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了教育活动与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说”,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理论。这一理论被广泛地接受并且发展成了我国教育的基础理论。该理论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二者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是对教育本质的曲解,是一大悖论。也正是这一“悖论”使我国当前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和误区。只有彻底摒弃“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之说”,树立教师“服务者”,学生“学习者”的师生角色观,才能彻底挣脱这一“悖论”的影响和束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布哈林是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中,对帝国主义的洞察和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而“资本的国际化”理论则是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同时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时,重新认识布哈林在《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中阐述的关于“资本的国际化”理论,进一步梳理他关于“资本的国际化”原因和发展过程、“资本的民族化”过程与“资本的国际化”过程的关系、“资本的国际化”的本质和影响等,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理论的反历史主义”论题,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的论战中提出的“马克思是理论的反还原主义、反经济主义、反经验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五反”论题之一,它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阿尔都塞的理论特点。本文扼要概述了阿尔都塞“反历史主义”论题的基本观.点,考察了此论题提出的思想底蕴和理论参照系,肯定了其理论动机和论证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分析了失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人从“实事”中“求”出的“是”。不能把实事求是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立起来。实事求是不是一切由自己从头“求”起。离开具体分析照搬“本本”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二、现实中有不同的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二者脱离,发生矛盾也有不同情形,既有理论脱离实践,也有实践脱离科学理论指导。将实践检验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当作理论与实践之间双重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去把握,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三、“务实”和“务虚”不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而是两种不同内容的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务实和务虚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提出了“三个自信”,其中,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围绕着“理论自信是什么”、“为什么强调理论自信”、“为什么能够自信”和“如何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这几个问题,来综述当前有关“理论自信”的研究成果,以深化对“理论自信”的认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卡尔·荣格的“原型”理论,是从西方古典神学、哲学中关于“原型”、“理式”、“上帝形象”和列维-布留尔的“集体表象”等概念的误解中提出来的;它也是对弗洛伊德“疾患人格结构说”改头换面的照搬和照抄。因而其中不仅多处相互抵牾和不能自圆其说,而且也存在着不少错误观点。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对这种理论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7.
论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还是一国版权法中有关作品的概念,都是表现概念的种概念。版权理论中的可版权作品概念只有在满足了一国版权法规定的作品构成充要条件后才能成为该国版权法规定的版权作品,享有该国版权法的保护。在进行版权理论研究时应该严格区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思想”和“表现”与“内容”和“形式”都是版权理论的逻辑概念,不同的是“思想”和“表现”是版权理论中彼此独立的基本逻辑概念;“内容”和“形式”是在表现(或作品)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分解得到的概念,是相对具体的逻辑概念。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认为一件作品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人混淆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过程性、具体性的色彩,因而是辩证的、科学的“义”利”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一“义“利”观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正确理论,它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而成为我们的政策导向,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及“两手都要硬”的行动方案中得到了升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得到这一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近”为欣赏心理的第一状态,即“接近”、“靠近”,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审美直觉”,欣赏者只是从外在感受到的美感特征,是笼统和模糊的。“进”即“进入”之意,在“进”的心理状态下,欣赏者在了解了诸如曲式结构等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后,便会大致掌握乐曲行进的脉搏;“尽”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使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全部用出”,这在美学理论中称为“审美知觉”。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文叙笔”的主旨是论述各类文体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定在《文心雕龙》的整体结构中不具“纲领”地位;“论文出来.“敷理以举统”居“纲领之要”地位;”论文叙笔”的理论纲领与其所体现的理论宗旨,是“文之枢纽”部分关于文章写作根本原则的理论的贯彻与具体体现,是《文心雕龙》“禀经以判式”和“抑引随时、变通适会”理论原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事业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解”、“发展”本身也逐步成为理论问题。过去的历史表明,“应用”包含着理论性的创造,正确的应用必须与正确的理解为前提。正确的理解也是“发展”的基础,“理解”突出了理论形态和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意义,它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然是理论形态和理论体系不断演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最终也是在实践的应用中表现的,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解”、和“发展”是一个完整地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其参与分配的客观依据。因此,表明价值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由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产权的稀缺经济资源,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遵循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收益均衡的规律,所以产权理论和均衡理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之一;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4.
唐代美学中有关“境”的思想,为变幻莫测的“意”找到了较为适宜的理论外衣,“意境”一词正式出现,“意境”理论从之前的潜在依附性研究变成了一种独立意义上的显在研究。“意境”理论在唐人理论建构和应用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之下,获得了基本的理论定位,在艺术审美世界中生根开花,充分整理了之前的理论成果,同时又开拓了禅化的空间思考,带着玄妙、空灵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提出的“走资派”理论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逻辑前提。这一理论的形成脉络可以分为主线和副线:主线是在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辅线是毛泽东对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的警惕、对官僚主义者的批判。从形成脉络可以看出,“走资派”理论虽然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其出发点中也包含有一些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化冲突已成为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受到社会冲突正负功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与中国本土传统中呈现多义性的理解。“和”与“不同”各自拥有正负面效应。中国文化传统中“和而不同”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之差异性理论看似相似,实乃解决文化冲突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文章通过对“和而不同”论的先决条件、“义”“利”之辨与解决思路的辨析,审视“和而不同”之“和”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之差异性语境下多元共生的区别。在“和”融入现代文化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结合两种理论的优点、避其不足,借助差异性理论推动“和而不同”等本土传统理论的创造性转化的可能,帮助本土传统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隐性文化殖民战场上发挥积极功能,克服、缓解甚至解决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7.
“句”“法”两字在诗歌中连用,就笔者所见,约始于杜诗。至迟在北宋,“句法”已是古典诗论中的常用术语。自宋至清末,历代诗话和杜注中,对诗歌句法尤其是杜诗句法的论述屡见不鲜,涉及句式节奏、特殊句法和诗人句法之承传比较等。但古代所谓“句法”,内涵外延都极为宽泛,古人对句法现象长子排比罗列而疏于解释说明,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发掘古代诗论中丰富的句法研究遗产,参之以现代句法理论,应当是构建中国古典诗歌句法理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区发展阶段理论,确定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是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过渡。依据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溢出相关理论以及生产函数的推理,对知识溢出和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意的概念是理解卢梭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卢梭的“公意”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理论困境其实就是人民民主实践中的矛盾。本文从分析“公意”概念的内涵出发,指出了卢梭“公意”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其理论困境,并结合我国社会政治建设中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消解其内在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体力波”与“超量恢复”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育理论界的新提法“体力波”认为:体力(运动能力,运动成绩)的存在方式在时间过程中是波浪式的,并提出当前运动训练的集约化走劳中的诸手段,完全否定了“超量恢复”理论。本文作者动手系统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证明了“体力波”与“超量恢复”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