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民企业改革基本上是采取两权分离的思路,先后采取过企业扩权、利润留成、利改税、租赁、拍卖、资产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改革形式。这一系列改革,使长期僵化的全民企业开始有了活力。但是,全民企业的总体情况至今仍不理想。1993年1—4月,全国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中仍有33.8%的企业亏损,盈利企业也只占全部企业中的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全民企业的改革状况远不理想,人们对两权分离的思路开始提出异议,并把注意力集中到全民企业的产权改革上,认为只有实行产权改革,才能使企业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全民企业是需要进行产权改革,但是,恐怕也不能对两权分离思路作简单的否定,应该把全民企业产权改革的研究置于科学的也是现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人们对再造两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机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构思,在实践中摸索和创造了多种经营形式。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以及股份制等都是再造两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机制的有益探索,而笔者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再造的主要形式应是承包制和股份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两权分离”的政策主张,使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变为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分权关系,占有是所有借以实现的中介。对生产资料的间接支配和直接支配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经营权的完整体系。作者指出,公有制条件下“两权分离”有着与现代股份经济“两权分离”所不同的特征,因而,虽然“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的论断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引入股份制的实践,“两权分离”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启示——企业产权转让的概况及效应厦门经济特区以“两权分离”为理论依据,1987年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试行“税利分流”分配制度。虽然各项改革尚未配套推进,但通过减税让利、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搞活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推动下,一些具有经营优势的企业,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迫切地寻求扩张的途径;另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方向选择不佳和管理不善之故仍处于微利或亏  相似文献   

5.
对两权分离理论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李建兰根据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客观实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真正具有“四自”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离”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种理论思路,对我...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的产权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重建宏观间接调控机制的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产权四分离”理论,旨在廓清现有“两权分离说”的一些模糊认识,也为产权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然后结合对当前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中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探讨国有资产的产权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政策思路。产权“四分离”探析目前的产权理论分析立足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两权分离,是有严重局限性的,从国有资产产权结构及其营运和管理过程来看,完整意义上的“两权分离”,应当是四种意义上的“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7.
在“两权分离”的方向上进行国家所有制经济关系的改革,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在形式上发生了这种分离,而在于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是否发生了分离,是否使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在于是否找到了“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国家所有制的实现机制,即如何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所有制关系中的权、责、利得到统一,既使企业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营主体,又使国家充分行使调控权,把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中,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是最基本的法律形式,研究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性质、概念、法律特征和合同的主要内容,对于确保实行两权分离,政企分开,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权”在企的统一卫兴华自1984年开始城市企业的改革以来,提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并依此改革企业的经营形式,比起传统体制下两权都统一于国家手中来,两权分离强调的是要给企业以经营权,是改革的一种进步。承包制、股份制,都是试...  相似文献   

10.
搞活国有企业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关键在于理顺产权关系,两权分离的理论为这一改革作了思想准备。改革中建立了承包经营制、租赁经营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各具特色,都仍有生命力,各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选择。那种厚此薄彼,一味赞美某一经营方式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1.
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现阶段大中型商业企业改革的主导模式,已推行三年多并将得以继续。实践证明,承包制是实现两权分离、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然,它也存在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当前治理整顿中,更是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且相  相似文献   

12.
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重点从放权、让利 ,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 ,积极推行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 ,再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把企业推向市场 ,无一不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有益探索。直到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表明我国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以企业制度创新为特征的新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包括了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和…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所有制形式的重新设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热点”。研究大都集中在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两权分离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但在国家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经济体制中,除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关系之外,还有国有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关系。当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去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广泛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实现两权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仅从贵州省贵阳市的情况看,全市118户予算内国营工业企业,1987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93户,占78.85,其中大中型骨干企业32户,占市属大中型骨干企业的72.7%。这93户承包企业在1987年中,财政增收比承包基数增长3.5%,企业留利比1986年增长17.7%。  相似文献   

15.
省商业研究会于89年3月18、19日在福州召开中青年商业改革理论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深化商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深化商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内外配套,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经分开,两权分离,明确企业产权,同时进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自我束约能力。当前要继续巩固完善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责任制,健全企业约束机制,并积  相似文献   

16.
1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面对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新生事物”,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产权理论”或“产权制度”改革上,研究角度选在“企业法人财产权”上(如厉以宁教授的观点),选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上(以唐丰义、韩志国、刘国光等人为代表的观点)。围绕着“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形成了四种观点:(1)法人所行使的权利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2)确立法人所有权不符合“一物不得二主”的所有权立法规定,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不能成立;(3)法人行使的权力本质上是一种他物权或他物自主经营权,因而不能构成所有权的范畴;(4)国有企业法人一般不具有收益权,其处置权也是不完整的,必须依法处置,非经出资人同意,法人一般不得随意处置财产。从上述争论的焦点上可以看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被确定在“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范围上。那么,果真确立了两权分离,实现了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后,我们就抓住和奠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基础了吗?我不敢同意这种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法治历史悠久,法治基础较好,在这个基础上,其企业的两权分离,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才能显示得出比较突出的和具有显著的地位。而我国则不具备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对两权分离思路的批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没有争论的。但是,有些学者把产权制度和两权分离理论对立起来,批评两权分离理论。国家计委经济所所有制课题组认为,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概括出来的两权分离是“带有相当的臆想成份”,由此推论出我国所引入两权分离理论进行国有制改革是“一种思维游戏”。  相似文献   

18.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近期内深化企业改革的主课题。赵紫阳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完善承包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从厂长承包变为全体职工的承包,如何从厂长承担风险变为全体职工来承担风险。”本文拟在明确当前深化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和对现行若干经营责任制形式作出粗略估价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承包制的新思路——全员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力图将紫阳同志的思路变为现实。一、深化企业改革面临的几个难题1.对于我国现实的国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来说,把企业经济活动置于高效率、资源要素充分合理配置的最关键的机制显然是企业行为机制。回首过去九年改革在企业经营机制上所作的努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这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完善,各种配套改革也未跟上,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改革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完善。本文拟就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小型经济学百科全书”的《经济学》(ECONOMICS)中,以颇不显眼的篇幅,论述了现代企业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他当初也许没有料到,这一话题,现在、乃至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热门话题。 我国企业改革之路可以说是漫长而坎坷。从1978年“扩权试点”算起,至今已有15载。这其中,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阶段(1978~1984)、“利改税”阶段(1984~1986)、“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1987~1991)和一直延续至今的转换经营机制、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阶段。从总体上看,企业改革思路不可谓不清楚,目标不可谓不明确,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