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市民宪法的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民宪法坚持"宪法从人民生活中来,到人民生活中去"的理念,与传统政治宪法比较而言,具有独特的品格.一是生活的品格:宪法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应与人们的生活范围重合,人们可以运用宪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二是精细的品格:宪法应该是一个"有效且无漏洞"的规范体系,关注人们生活中琐碎、具体的事件;三是制度的品格:任何权利均具有"制度保障"的品格,立法机关的"形成自由"不得侵害特定法律制度的核心与本质内容,在履行宪法的保护义务时遵循"不足之禁止"与"过度之禁止"两项基本原则;四是技术的品格:宪法条文的内容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发掘,宪法问题要借助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2.
廉政与宪法密切相关,廉政既是宪法的应有之义、维护着宪法的权威,还符合宪法的实践理性和理论诉求。从廉政的角度看,我国现行宪法存在着权力来源的规定模糊、人权保障的实质弱化、“公共利益”条款的祸害的弊病;宪法应该分别回应,使之明确具体、保障强化、祸害消解。只有从宪法这个“根本”上着手,才能使廉政建设取得根本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宪法人口制度是在人口活动领域中所应遵循的最高规范体系,它可以分为外在宪法人口制度和内在宪法人口制度:外在宪法人口制度主要表现在宪法文本中,由与人口活动的相应条款构成;内在宪法人口制度则主要是由人们在日常人口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习惯、习俗和伦理道德构成。外在宪法人1:7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内在宪法人口制度由冲突达致契合的过程。通过对内外宪法人口制度的探析,追究两者冲突与契合之处,以期消弭冲突、达致契合之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解释制度由宪法解释制度、港澳基本法解释制度与普通法律解释制度等构成。我国的立法解释制度与宪法中所蕴涵的“人民主权”、“民主集中”、“权力监督”等宪法原则和精神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因此。在现行宪法的框架内,立法解释制度之发展与完善必须尊重上述制度原则,否则就会违背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产生制度体系内的不协调和不一致,最终使制度在整体上丧失其应有的效力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宪法:民主之法——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宪法产生发展的历史、宪法的内容及宪法发展目标揭示了宪法学这一本质特征。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宪法含义经历了从规定政权组织结构到规定公民权利 ,从规定公民权利到保障宪法中公民权利实现的变化 ;从现实世界范围内各国宪法内容考察 ,它们在形式上都承认主权属于人民 ,确认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和民主原则 ;从人类发展趋势来看 ,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 ,由于需求的无限性 ,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据此 ,宪法学研究范围具体应包括 :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制度、国家、公民及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国际私法当今发展的动向是:1.内容范围不断扩大,新学说不断涌现;2.法律关系分割化,连结因素弹性化;3.重视实体法解决的方法,重视政策定向、结果选择的运用;4.“意思自治”限制加强,契约履行地特定具体;5.住所地法代替本国法,法院地法优先适用;6.反致态度发生改变,第三世界登上国际私法舞台;7.国内立法法典化,国际立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东方 《社区》2002,(22):30-31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关心重视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两个确保”要到位,以保障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这是人民政府爱人民,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但是,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仅有基本生活救助是不够的,还  相似文献   

8.
中国宪法规范和宪法文本之间存在具体差距。中国的宪法是“没牙的宪法”,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就是为了使宪法能够运转起来。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需要超越传统的法制统合的价值目标,将人权保障和法制统合进行结构性整合。  相似文献   

9.
