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1,(24):16-16
外婆又来了,迈着细碎的步子,背着蓝格子的小包袱,银白的头发,照例梳得一丝不乱, 时隔一年,外婆又住到了母亲给她准备好的卧室里,一张小床,干净的被褥,新鲜的水果。午饭是韭菜馅的水饺,外婆吃了一碗,然后,她拿出那些花花绿绿的药瓶,喝药。午后,她闲坐在胡同里,邻居们打招呼说:“来啦?多住些日子!”外婆就笑:“来了,多住些日子。”傍晚,又该吃晚饭了,饭后,我打来热水,外婆洗澡,上床,熄灯。  相似文献   

2.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4,(21):27-27
这天,又轮到外婆来我家住了。她迈着细碎的步子,背着蓝格子包袱,银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她依旧住在母亲准备好的卧室,一张小床,干净的被褥。午饭时,母亲特意做了韭菜馅饺子,外婆胃口还行,吃了一碗。然后,她拿出大大小小的药片,服了下去。  相似文献   

3.
流沙 《老年世界》2008,(18):22-22
外婆是个老杭州了,在南星桥住了二十多年,然后拆迁住到了拱北小区,又住了五年。在拱北小区,外婆失去了丈夫,一个人又住了一年。  相似文献   

4.
小河岸边     
岁月流水,冲刷我的记忆堤岸,往事似那泛起的浪花,把我带回了故乡的小河。小河岸边有我小时爬过的大柳树,有我外婆单薄的身影……当我还在嗷嗷待哺的时候,妈妈就把我送到了小河边的外婆家。外婆疼我爱我,酷暑里用蒲扇为我驱蚊,寒冬天用热水为我暖脚。她亲手偎出的米粥,滋养我一天天长大。当我璃研学步时,外婆那双苍老的手总是在小心地护着我。当我用稚嫩的声音呼唤“外婆”时,外婆高兴地把我搂在怀里,眼睛里滚落出两行泪水。外婆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我在她的身边学到了很多很多。她教我挑水、割草、放牛;教我洗衣补袜、煮饭…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什么?     
我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外婆独自抚养两男五女共七个儿女,熬过了艰难的战后重建年代。我到外婆家住的时候是1958年,外婆58岁。生活当然不宽裕,但她总是那么开朗乐观、精神抖擞。而我呢,在和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6.
情人与树叶     
小时候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外婆是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最会讲故事。在我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她对我说: 女人小的时候是听故事,识字以后是看故事,到了一朵花 盛开的年纪没准儿就活到故事里去了  相似文献   

7.
针线情结     
针线情结虽然1994年夏天,外婆的心情好极了。她眯着眼坐在阳光里穿针引线,满头的银丝闪闪发亮。每逢有熟识的人来家里做客,外婆就会抢着说:“来喝喜酒啊!我外孙女要结婚啦!”如果是她的那些老姐妹,她们便会很诧异地追问外婆:“就是那个不会做针线的女孩吗?”...  相似文献   

8.
我的外婆     
我出生那年,外婆46岁。我16岁时,外婆就死了,年仅62岁。死得很惨,震惊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曾经达观爽快的性格与她的最终归宿,颇让人迷惑不解。 外婆的模样酷似高尔基《童年》里慈祥的外祖母,胖胖的,做饭或走路时有一点喘,一对大眼总是眯缝着微笑。母亲带我第一次来乡下见外婆时,她就眯缝着眼,只是冲我笑,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线。 以后外婆就爱把手放在我头顶上,说一些欣赏我的话。稍大一点后,每接受她热手的抚摸,我便沉浸在无限的温暖和幸福中,一个孩子最初的幸福是从他被欣赏中获得的。我喜欢外婆。 可能是伙食太素,…  相似文献   

