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不断迁徙的少数民族之一,四次历史大迁徙不仅是改写民族历史的壮举,更伴随着锡伯族文化的迁移和改变.200多年后的今天,迁徙的锡伯族与留守东北的锡伯族繁衍发展,形成了"和而不同"的锡伯族文化.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思考、探讨"四次迁徙"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嫩江流域锡伯古城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布于大兴安岭嘎仙洞附近的锡伯先民,曾在唐朝时期进行了一次大迁徙,即从嫩江上游的扎兰河,陀罗河流域迁徙到嫩江中下游的乌裕尔河、绰尔河和洮儿河流域。关于这次大迁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阳太平寺锡伯家庙碑文记载道:“历史明载世传之锡伯部族,原居……扎兰托罗河流域,以后在齐齐哈尔、墨尔根(今嫩江县)、伯都纳(今吉林省扶余)等处”。至此,这一带才逐渐形成锡伯先民重要的生息地。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四月十八日,一千名锡伯族官兵和他们的四千多名眷属,齐集盛京(今沈阳)小西边门的锡伯家庙——太平寺前举行祭礼。他们将从这里出发,奉旨到新疆去长期戍边。锡伯族是鲜卑人的后裔,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清初和康熙年间,统治者深感兵力不足,曾将勇敢善战的锡伯族人先后编入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南迁齐齐哈尔、吉林、伯都纳(扶余)和北京、盛京等地驻防。这次乾隆允准伊犁将军的奏请,抽调他们去新疆加强防务,是锡伯族人历史上有名的西迁。这一千名锡伯官兵,分别来自辽河流域的辽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5日,由沈阳市民委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主题展开了讨论。沈阳市委、市民委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对于锡伯族西迁的原因,史界有着不同的猜测和说法。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员安振泰从历史描述和文献句稽两方面,以翔实的史料指出:锡伯族西迁是伟大的爱国之举而非“分而治之”之说,锡伯族人应该对祖先的西迁表示自豪。研讨会上,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何晓芳研究员认为:恰逢锡伯族西迁240周年…  相似文献   

5.
在4000多年前,我们苗族的祖先就已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了。长期的迁徙,使我们民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我们湘西苗族,是整个苗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苗语称“果雄”,是从洞庭湖畔迁至湖南西北部的湘西  相似文献   

6.
距贵阳约5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几百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称为“洞葬”的习俗据当地寨老介绍,高坡86个自然村寨,几乎都有“洞葬”习俗。而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甲定村龙打岩洞葬。对于“洞族”习俗的成因,在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居住在高坡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祖先们被迫迁徙到现方大山之中,距今大约600年时,苗族首领“香骆”去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八日(农历四月十八日),我们哥俩有幸参加了市民委召开的“哈市锡伯族首届“四、一八”西迁纪念日座谈会”,会中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深深地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增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锡伯族西迁至今已二百二十余年,它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长河中一股小小的细流,但是,它在锡伯族的民族史和清史研究中,确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弄清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锡伯族在历史上的文化心理形成和发展情况。锡伯族对异族异质文化的态度,文化宽容及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锡伯族文化心理的表现:共同祖先、共同家乡、共同祖国观念、共同民族观念(民族意识)、共同习惯意识、共同道德礼仪、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审美标准、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9.
射箭和摔跤.是锡伯族人民喜爱和擅长的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有名的摔跤英雄和射箭神手。在最近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业余射箭队,荣获了“攀登高峰运动队"的锦旗。锡伯族业余射箭新手郭梅珍、放光脱颖而出,分别打破了女子双轮全能全国记录和男子单轮全能全国记录,郭梅珍一人独得四个金牌、一个银牌。  相似文献   

