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传志 《晋阳学刊》2012,(1):137-139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最后一位大诗人,元好问受到后人的高度推崇,堪称800年来第一人.他的传世诗歌近1400 首,清人施国祁曾对其诗加以校勘和笺注,其《元遗山诗集笺注》于道光二年(1822年)刊刻.施氏长于金史文献,在遗山诗有关本事及背景方面,征引繁富,功不可没,该书校勘时参照了现已失传的曹益甫本,资料上至今还有不可替代之优长.长期以来,一直是遗山诗的重要读本.但该书成书过于仓促,正如施氏自己所说,"偶为友人怂恿,复聚书册,匆匆解注,七月而成",全书仪用7个月时间,足见时间有限,加上其"俭腹"所限,结果使"贻笑于大方之家"(《元遗山诗集笺注·序例》)的担心不幸成为事实.失注、误注之处不可一二数,钱钟书《谈艺录》举出大量误注之例,称施氏"大病尤在乎注诗而无诗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史语所购藏甲骨集》(以下简称《史语所》)释文的校读,共32条。笔者在通读该书并进行逐条释读的基础上,结合该书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核查释文里存在的漏释、误识等问题进行了一一纠正。在校对释文的过程中,校出9版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重片,并遥缀卜骨一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成语理论,对与《史记》有关的成语加以论述。首先,将关于《史记》的成语分为两大类:(一)见于史记的成语。形成于《史记》之前,为作者所沿袭使用的;由《史记》作者创构,被后人继承的。(二)后人依据《史记》内容概括提炼的成语。而后,对这些成语进行分析。先叙其所具有的特点,然后讨论与《史记》有关的成语在后世的流传及演变。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1855——1917),号蕴白或允白,又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是台湾省近代著名诗人,著有《窥园留草》一卷,收诗词一千另九十八首。许地山说:“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到赤嵌(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固先生底入台一世祖。”许南英也在《窥园留草》中1895年的《台感》中说:“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唐景崧镇守台湾期间,他应聘为台湾通  相似文献   

5.
<正> 《涅槃无名论》是《肇论》中的一篇,《肇论》则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大师僧肇的论文集(后人编辑而成),历史上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在本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两册,中华书局1944年出版),于其中提出了质疑,认为《涅槃无名论》不是僧肇的作品。以后,石峻教授撰《读慧达〈肇论疏〉述所见》(载1944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1期),补充了汤用彤先生的看法。观其  相似文献   

6.
1999年出版的《补编》存在着大量相重的著录片。这些重片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补编》自重及《补编》与《合集》著录相重这两方面。本文把《补编》中的有关重片划分为三大类 :一、《补编》中的一部分著录自相重复 ;二、《补编》的部分著录片与《合集》相重复 ;三、《补编》收录了一部分相对比《合集》著录更有利用价值的重片。其中前两类重片是《补编》不应收录的 ,应当酌情剔除。后一类重片可与《合集》著录片互补。另外本文还对有关重片的著录情况进行了订补。  相似文献   

7.
在《殷都学刊》1998年第3期上,我非常高兴地读到尚秀妍《再读胡厚宣先生〈五种记事刻辞考〉》一文。这篇论文在论及历组卜骨的骨面刻辞,即我们说的署辞的时候,提到“历组骨面刻辞中也有单独的史官签名”,如《合集》32921的“中”①,并以之同出组、何组的类似组例子比...  相似文献   

8.
汉《郊祀歌》十九章,由辞赋家司马相如等作词,音乐家李延年等谱曲,曾经盛极一时。除七言形式的大量使用为文学史家所注意外,思想性和艺术性多不足道。惟一受到后人青睐的是《日出人》。该篇句子长短错落,较为活泼,和其他十八章整齐呆板者不同。其内容史家多以为歌颂日神,加以肯定;并常与《九歌·东君》比美。例如,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46页)说:“此篇为祀日神之颂歌”,“揭响入云,如此历落参差,亦前所未有。匪惟《郊祀歌》中之杰作,亦诗歌史上之杰作。”陆侃如、冯沅君先生《中国诗史》(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第180——181页)说:“它颂日之伟大,却说日之四季非凡人之  相似文献   

9.
萧军是我国著名老作家。三十年代初登上文坛。1933年,曾与萧红在给尔滨出了第一个合集《跋涉》,1934年携未完成的《八月的乡村》的手稿,逃亡青岛,后到上海。在鲁迅先生的关怀、支持下,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出版了他的《八月的乡村》及萧红的《生死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反响。《八月的乡村》成为萧军早期创作的里程碑。 解放以来,我国评论界,文学史界未遑对萧军创作进行研究,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原  相似文献   

