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2.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3.
《河伯》是屈原抒情组诗《九歌》中颇受争议的一篇。关于《河伯》篇的祀主问题,历来学者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有“黄河之神”、“九河之神”、“天河之神”、“楚邦水神”等几种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老人天地》2013,(12):10-10
昂生杯第二届“新天地·阳光之星”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的才艺展示活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肯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国内十余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新华网、  相似文献   

5.
交流     
汪耀华 《中外书摘》2008,(12):96-96
上期稿挤,没有“交流”一直有点遗憾。 本刊第9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一生正气胡耀邦》、《徐铸成的“文革”》、《陈粟之争与苏中七战七捷》;被认为不喜欢的是:《永定客家土楼的秘密功能》。第10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陈庚、周希汉“戒烟记”》、《不用母乳喂养,全球每年1500万婴儿死亡》;  相似文献   

6.
尴尬的上海国际电影节 2009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是第12届了。本届电影节“金爵奖”的获奖者中,丹麦影人成了最大赢家,两部电影《原创人生》和《爱之伤痕》拿走了最具份量的最佳影片和影帝、影后奖。事先被猜测有实力赢取最佳影片奖的中国电影《白银帝国》获得评审团奖,另一部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电影《寻找智美更登》获得评委会大奖。  相似文献   

7.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2):42-42
古代的车马 在古书上我们常见“车马”并举,如《诗经·唐风》中云:“子有车马,弗驰弗驱。”《论语·公冶长》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在战国之前,车马是相连的。通常来讲,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所谓御车即御马,乘马也就是乘车。  相似文献   

8.
马王堆帛书《衷》篇自篇题确立以来,因紧接篇名后表示字数的“二千”之语与实际字数不合,多遭人非议。然“二千”或确是表示《衷》篇的字数。依古书成书情况,结合《衷》篇的结构,其内容可能来源于多篇文章,《衷》篇作者在围绕“衷”之主旨选定的内容时并没有赘余部分,而抄者非作者本人,在摘录时将紧接其后的原篇内容一并抄下,计数则仍据作者选定内容.故其篇尾仍提二千。  相似文献   

9.
晓宇 《老年人》2010,(3):26-27
初识冯少先,就被他给弹“晕”了。那是在10多年前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他用月琴独奏了一曲《铁人之歌》:优美的旋律,高亢的曲调,伴着动情的高歌,观众的情绪被他调动起来。随即,许多人眼角开始泛出泪花……  相似文献   

10.
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中国国画史上塑造群体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内蕴着深厚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画笔”“画心”“画魂”三个角度入手对该画的艺术文化生境展开了探讨。通过对这幅画的分析,也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个“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外书摘》2011,(5):46-46
《音乐欣赏圣经》(上、下册) 《音乐欣赏圣经》系美国各音乐学院和综合大学音乐专业的教材与必备参考书,1955年由美国诺顿出版公司初版。五十多年来.经过多次修订,在国际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音乐史学界誉为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圣经”。这次重译出版的是该书2003年的第9版(标准版)。  相似文献   

12.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3.
路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就是因为它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骨肉情深。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形式的爱与情,但没有哪一种爱比父母对儿女的舔犊之爱更无私,更博大;也没有哪一种情比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更深切,更绵长。  相似文献   

14.
幼时读书,读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时,亢奋不已,便自小立下了与英雄相同的志向。人常言:女大十八变,依我看,男大八十变。比如我,其中一变就是上述志向被抛到爪哇国去了“。匈奴”尚未灭,却已经抱得美人归了。当然,我也曾经矛盾过,究竟是先灭“匈奴”呢,还是边灭“匈奴”边把家“为”了?据知,写《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有矛盾重重的时候,难以抉择时就在笔记本上列了一张结婚和独身生活各有利弊的对照表:“我的上帝,一个人如果总像一只无性的工蜂那样,一生只是工作、工作,没有别的一切,实在是很难想象的。在这烟雾弥漫、…  相似文献   

15.
“正点”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绿林草莽。《隋唐演义》中程咬金和尤俊达密谋劫夺靠山王杨林送给隋炀帝的皇杠,埋伏在押解皇杠的队伍必经的山路两旁。当押解皇杠的队伍进入埋伏区以后,小喽罗马上报告:“报告大王,正点子已到。”可见“正点”是指预期中的劫夺目标。至于在埋伏打劫中,不时经过埋伏区的其他商旅,只能简称为点子,而不能称为“正点”了。 不知从何时起,“正点”一词被男人们用来作为梦中情人心中偶像的代名词,这种用法难免给人一种“劫艳猎色”之嫌,不无玩世不恭和调侃的意味。时至今日,‘正点’一词更是披上了时尚的外…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女性大世界》2005,(4):18-18
辛苦了!新春好!我是贵刊两年来踏实的读者,非常喜欢看杂志里的“话题.人物”和“两性.爱情”,尤其是这斯的《女人三十》和《未婚外遇之情爱报告》,图文更精美了,娱乐性可读性更高了,看完后,我内心深处的情弦被颤动了……  相似文献   

17.
曾舞·浪漫红尘中这是一个无知者的提问─—女为谁容?答曰:“女为悦己者容!”“赤橙黄绿,勾勾描描,只要哥哥欢喜。”这是伊的话。这句古语的前提是,先有“悦己者”的存在,而后才是“女”之“容”。能不能较个真儿:其一,如果没有“悦己者”,这“女”还“容”不“...  相似文献   

18.
朱冰  陈可人 《中外书摘》2007,(11):57-60
彼得斯在《交流的无奈》中有一段话:交流之罕见和脆弱,就像水晶。“泪水”作为《艺术人生》“真诚”态度一个最明显的外化表征,它被不断放大的过程是颇具意味的,因为对一档谈话节目而言,“泪水”其实就是一个鲜明的符号,它宣告着交流的完美畅通,也宣告了交流双方心灵上的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19.
近读巴金的《随想录》,想起作家刘心武的一句话:“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活不多,但很精彩。人生不可缺少亲情、友情和爱情。文学巨匠巴金可堪称为具有“三情”的典型人物。亲情是一种深度。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包括出于重的称呼和热心的照顾,真正体现“一家”的感情,充满一家人的欢乐。巴老在家里,和家人朝夕相处,以加情愫。他写“随想”,养成一种习惯,即让女儿小林做“随想”的第一个读者,给提意见。小林是文学刊物的编辑,有些实践经验。她校阅…  相似文献   

20.
没有醉鬼的酒店──求异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可你一定没听说过还有被称为“没有醉鬼的酒店”的酒店,这是意大利的“美而奇”酒店。这家酒店自开业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有失体面的醉汉,被称为“没有醉鬼的酒店”,因而生意兴隆。真可谓“一招鲜,吃遍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