10.
我的瑶民族,是祖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我们民族最大的生活特点就是长期辗转迁徙。从南北朝始至清末,民国时期,瑶族陆续由北向南,由南向西流动,其活动区域辽阔,东起南雄、西至云南勐腊,南达广西防城,北迄湖南辰溪,足迹遍布祖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崇山峻岭。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瑶族人民才过上定居的幸福生活。建国以来我们先后成立了12个瑶族自治县。我们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三种方言,但没有文字。1982年由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萨满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是一种最早形成的广泛的宗教现象,在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成为土著民族的普遍信仰,特别是在鲜卑后裔锡伯族中更是将萨满教内容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长期沿袭于民间的萨满教活动,蕴涵着许多古朴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透过锡伯族的萨满教来浅析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性与相容性。一、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哲学思想锡伯族是东北亚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音转为锡伯”,①学术研究中现已形成了“鲜卑学”,o锡伯族的祖居地在嫩江上游的大…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族源、族称 ,历来为各民族学者与史家所重视 ,观点也不相异同。本文从地名信息的活化石角度探讨了锡伯族名称的语源。认为锡伯族称其语源即蒙古语之“锡窝尔” ,其语义亦即“森林”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锡伯族》《黑龙江锡伯族》一书是系统研究黑龙江锡伯族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吴克尧副研究员对历史上锡伯族的屡次迁徙作了梳理,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之一。对于嫩江中下游的锡伯先民城址,作者明确考证它们是辽代黄头室韦所筑之城,填补了东北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作者进一步论证了锡伯绰尔城不是学术界常年标注的泰米塔子城(绰尔城),因而纠正了学术界多年来的误解。《黑龙汀锡伯族》于2002年4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全书17万字。《黑龙江蒙古族》《黑龙江蒙古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晓清撰…  相似文献   

14.
知识荟萃     
瑶族为什么喜欢蓝色瑶族人最喜欢蓝色。尽管他们的服饰种类繁多,挑花绣朵,可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所有服饰,都是用蓝色的布料做底色,连被子、头巾、胸巾等都染成蓝色。瑶族为什么这样喜欢蓝色? 瑶族古籍《盘王大歌》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瑶族人民的祖先曾几度飘洋过海。在频繁的迁徙过程中,他们长期以深蓝色的大海和蔚蓝色的天空为背景,这蓝色的世界给瑶族人民留下了朴素、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妇女的生活习俗王悦1990年人口普查,锡伯族有172847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霍城、巩留、塔城等县,在东北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以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也有散居的锡伯族。“锡伯”是本民族的自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哈尼族是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05万,有哈尼、僾尼、豪尼、和尼、雅尼、期弟、各和、腊米、叶车、碧约、卡多、布孔、堕塔、梭比、罗美等11种自称和他称。解放后,根据我们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哈尼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史书上就有关于“和蛮”、“和尼”即哈尼的记述。我们的祖先原居住在北方,后经多次迁徙,最后渡过红河,到哀牢山区定居。如今,我们民族主要聚居在哀牢山区的红河哈尼族彝族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世纪,一个让祖先惊奇的梦普米族一百年回顾文/尹善龙这是一个多次迁徙、历尽艰难险阻与坎坷崎岖、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民族。据史料记载:普米族古代自称“拍米”、“普米”、“乒米”、“舂米”,汉文史籍依其自称而写作“木”或“白狼木”,至晋代以他称而...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产业之中,旅游纪念品可以说是一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地的民俗风情,也代表着一次旅行的记忆。沈阳锡伯族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所以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具有较为良好的前景,但就目前沈阳锡伯族文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现状来看,明显缺少特色。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在旅游文化产业视域下研究了沈阳锡伯族文创产品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产业之中,旅游纪念品可以说是一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地的民俗风情,也代表着一次旅行的记忆。沈阳锡伯族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所以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具有较为良好的前景,但就目前沈阳锡伯族文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现状来看,明显缺少特色。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在旅游文化产业视域下研究了沈阳锡伯族文创产品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族与铜鼓     
铜鼓在水族社会中被当成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水族人民视铜鼓为传世珍物,以有铜鼓为荣,失去铜鼓就是对祖先的玷污,丢掉铜鼓就意味蕾丢掉了家业的精华,被夺去铜鼓就是被夺去了欢乐与辛福。否定铜鼓就是否定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水族人民对铜鼓具有的这种心里素质,来自于对祖先遗产的尊重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历史上有“水亦僚类”记载,水族是“骆越”中“僚类”的分支,由南方迁徒到桂北和黔南一带。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