国的传播?从泰剧“粉丝”身份转变的角度解读泰剧在中国的传播规律,发现从被动型“粉丝”到“主动型”粉丝的转变是泰剧在中国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播出平台的多样化、网络交互传播的便利、“明星脸谱化”扩大的粉丝认知、文化接近性增进的粉丝文化认同等方面则是粉丝身份转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龙口粉丝和粉条是以豆类、薯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其中粉条按形状又可分成圆粉条和宽粉条两种.消费者如何选购和鉴别优劣的龙口粉丝,教你三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付茜茜 《天府新论》2021,(2):150-159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消费也呈现出新样态。人工智能虚拟偶像以虚拟现实、智能技术形式为大众打造沉浸式想象空间,具有“智能化”“符号化”和“人格化”等特征。虚拟偶像文化消费景观虽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差别,却蔓延至现实世界,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在社会文化消费的符号升级趋势中,虚拟偶像以多元技术合成、智能化深度学习、完美的形象运营、多变的角色身份、充满情感能量的交互场景和跨界的文娱产业价值等优势,给大众带来别样的新奇体验,充分满足粉丝群体的情感、梦想与欲望等,营造着狂欢式的新型智能技术消费文化氛围,也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智能虚拟文化景观。对虚拟偶像符号的文化消费理论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虚拟偶像的符号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一方面,对虚拟偶像的文化生产与创造力应当有正面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虚拟偶像文化消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任飞 《东岳论丛》2012,33(6):140-14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网络媒介带给大众传播领域许多前所未有的改变.媒介受众的形成和变化从未间断,受众研究也像其他媒介理论一样,总是随着媒介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在网络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与媒介文本互动、协商的过程中参与意义的生产.从受众研究的理论传统、受众的生产实践、作为粉丝的受众以及受众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发现受众在对网络媒介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和生产的互动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海子 《家庭科技》2013,(4):52-52
不少刚刚玩微博的朋友,虽然加入了微博大军,却苦于没有粉丝,也不知道如何增加粉丝。那么要如何玩转微博呢?包装微博取一个好的名字,是玩好微博的第一步。一个有特点、个性鲜明的名字会让别人看一眼就能记住,并且留下很深的印象。然后是设置基本资料,上传头像。建议填写真实的资料和上传真实照片,只有别人感觉到你的真实可信,才会增加关注率。  相似文献   

14.
雅晴 《家庭科技》2010,(7):43-44
去年,猎户欢乐餐厅在杭州开张,并成为首家用上“粉丝营销手段”的餐馆。微博、开心网、淘宝等各种新潮的网络交流工具都被用来紧紧团结食客.餐厅的粉丝被称为“爱猎户”。  相似文献   

15.
美味家肴     
《家庭科技》2008,(10):39-40
用料 新鲜基围虾200克,粉丝2小把,香葱100克,蚝油15毫升,老姜1块(10克),绍兴黄酒30毫升,生抽15毫升,白砂糖5克,鸡精5克,白胡椒粉3克,芝麻香油5毫升,油30毫升。做法1.将粉丝放人温水中浸泡15分钟,使其慢慢回软泡发。2.将新鲜基围虾剪去须脚,再从背部剪开,将其中的虾线挑出去除,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天府新论》2018,(3):144-151
网红即网络红人,这一群体是由市场经济与互联网媒体共同催生的产物。网红的出现见证了我国名人文化的市场化和媒介化变迁,在线“圈粉”的逻辑一方面让新媒体变成了制造名人的数字化机器,另一方面也使得网红的“非法兴起”问题愈益突出。另外,作为新名人的网红还引发了“粉丝”消费的转向,“粉丝”不仅能透过网红去消费真实,更能在此过程中凭借对新媒体的运用而将自己塑造成网红。成为网红也意味着要付出相应的情感劳动,这种劳动将网红的情绪与身体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商品化处理,从而满足“粉丝”与资本的双重需求。不过,并非所有网红的情感劳动都会被资本收编和异化,比如我国正在崛起的主流网红,就构成了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治理主体。现阶段,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导向,大力推动我国网络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发挥网红在促进网络社会治理精细化和专业化层面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政治格局的整体结构是隐含在众多具体事件或主体行为相关性之中的特殊和多层次的三角结构。正是这种三角结构演变的结果,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就三角结构本身及其与世界大战的关系作逐步论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春电影成为国内影坛一道亮丽的风景。青春电影票房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大数据的有效支撑,粉丝经济的巨大威力,擅于将其他领域中已积累的受众转化为电影观众,利用多种途径尤其是新媒体进行精准的营销等。但在红火的市场表象下,青春电影却潜藏着诸多危机,如创意匮乏、剧本薄弱,价值观扭曲,大数据积累不足与应用陷阱,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等等。青春电影还需要和中国电影市场、青年观众们一起,经过大浪淘沙,经历成长的阵痛。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报纸、杂志中“偶像”成了高频词,有些杂志还开辟了“我心中的偶像”之类的专栏。那么,被奉为偶像的,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看到的文章中,既有把革命家称作偶像的,也有把牛顿、齐白石和影视歌星当作偶像的。总之,在这样的文章里,“偶像”与崇拜的人物几乎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12,(7):48-49
谁说主妇的微博只能记录一点生活的碎碎念?堪称"微博一姐"的浙江家庭主妇肖俊丽是个微博控,她通过"挖掘粉丝价值",两年时间赚得了200多万元。恋网主妇组团"织围脖"为了照顾儿子,肖俊丽甘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