9.
王琴 《老人世界》2013,(9):30-30
孩子放暑假了,乡下的父母思念心切.便带她去小住。 走在村野的小道上,稻田里散发出阵阵稻花清香,随着微风吸入我们心脾?女儿自言自语道:“稻花的清香,得益于自然雨露滋润,才自由呼吸空气,茂盛生长,而我整个暑假又将往来于培训班,大脑也能充足成长吗?”听得我心颤,但又无语回答,因为找不到最好答案来回应她内心的疑惑.  相似文献   

10.
容蓉 《华夏少年》2007,(9):82-83
在我成长的路上,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我记忆的天空中闪闪发亮。今天,一颗闪亮的星星又在我的脑际里划过。 这天早上,我来到外婆家渡假,姨妈也把她那两岁半的儿子小健送到外婆家,让外婆看管。正巧,外婆有事在身,便把小健交给我。外婆临走时吩咐我说:“当好小保姆,看好小孩。”不就是逗逗小孩吗?容易,我便一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佳妮注意到老公林强脸上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可他那微蹙的眉头告诉她,他不情愿。小姨来袭佳妮拖着疲累的双腿进门,看见外甥女楠楠在院子里玩,而妹妹小梅又在厨房跟母亲哭诉,她预感这丫头又有什么事了。果不其然,饭桌上,母亲替小梅说话了:"这段时间小梅先住在咱家,你多担待点。"没等她表态,小梅的眼泪就砸了下来。佳妮最烦小梅哭,她一哭,自己这当姐的能拒绝?况且她带孩子来娘家住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一天外婆再也不像孩子,不需要我们为她操心,为她欢笑,生活会多出一大片空白。白天,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外婆。空荡荡的房子里,两个人总是如影随形。母亲走到哪里外婆就跟到哪里。母亲在厨房里烧菜,她就帮着做下手;母亲在客厅里读报看电视,她就陪在一旁织毛衣。外婆是  相似文献   

13.
阿兹 《现代妇女》2010,(7):17-17
外婆只是想尽她的所能给我们留下点儿什么. 外婆在洪崖洞三楼的蚕丝店里,很欢喜地跟正在拨理蚕茧的工人聊了半天,小心询问人家木桶里的水是温的还是凉的.她微驼着背,目不转晴地观察,最后笑眯眯地转过头来,对我说:"我给你买一床!"  相似文献   

14.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15.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16.
石莉莎 《老年人》2009,(5):37-3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让我又想起了外婆。 我外婆是湘潭乌石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老太太。如今村里大多数人可能早已将她忘记,晚辈后生们就更不知道她是谁了。  相似文献   

17.
远在北京的外甥女在QQ视频里给她外婆和我们拜年时,老妈一见到视频里的外甥女就一个劲地说:“这样真好!那么远也能看到,还能说话……”说着,她饶有兴趣地问我: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该算是分手了 安缇休了今年剩下的年假,回家乡看望外婆。安缇每天总是借口去看望老同学而早早出门。她独自来到星湖边,静静地坐着石阶看来来往往的游船。她心里对外婆很愧疚,却无能为力。她的假期只有5天,外婆却盼了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19.
去年6月,我在住处不远的小吃店里看世界杯,听那个叫沈冰的美女主持说"你喜欢一个城市,其实是因为喜欢那个城市里的某个人。"我不幸被她言中。欣欣是我的初中同学。她是那种成绩好、口齿伶俐的女生,所以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家乡的贵族学校教中文。欣欣高中时,父母因车祸去世,后来跟着外婆过,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重庆市最好的师大。在师大里,欣欣恋爱了,因为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欣欣选择了南下到广州打工。我循着她的脚步来到广州,跟她成了同事。欣欣关照我要记得打卡。我住的地方离厂子很远,走30分钟才有车站。每天早晨,我在路口的小摊子买两根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周蓉,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孩。她双脚残疾,是湖南第一位被保送的残疾硕士研究生。从上大学起,就一直由善良慈祥的外婆照顾她。在学生宿舍里,周蓉向我讲述了她和外婆刘再英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