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实现工业园区生态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生态工业园的实现途径,分析了政府在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其具有为工业共生网络发展提供制度激励与规划、协调,引导、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用工程一体化发展,通过微观规制与宏观管理确保园区生态化发展等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及其生态化转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在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论证了传统技术创新理论单一的经济化倾向和生态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概念,把生态追求和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阐述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提出了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民法总则》绿色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科技创新法律生态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科技创新法律生态化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价值导向,兼顾科技创新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科技创新法律生态化基础理论的阐述,分析我国当前科技创新法律生态化的立法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相关法律规制,探讨我国科技创新法律生态化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在生态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建立多方协作的中小企业扶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生态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政府扶持在中小企业生态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提出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生态化建设政府扶持机制体系建议,进而对其进行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乡规划法对灾后重建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出发,分析了灾后重建中城乡规划法生态化应当具备的全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规划的思想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国家在城乡规划中的主导性作用,促进重建中的环境保护,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发展灾区生态产业的具体措施,促进灾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产业生态化理论的思想起源,演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然后探讨了该理论的研究线路、追求目标和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理论面临的困境和误区,最后从研究视角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等方面思考了产业生态化理论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今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电子政务已经发展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进程.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在电子政务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新时期下电子政务创新性的研究对政府管理的民主政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民主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此建设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效、民主、廉洁、勤政、务实的政府得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民主政治方面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生态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态化、信息化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介绍面向信息社会的生态城市——信息化生态城市的基本含义、概念由来,提出了在城市规划中信息化和生态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信息化生态城市及其实践,认为以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为依托,以信息技术、生态技术等先进科技为支撑,承应“可持续发展”时代脉搏的信息化生态城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一切问题。传统意义的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缺少关怀意见,根据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必须对技术创新实行生态化转向。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是技术创新实行生态化转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变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文分别从能源安全政策、产业、财税政策、公共参与政策、人才政策以及消费政策五方面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价值为主要取向的技术创新给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避免生态危机在中国重演,一些学者提出了技术创新应该从经济价值到生态化取向的转向。在认同这一转向的基础上,提出还要更好地协调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的关系,需要使技术创新进一步从当代的生态化取向,转向生态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与安徽发展的关联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关联影响,并提出以下对策:加速融入长三角与中部伙伴关系构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与全民创业,构建安徽永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需要进一步凸显自身传统学科优势与特色效应,从而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功能和支持力度,最终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本文分析了这种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可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腾飞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引起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促使人们首先是西方学者反思促进这一历史巨变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讨,出现了被冠以"中国模式"的理论范式和学术争鸣。本文认为,中国发展道路的确具有其独特性,但遑论"中国模式"为时尚早。中国发展道路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因素,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又有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完善的地方。纵观中国几十年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创新驱动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典型特征。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创新体系既是中国发展道路形成的动力,也是不断走向成熟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村镇地区应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贯彻生态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社区和谐等生态化建设原则,遵循村镇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积极构筑村镇生态建设的顶层体制及规划体系,开展生态建设技术的本地化集成应用,形成注重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以宁波北仑河头村生态化建设为案例,分析了该村镇地区可借鉴的生态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CA-SE-DEA理论的组合模型,对其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影响其发展进程的要素体系,并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检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成因.同时,基于C-D生产函数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因素在长江经济带当中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目前未能达到我国平均水准;位于长江边缘地带的各省市在科技创新效率方面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并且这一差异呈现扩大态势;在影响成因当中,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影响最大,科技投资、科技输出以及科技环境对于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尤为关键.因此,长江经济带需要整体调整和规划,构建协调机制,形成流域整体创新创业的良好运作系统,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