10.
谢济 《殷都学刊》2007,(1):33-35
林沄先生以字体为标准,指出《甲骨文合集》第四期卜旬辞一部分应上移到第三期,以消除卜旬辞分期的奇特现象。其实,《合集》没有错误。林先生说字体是甲骨文断代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董作宾先生的十项标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论《后出师表》非伪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不载《后出师表》(以下简称《后表》)于他所著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也不收录于他所编辑的《诸葛氏集》。后来习凿齿在他所著《汉晋春秋》里收录了《后表》,并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因此,引起后人关于《后表》是伪作之说。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说:“窃疑是表后人伪撰,习凿齿未之深考而载之耳。承祚不载此文,极有卓见。”近人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在《<儒林外史>原本应为五十回》(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4期)一文中,除了根据有关资料论证吴敬梓所写此书只有五十回外,还具体论证了五十六回本《儒林外史》的最后一回(不包括结尾一词)系后人窜入;本文则拟进一步探讨该本中后人窜入的另外五回到底是哪几回的问题。我认为:它们是第三十六回的一半,第三十八回至第四十回的前面一大半,第四十一回结尾至四十四回的前面一小半。一在探讨这问题之前,必须先指出一点:吴敬梓在写作时,对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经过周密考虑和计算的。因为这一点对辨认五十六回本中后人窜入的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3.
在为数众多的宋人诗话中,《古今诗话》是较有影响者,但原书已佚,后人无从得见全貌。已故郭绍虞先生不惮费事,博采众书,“钩沉集腋”,辑得《古今诗话》逸文444条,编入《宋诗话辑佚》(1980年中华书局版)卷上,方使今之读者得以窥豹。关于这部诗话的成书时代,罗根泽先生认为是“哲徽二宗时”,他说:“优古堂诗话既引及此书,则其成书当先于优古堂诗话。优古堂诗话作者吴玕,绍圣丁丑中宏词科,靖康中官翰林承旨,建炎后安置永州,则此书最晚应作于建炎之前。书中言元丰初,王仲效王建作宫词,则最早应在元丰以后。所以成书盖在哲徽二宗时也。作者如即李颀,亦必为哲徽二宗时人。”(《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册第274页,1984  相似文献   

14.
顾浩同志多年担任省级领导,"难得官人是词人",既从政,又作诗,已出版了《金陵春草》、《江海涛声》、《盛世风情》、《神州凯歌》、《浩斋琴韵》等五本词集,这本《顾浩词选》(江苏文艺出版社)就是五本撷英、新作取华的合集,风格鲜明、艺术多彩,值得品赏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陆廷昌为胡礼垣生前好友,1916年胡礼垣去世后,撰写了《胡翼南先生事略》一文,概述了胡礼垣一生经历的大事,成为后世了解胡礼垣生平事迹的重要参考文献,因而被后人视为研究胡礼垣的信史。其实,只要略加考证,便可以发现陆廷昌的记载绝非准确。陆廷昌在《胡翼南先生事略》中记载:“甲午春,先生游东洋,值中日失和,钦差大臣李经方奉命归国,参赞以下随使臣同归,中国驻神户领事谋举代者,各国领事咸推先生,固辞不获,遂权摄焉”。此段史料存在三处错误。其一,胡礼垣到日本的时间有误。1906年前后,胡礼垣在为《梨园娱老集》所写“弁言”中提到:“癸巳…  相似文献   

16.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17.
《施氏七书讲义》作为第一部系统注解《武经七书》的兵学著作。因在国内失传较早而影响有限,但经高丽传入日本后,却受到日本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兵学文本体系、兵学研究与著述范式、兵学理念等方面均对日本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助力了"江户兵学"的奠立与发展。作为中国兵学典籍东渐的一个典型案例,《施氏七书讲义》在中日两国的遭际,既充分表明东亚文化圈内紧密的文化联系,也折射出两国《武经》研究动力与取径的鲜明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于军事学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兰州学刊》开辟的专栏——兰州历史的研究。连载赵一匡先生有关金城历史的文章。文章探讨了金城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读了受益不少,但也有问题需要商榷,仅就《两汉时期的金城》部分提点看法: 一、关于史料的引用问题 《两汉时期的金城》(以下简称《两文》,在引用资料方面,一是引用《资治通鉴》作为论证两汉历史的主要证据,二是引用象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这样后人著作来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甲骨学发展的"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深入发展时期""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系统梳理了胡厚宣先生在甲骨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特别是伴随其参与的《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释文》的面世,为新世纪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在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是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伸入中国西南边陲、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趁入京应试的机会,向光绪皇帝上的第一书,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份重要文献。 最近,翁同■后人将珍藏多年的翁同■手抄《第一次上书》影印出版①,孔祥吉同志也有专文论述。蒙翁氏后人翁万戈先生惠赠,我据以校雠《南海先生遗稿》中的康有为手稿以及已刊各本,感到翁氏摘抄的印发,给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戊戌维新和翁同■的重要资料,但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手稿,还是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