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11):73-75
家庭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初始教育功能,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很大甚至一生难以摆脱。调查发现不同家庭结构下青少年恋爱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家庭结构对青少年恋爱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教育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本文对南京市部分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功能情况,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情感支持功能依然发挥巨大作用,家庭养老功能面临压力,而家庭教育功能有所分化。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试从社会化的视角多维度剖析青少年的犯罪根源。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社会化机构自身的变异,社会化机构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时存在内容片面性、手段复杂性和不当性,以及社会化大环境的变迁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汪文羽 《社会工作》2010,(21):19-21
一 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如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环境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无疑将对青少年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威 《社会工作》2016,(6):3-24
欧洲大陆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与众不同,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多个基本概念并存以及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取向.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概念并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教育学最初作为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职业分支领域,是对家庭日益弱化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而社会工作最初作为面向成人的救助性工作和福利服务工作,是对家庭日益降低的社会保障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历史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是分开发展的、成为两个不同的职业分支领域.社会教育学发展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它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当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已趋于交汇和融合,但同时保持其各自独特性.两者的共性在于:个体和家庭的社会化任务由社会和国家承担、两者均致力于减少社会困境.对两者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的分析也显示出: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色彩和取向,当然这一取向基于对现代教育学和广义教育(而非狭义教育)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 ,家庭教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有遗训 :“养不教 ,父之过”。一切不文明或离经叛道的行为均被斥为缺乏“家教”。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人的家庭社会化和社区社会化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 ,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步弱化 ,为学校正规教育所替代。然而 ,家庭教育职责却并未因此而减弱。家庭教育从旧有的家庭施教的模式转变为现今的家庭教育投资的模式 ,并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家庭教师的走红 ,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类学习参考书、辅导书和习题集畅销等 ,便是一个鲜明的佐证。在“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等生活理念和利益导向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为例,以中国和德国为观察视角,分析和思考"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立法的社会教育学思想基础."社会教育学"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是应对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教育"、"成长与发展"、"社会化"问题以及支持和辅助其核心成长环境(家庭)的重要专业领域."儿童青少年与家庭专业工作"领域的立法首先需要建立社会教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贫困已经不再是农村青少年辍学的主要因素,但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却越来越严重。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农村各种社会化机构的变迁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促发了其辍学打工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犯罪主体为青少年,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本文着重就其中的社会因素作一粗浅透视。一、典型调查和众多个案表明:“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据杭州、上海、北京市统计,在5,021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由家庭的不利因素导致犯罪的,有1,274名,占25.2%,四起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就有一起与家庭有关。据某工读学校对三年来入学的297名学生的家庭调查,其中因家庭溺爱而导致失足的学生竟占一半以上。在国外,由于家庭各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也占相当比例。据美国一个调查报告指出,他们国家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家庭有关系的占60—70%;苏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人格培育理念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中所引起的代际关系处理颇具争议的问题.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投射出了青少年早期教养方式的人格培育的误区及缺陷,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健康和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在适当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在其中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本文试图在这些论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唐灿 《浙江学刊》2005,(2):201-208
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和计划生育政策双重影响下的中国城乡社会的家庭和婚姻结构,及其功能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同时也分析并指出了这种家庭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对于社区青少年影响最大。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和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网络成瘾、行为偏差、心理困扰等等问题的社区青少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家庭关系有关。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家庭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家庭结构不完整。日常生活中,学习或者上网成了青少年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久而久之,家长与青少年之间自然形成了无形的沟壑。彼此交流的时间少了,见了面也只是家长单方面的唠叨。因此,我们会采用各种方法试图增强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能力,最终改善他们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初级群体弱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盛梅 《学术交流》2008,(3):135-138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正式组织出现的同时,初级群体呈现衰弱的趋势,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青少年社会化主体的初级群体的弱化却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角色的培养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以社区为平台,搭建一张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在青少年从社区获得社会支持网络帮助的同时,又可以促进青少年自身成为社会支持网络的志愿者,使青少年、家庭、社区成为一种"共生"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威 《社会工作》2015,(5):11-54
本文以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及其家长或整个家庭所开展的家庭教育咨询为例,通过对共100个咨询案例、460次咨询谈话进行质性研究(案例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中国家庭关系的显著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一是夫妻关系与子女教育;二是家长的生活工作状态、行为方式与子女教育;三是家长的心理投射、移情与子女教育;四是离异、单亲、分居和丧偶家庭中的子女教育;五是不合理的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和沟通模式;六是三代家庭与子女教育;七是应试制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结构性特征与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许多家庭的问题和症状由多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庭关系,而在各种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具有核心影响作用。文中所阐述的“隐性社会问题”在大多数家庭普遍存在,华仁通过尝试建立第三个教育领域“社会教育学”对家庭教育进行补充和协助、关注和应对“隐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加成 《社会》2002,(1):4-7
所谓青少年的社会化 ,是指青少年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 ,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 ,青少年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社会化有两个基本要素 :施化者和受化者。真实社会化 ,即传统的社会化 ,是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传统大众媒介中进行的社会化。真实社会化的主要特征是施化者的真实性和确定性 ,受化者的被动性明显。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又面临第四媒体———网络的新挑战。网络使施化者和受化者在特征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即施化者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增强 ,受化者的被动性递减。网络化所构筑…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青少年问题也日益凸显,状况令人忧虑。导致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误区、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家庭的因素被列为首位,家庭系统对青少年个体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苏一芳 《社会工作》2009,(20):26-28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孤独感问题日益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中,往往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孤独感与其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等微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而较少关注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急剧变迁,对青少年及其成长的微系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引发青少年孤独感的因素增多、可能性增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家庭文化发生了新变化 :思想观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 ;文化品位和文化设施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 ;与外部关联方面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家庭教育必须从抓家庭文化建设入手 ,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使青少年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家庭的心理气候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生产活动、履行社会义务、发挥各种年龄的人的创造力都有直接影响。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儿童都是从小通过家庭进入生活,了解世界,理解社会道德、社会准则和文化传统的。最近,心理学家愈来愈重视研究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研究的课题有: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社会机构(保育院、寄宿学校、幼儿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区别;家庭结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家庭、多子女的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等)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的心理特点;所谓不和睦的家庭,它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特别重视研究父母的个性及其倾向性、父母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动机等。  相似文献   

20.
温蓉 《社科纵横》2007,24(4):130-13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东乡族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体现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家庭发展变化的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但小型化速度缓慢;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同时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有所增强;家庭生育功能有所减弱;家庭教育功能和养老功能变化微弱,而宗教功能凸现;家庭关系保持和谐,但家庭传统权威力量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