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粤东闽南方言汕头话中 ,中古浊声母字除了上声之外 ,平、去、入三声字调类分化基本上是不论全浊、次浊均读阳调类 ,但上声的次浊字却读阴调类。而中古浊声母去声字又有读阴上和阳上的现象。本文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 ,并跟厦门、漳州、泉州和广州等方言的类似现象作了比较研究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渡江书十五音》是一本清末闽南方言韵书,关于它的音系性质讨论,有诸家看法。对韵书的韵字进行了穷尽式研究,将它的音韵系统与厦门、漳州(市区)、长泰三地方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渡江书十五音》以长泰方言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厦门的个别音类。  相似文献   

3.
平南闽南话保留了不少汉语上古音的形式并且深受平南粤方言的影响,历史音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保存了上古音鼻冠音声母[mb-]和[-],保留了上古音清界音声母[h-],有许多上古[st-]复辅音声母分化的字例……受粤方言的影响,平南闽南话产生了[∫]声母,「ts]、[tsh]两声母消失;鼻化韵大为减少,只剩五个(厦门话12个),塞韵尾[-k]消失,只剩下[-p]、[-t][-?]三个塞韵尾;鼻尾韵增加,共19个(厦门话13个)其中、、、四韵很可能是借自粤方言。  相似文献   

4.
中古全浊声母在厦门话里的读法再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古全浊声母在闽南方言的读法,罗常培先生在《厦门音系》一书里说:“全浊并奉定澄群从床七母变入全清的比变入次清的多。跟北平音平声变次清,仄声变全清的条理不同”。袁家骅等在《汉语方言概要》一书里说:“全浊并奉定澄群从床七母多半变为不送气清音,小半变为送气清音,这一点跟普通话平声变送气清音,仄声变不送气清音不同,而与客家话一律变送气清音也不同。”潘茂鼎等在《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一文里说:“古全浊声母今读清塞音清塞擦音的,不论平声仄声,闽方言(包括闽南方言——引者注)多数不送气少数送气,客方言则一般都送气,不送气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5.
漳州、泉州与台南是闽南木版年画的三个主要产地,三地同属闽南文化圈,其木版年画极为相似,这是闽台区域长期存在的地缘、血缘、文缘等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在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三地年画也各具特色,在色彩、图式、题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对于福建漳州、泉州及台湾台南年画间差异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闽南年画的特点。同时,这也是闽南文化在闽台地区传承及流变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6.
泉州话曾是闽南方言的代表。后来被厦门话取而代之,泉州话则居闽南方言里一个重要的次方言地位,但仍一直作为旧称五县音(即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和永春县,实际上应包括德化县)的代表。今天的泉州话有七个声调,它的调类和调值如下: 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去声阴入阳入调值:33 24 544 22 31 4 13 例字:东诗同时董死动是栋示督薛独舌注:①今泉州市区有少数人已将阴上的部分字混同阴平。②有人将阴上调值定为44,亦可。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业正在从景点竞争、路线竞争、城市竞争进入区域合作的新阶段。厦门、泉州、漳州三市旅游资源丰富,经济联系紧密,文化渊源深厚,旅游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通过分析厦、泉、漳三地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打造闽南金三角旅游圈的对策,促进闽南旅游业和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腔八音》是反映清末民国初福建福安方言音系的一部韵书。通过与现代福安方言、上古、中古声母的比较 ,论证《安腔八音》十七个声母的来源 ,进一步印证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娘日归泥、精组章组庄组三组合流、喻三归匣、全浊声母清音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闽南地区歌谣蕴藏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其流传范围包含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同时辐射台湾、东南亚地区,歌谣类别包含泉州歌谣、漳州歌谣、诏安歌谣和安溪歌谣。闽南地区歌谣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它既是真实记录闽南人民跨海奋斗的文化图志,也是展现闽南地区民众生活、鲜活再现闽南地方风俗的文化长廊,它还传递着闽南民间文化知识,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十五音辞典》是一部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辞典,编著者为台湾省云林县斗六镇的黄有实。其语音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斗六方言,而是在斗六方言基础上"大量收录他乡别读"的偏漳腔闽南方言综合音系。《台湾十五音辞典》的语音系统极其复杂,既沿袭了闽南传统"十五音"韵书,又有自身独特创新之处;既有韵书编撰原则、目的的原因,也有著者生平经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闽南三角洲 (厦门、漳州、泉州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提出了推动闽南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海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从闽南文化自身、农民、政府、文化研究者和民间艺术骨干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市农村妇女的实地调查,采用DPS数学统计软件对影响农村妇女参与、采用农业技术推广行为、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得出各特征变量的影响值,并针对农村妇女采用农业新技术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瓯方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目前研究汉语方言的人,大部把福建的汉语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两种。闽南话以厦门音为代表,闽北话以福州音为代表。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是值得研究的:第一,福建的汉语方言、单以厦门福州两地的土腔,是否就可以概括得了;第二,所谓闽北话,是否指的福州话。依我们的看法,福建的汉语方言应该不只是闽南闽北两种而已。而足以代表闽北话的,也应该是建瓯话而不是福州话。关于福建到底有几种汉语方言这一问题,我们暂时不想讨论它;这里打算  相似文献   

