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是20世纪90年代由张继刚编创、卓玛表演的藏族女子独舞。本文通过赏析《母亲》,进行民族舞蹈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探索,分析民族舞蹈创作中应该掌握的共性因素以及应该突破的个性手段,以求在未来的民族舞蹈创作中,寻找到提升民族舞蹈编创水平与质量的方向,创作出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2.
“卓玛的梦想”,是藏族残疾姑娘卓玛的个人微博。她在拉萨和朋友一起开了个缝纫车间,主要制作各式各样的环保布包。卓玛经常在微博里上传她和同伴们制作的布包的图片,与大家分享她的生活感悟,同时热心于各种公益项目。2012年12月25日,她在微博里发布了这样一条博文:“……今天我们又收到了一个爱心包裹,里面有书和衣服,后天准备去乡下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甘南藏区人们称尼姑为“觉姆”(jo—mo),其意为“佛母”,她们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sgrol—ma),“卓玛”在藏语中意为“仙女”,也称“度母”,度母乃藏族崇拜之女神,她实为观音菩萨之化身;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解救众生苦难之菩提善心,她在拯救解脱众生苦难时,可随时应机以种种化身出现,然而,人世间苦难众生太多,他觉得自身力量单薄,于是使展应身法相,将自己变为11面、32面,最后变化成千首千眼,但仍解救不了世间众生之苦难,观音菩萨悲伤的流泪了,结果她流出的泪水,左泪珠化成了“白度母”(sgrol dkar),右泪珠化为绿度母(sgrol ijang),借以辅佐她解救众生(特别是世间苦难最深的妇女们)脱离苦海……。正因为觉姆们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所以,她们在蒙藏社会中颇受人们之尊崇。  相似文献   

6.
一 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且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积极投身于与自然及社会斗争的巨大洪流中,不断求得自我完善、自我进化。同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星汉璀灿的文化遗产。为丰富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尤其是宗教的原因,历史上的藏族教育主要表现为寺院教育。这样,文化(这里主要指文字)大权基本上被僧侣界所垄断,造成了藏族学者文人都是佛教高僧大德的状况。而他们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往往被限制在“十明”即大小五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图书馆里,我找到了她。来武汉工作已13年,她依然肤色黝黑透红,身体宽厚结实,气质粗犷洒脱,保持着藏族人特有的风采。喝酥油茶。寒喧。采访进入正题。“听说来武汉学习的藏族学生都叫您‘阿妈’?”“不是叫阿妈是叫阿姨。”她用流利的汉语纠正我。提到藏族学生,她眉开眼笑,话匣一启滔滔不绝。她记不清叫她“阿姨”的藏族学生究竟有多少,她只知道13年中,每一个礼拜天或节假日,她的家里都挤满了藏族学生,饮一杯浓浓的酥油茶,尝几口香喷喷的糟粑,唱一首藏族民歌,跳一曲民族舞蹈,这些藏族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家乡。“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她总是对藏族学生这样说。暑假里,有些年青人干脆搬到这里住下了。有一个叫阿松的藏族女学生得了皮炎,周身溃烂,她发现后非常心疼,带她跑了几家医院才治好。  相似文献   

8.
新闻背景:次仁卓玛,女,藏族,194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民主路社区一名普通居民。农奴出身的她心怀对党和政府深厚朴实的感恩之情,长年义务参加街道工作,无私帮助孤寡老人和远离家乡亲人的藏族学生,用行动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一家亲"的颂歌,被群众称为"藏族好阿妈"。宜昌市委、市政府授予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市民等荣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CNKI收录文献为检索源,分别以“藏族祭祀、藏族崇拜”等相关藏族祭拜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载文信息为检索内容,通过检测得知对相关主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带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对此主题逐渐升温还是在2000年后,学者们撰写了相关藏族祭拜文化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二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三是研究领域的多样化;四是研究形式多种化;五是注重史诗、典籍的挖掘利用。笔者就藏族祭祀文化研究、藏族崇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成果进行介绍,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期望能为藏族祭拜文化研究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点可借鉴的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90年代青海省藏族人口婚姻状况作一概述,文章涉及以下几个内容:藏族传统婚姻文化、藏族人口性别比、藏族与其它民族人口婚姻状况比较分析、藏族未婚人口状况、藏传佛教与藏族未婚人口的关系、现代化对藏族人口婚姻状况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藏族舞蹈是体现藏族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全面深刻地反映着高原上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智慧.藏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创新发展,彰显时代艺术的魅力.本文在论述藏族舞蹈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藏族舞蹈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略述藏族妇女传统的婚育习俗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藏族妇女传统的婚育习俗和存在的问题巴桑卓玛藏族妇女是青藏高原迎风斗雪、傲然怒放的雪莲花。受藏族古老传统文化的熏陶,藏族妇女既有东方女性温柔、淳朴、勤劳之美德,又有高原女性特有的粗犷、坚韧、洒脱之个性。在整个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妇女对改善藏...  相似文献   

13.
朱霞  宋卫红 《中国藏学》2012,(3):165-170
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藏族汉语文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至今已经经历了3次比较明显的转型.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和平解放之初至上世纪80年代中,是藏族汉语文学由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封建文学向社会主义文学的当代转型,以政治启蒙为旨归;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以文学启蒙为旨归;第三次转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现在仍在推进之中,以文化启蒙为旨归.当代藏族汉语文学书写者试图在全球经济与多元文化背景下,表达对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的认识,并显示出通过文学书写发展藏族族性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川西甘孜州康巴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康巴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15.
20几位藏汉族中青年藏学科研工作者集体编写的《藏族传统文化辞典》,由阿沛·阿旺晋美先生题签书名,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弘扬藏族优秀文化、推动民族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豪感的一件实事,是藏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是献给藏族人民和中外藏学界的一份厚礼。 本书主编在“前言”中指出:“从亚洲到欧洲、美洲,‘藏学热’日渐炽盛。除了队伍日增的藏学家们,世界上无数的人渴望了解藏族,了解藏族的过去,了解藏族的现在,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神秘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给读者和社会以更多更全面更可靠更扎实的藏学信息,满足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准确、公正、深刻了解藏族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我们编辑了这部中型辞书。”  相似文献   

16.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其中舞蹈更是其受到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具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舞蹈的探索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和传承。本文将会以藏族舞蹈为例,分别对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最终将二者划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藏族独有的文化,并将其保留,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将藏族舞蹈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四川藏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30—40年代,四川宗教界、学术界兴起了一股了解西藏、研究藏文化的热潮。因其“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增加汉藏团结、不为外人所用”的鲜明目标,紧扣时代主题,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传统的藏学研究拓展了思路,推动了我国藏学研究这个古老学科和现代人文科学的接轨,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四川毗邻西藏,处于汉藏文化交汇带,境内藏族人口在百万以上,是仅次于西藏的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这独特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汉藏关系的丰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马藏族的巫舞与面具,将其分为“巫术祭祀舞蹈”与“巫术习俗舞蹈”两类分析研究.认为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池哥、池母等面具使用最为普遍,是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最为核心的面具,是白马人以之为核心构架出的一个族群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