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那里 ,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科学的批判 ,这种批判不是逻辑的归化和非历史的谴责 ,它是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实现的。而这个上升过程同时也是把意识形态的现实具体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结构展现于人们面前的过程 ,即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实质.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逻辑叙述顺序,可以使人们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地弄清复杂经济形态的结构,全面地认识经济形态中各个层面的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最科学的叙述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在方法上有着某种明显的内在联系,有着一种批判的继承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叙述方法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4.
王峰明  王璐源 《学术研究》2022,(3):29-35+177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文本来看,首先,既不能把经济学的“两条道路”都看成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不能把第二条道路仅仅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道路和方法。因为第一条道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这是研究过程;但第二条道路则相反,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是叙述过程。若没有第二条道路,任何经济学都无法立足于本质和规律对事物做出解释和说明。其次,既不能认为马克思拒斥和否定第一条道路,也不能把两条道路绝对对立起来。因为若没有第一条道路,就无法透过事物的现象表层揭示和把握深处的本质和规律。在此意义上,第一条道路为第二条道路奠定了唯物主义原则和基础,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最后,不能认为第一条道路的“抽象”是包含了经验内容的“特殊”,因而是与现实事物相联系的;而第二条道路的“抽象”则是排除了经验内容的“一般”,因而是与现实事物无关的。因为任何抽象,无论其抽象的程度有多高,都是对现实事物的体现和反映;特别是,抽象程度的差异本身就是对现实事物发展程度的差异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道精神的统一。青年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的心路历程是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的人过渡到费尔巴哈的形式现实但内容抽象的人,进而过渡到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的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的人,这个过程也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到费尔巴哈哲学,进而到一般唯物史观,再发展到具体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范畴并不是抽象同一的,而是包含着思想发展的创新与质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一般”逻辑形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中,但由于其作为哲学普遍性范畴而残留着抽象一般性形式,因而被扬弃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为具体总体的“生产实践”逻辑;与此同时,“生产实践”也成为了马克思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枢纽性范畴。马克思的实践观之所以能够获得深化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早年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哲学”持续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与现实深入结合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二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即《布鲁塞尔笔记》后期摘录与《曼彻斯特笔记》中所获得的具体思想环节与经验内容。从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构逻辑来看,马克思实践观从“实践一般”逻辑到“生产实践”逻辑的上升发展,恰恰表征了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7.
科学抽象法的出现是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被研究以后的事情。借助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抽象和具体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逻辑范畴运动的一般形式。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改造抽象和具体关系的思辨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找寻到社会存在的基础,摆脱了形而上的唯心主义外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具备典型性、总体性和历史性的科学抽象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目前学界对人的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人之本质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人之需要中实现了对人本质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抵制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一种根本的存在论意义。在马克思看来,正是由于资本的存在,才导致"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因此,对资本进行揭露、批判和消解,成为了马克思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他认为,资本在本质上作为社会关系,是一种抽象的统治力量。资本的抽象统治具体存在于生产、交换和消费领域中,并且以全球化的形式全面地实现了自身。马克思对资本的存在论批判,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淼 《青海社会科学》2015,(1):52-57,108
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尽管是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理论出发点,但二者在性质上却全然不同。现代西方哲学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一种"理性批判",这种批判由于其理论局限性并未能完全脱离形而上学。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批判,使形而上学批判由"理性批判"转向了"社会历史批判"。此种批判,澄明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内在关联或同构性,提出了以消灭资本逻辑的方式来从根基处清除形而上学的滋生土壤,因此真正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基于"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来揭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审视人类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事件的"历史科学"。"资本批判"不仅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语境,而且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枢纽,将"历史唯物主义"提升成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形态,即正是"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赋予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新"之所在。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理论视域之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内涵、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就人的问题的理论探讨,包括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一旦有人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总是受阻甚至遭禁。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中,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熟练的莫过于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直接而明确地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研究一般本性或抽象的人,依据青年马克思的论述就是指人是基于实践的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人具有二重抽象本质。研究特殊本性以至个别本性或具体的人,依据中年马克思的有关思路,针对人的具体生命及其本质的具体培育、具体生成、具体展开与具体实现,可作五层具体规定:生命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规定,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准备性规定,就业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生存性规定,能力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性规定,权益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始终性规定。  相似文献   

13.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建立《资本论》的范畴体系的基本方法之一。笔者认为:学术界中有人错误地把这一方法理解为从简单范畴向复杂范畴外在进展的知性方法。所以,本文拟从马克思的世界观出发,联系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方法以及《资本论》中的其他辩证方法来考察和阐明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客观基础和辩证本性,以期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一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和黑格尔对近代自由观的反思和批判中,实际上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一种是他们所指称的近代哲学所代表的抽象自由观,另一种是他们扬弃前者而确立的具体自由观。马克思和黑格尔所提出的这两种自由观在自由问题的理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意义不亚于伯林所提出的“两种自由观”。它所蕴含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课题,以及它所产生的深远的思想与实践意义,值得人们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4,2(4):137-148
本文联系劳动价值论争论中一些严重误读和曲解马克思的方法,并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置于"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这一哲学方法论的视阈进行阐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向理论提出的任务是,从货币、资本、公有制这些现实地发生着作用的中介环节出发,研究、认识、把握价值规定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运动和发生作用的具体方式、特点和规律,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价值规定和价值规律,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张鋆  赵磊 《天府新论》2018,(2):8-14
经济学在考察现象世界与分析经济运行时,向来主张从事实出发。但是,如何理解“从事实出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认识。厘清两种不同认识,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事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事实的认识,有着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定的事实,既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想象事实”,亦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直观事实”,又不同于新实证主义的“推理事实”,它是一个能动的社会历史过程。刻画“一个能动的社会历史过程”,即是以劳动实践为逻辑方法上的起点,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揭示这个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王悦芳  任殿东 《理论界》2009,(1):177-178
做任何研究,方法最为重要.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产生于19世纪中叶,但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这一方法做一介绍,并探讨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运用该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尤金 《理论界》2009,(6):106-107
马克思在<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通过"劳动一般"这个抽象规定,既是后来<资本论>中决定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基础,又同时向我们说明了"直观并不能迭及"、 "存在但不直接显示"的"历史的科学抽象"的客观性,这种"历史的科学抽象"恰是"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实起点.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点,对此展开了形而上学地批判.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因此,他所运用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之一,必然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分析这一方法所表征的内在逻辑,可对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重要维度.以此为基础又可厘清逻辑与历史间的真正关系,从而找到二者统一的真正基础和明确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