15.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我们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同心方言研究.同音字表》同心县北片回民话读音为准,列表、分析、归纳,认为: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同心方言中依古韵摄、等、开合口的不同,演变为ts组和t?组两套声母,且知组和庄组、知组和章组演变为t?组都有合并的现象;中古知、庄、章三组字在同心方言中的今声母既不是全部读为t?组的济南型,也不是典型的昌徐型和典型的南京型,而是介于昌徐型和南京型之间,比北京话更倾向于南京型;同心方言中读为ts组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有一部分读为t?组声母,是受中古知、庄组在同心方言中开合口和等、摄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合变化的沉淀,是与在普通话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表现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海南自古以来是个移民社会,在海南地名中,遗留了移民的许多方言地名。历来研究者认为,海南话是由闽南的漳州话、泉州话演变而产生的;但从早年的汉族移民籍贯看,闽中的莆田人最多,所以海南话应是多元方言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厦门话的词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从普通话转借过来的、同普通话同形同义、仅在语音形式上有不同的所谓对音词。二是方言特有词。我们就《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一书所收方言词条做个粗略的统计,其中对音词约五万条,占三分之二强;方言特有词一万五千多条,占三分之一弱。本文要谈的是后者即厦门话特有的方言词(多音节词)在构词手段和方法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我国箬名的侨乡,而闽南是侨乡最为集中的地区,漳州、泉州、厦门三地华侨人数众多,华侨对当地建筑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侨汇的资金上提供资助,同时还在建筑的样式与风格上产生重要的影响,住近现代百年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侨乡地域性建筑风格,在民居建筑的表现上尤为显著,漳州的侨乡民居是闽南侨乡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民居建筑都分布在较偏僻的乡村,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中古知庄章三系在城阳方言里合流为两组不同的声母,而《中原音韵》里来源于中古此三系的字的声母归类和城阳方言有着很强的一致性,表明《中原音韵》时代,知庄章三系声母的实际音值是合流为两类的。  相似文献   

20.
壮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为大方言区,占整个壮语方言区的三分之二,而南部方言仅占整个壮语方言区的三分之一。两个方言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是:南部方言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P′、t′、K′,北部方言则没有,而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不送气音声母P、t、K。这种情形与汉藏语系语言送气音声母的分布情况是相悖的,因为在汉藏语系中,凡是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其送气音的分布一般都遍及所有的方言区(至少也是绝大多数方言区)。例如汉语是具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其七大方言中都存在着送气音声母。又如藏语、苗语等也都是具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尽管它们各自的三大方言(藏语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苗语为湘西、黔东、川滇三大方言)差别很大,但在送气音声母遍及各自方言区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而壮语则不然,其大部分方言区没有送气音声母,只有少部分方言区有送气音声母。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