愉悦感、稳定感、安全感的满足程度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而公平正义有助于利益合理分配,提升人民的愉悦感;有助于增进政府的信任度,加强人民的稳定感;有助于社会良性运行,确保人民的安全感。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公平正义对人民幸福的促进作用:第一,完善分配制度体系,使公平正义具有制度保障;第二,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使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能顺畅运行;第三,提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使公平正义的具体举措能更有效地落实。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依宪法治国乃依法治国之精义。这是因为:“依法治国”中的“法”以宪法为龙头和核心,依法治国中的“国”立基于以宪法为前提与依据的宪政制度,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据宪法规范国家权力,宪法深深嵌入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的税收种类主要有农业税和工商税。边区税收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是边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物质保障性;保护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宏观调控性;建立了一套垂直的管理系统,具有集中统一性;在税收征收上坚持群众路线,具有人民民主性。边区税收的当代价值表现为:要大力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财力保障;要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健康发展;税收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路线,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保护是宪法学的重要议题。中国宪法生态环境核心条款为第26条,此条文具有其特殊意义,应将其置于特定理论架构下予以解释。德国"制度性保障"理论可资借鉴为释义基础,据此理论,古典制度性保障与基本权相区分,保障效果是"核心不可废止,边缘可以限制",现代制度性保障属于客观价值秩序,国家须"积极形塑制度"。环境作为一种制度,受宪法保障,宪法通过制度性保障的消极和积极之二元结构,课以国家义务,促成环境保护之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非升即走”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的主流制度,高校教师的权益保障问题在人事制度改革和相关立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结合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来看,我国高校教师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主要表现为“学术青椒”的尴尬:在“非升即走”聘用合同签订前,高校教师的法律身份模糊;在签订合同时,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尤其是平等参与权缺失;在履行合同中,高校教师权利救济渠道不畅。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术锦标赛”的异化:高校人事管理的相关法律内容模糊、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不清和“非升即走”制度的价值偏离。破解“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的关键在于学术生态的优化:国家层面应明确“非升即走”聘用合同是“具有行政要素的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重构高校教师“兼具公权与私权性质的特殊劳动者”的法律身份,完善高校教师聘任的相关法律体系;高校层面应重塑“非升即走”的制度价值,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完善“非升即走”制度内容及配套措施,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宪法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众生活是宪法的逻辑起点与永恒的价值取向,民生也是宪法的重要内容,而宪法则是民众生活的根本保障。30年宪法实施效果的反思与当前民生问题高发的现实启示我们:宪法的实施需要体现民生关怀。当前应以民生关怀为基点,通过强化制约权力、关注民生的立宪、行宪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建立完善宪法保障制度等进一步推进宪法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消费管理思想以“黜奢崇俭”为主题,但是《管子》中“奢俭并重”的消费管理思想却独树一帜。强调二者是同时并存,互为补充的。其消费管理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指出了奢与俭是辩证统一的、奢侈和节俭是具体而有条件的,并据以提出了“适度”消费观。《管子》的重要意义在于:《管子》中关于扩大社会消费需要,是刺激生产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举措;提倡有产者的高消费和奢侈生活,这样可以扩大劳动者就业,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提倡和鼓励人民消费,是调动人民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等思想观点,对今天我们建立新形势下的现代消费管理思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政体与宪法是同义的,认为优良的政体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法治为基础,用法律规范、制约政治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是一种“混合”政体,集中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优点,并使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权中保持恰当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宪法法律化是指宪法像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法律化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理论与认知问题,即认识到宪法首先是且必须是法律;另一个是制度与实践问题,即实施宪法这一法律的司法性机关的建立与司法适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从世界各国立宪与行宪史察之,自宪法到法律之生成规律,一般渐次历经两个发展阶段,即宪法的法律宣言化、宪法实施的制度化及宪法的个案适用与解释.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在我国,要完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就必须完成宪法的法律化过程,这应当是中国法治建设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宪法法律化虽是一个老问题,但它在我国仍然是个新问题,是我国法治之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18.
“超越”具有更为广泛、深邃的内涵,是人类及其社会特有的品质和机制,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现象,宪法文化具有同样的品质。中国文化具有“内在性超越”的本质属性,宪法文化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宪法序言和条文的规定中。深刻体认这一特点,是现行宪法进而贯彻实施宪法不可或缺的哲学基础。中国宪法文化与西方的宪法文化形成鲜明的反差,西方宪法文化是“外在性超越”。这两种文化特点各有所长。中国在发扬“内在性超越”宪法文化优势的同时,也要吸收“外在性超越”注重制度性的约束机制的特长。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制度是研究与矿产资源相关的一切法律问题的逻辑前提,也是研究整体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而《宪法》第9条的规定是构建这一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基础。为解决学界对《宪法》第9条理解的分歧,从法制史、比较法之纵横维度分析,该条具有正当性。从规范法学角度解读,《宪法》第9奈规定的"国家所有"不只是国家的一种权利,也不仅仅是一种公权力,而是一种既包含"权利"也包含"公权力"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切实保障矿藏国有,需遵循几个路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动力保障;加强法治建设,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法治化是法治保障;完善相关制度,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制度化是制度保障;开展公民教育,提升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素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