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所获得的可以感知的形象。音乐的情感体验体现在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认知中,这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与认知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受由音乐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进而在有声语言创作上,由最初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不能与音乐绝缘,音乐情感体验对播音员、主持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播音与主持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其教学需要借助音乐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内容的主体性及接受的双重意义张密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它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的接受过程从感性体验开始逐渐过渡到理性参与,并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3.
邵莉 《新天地》2011,(12):228-228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才能深刻体验音乐的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形象”一直是音乐工作者不断争论的话题,近年来拜读了各家之说,各种观点归纳起来无非是从不同的侧面论述“音乐形象”是否存在的问题,因而总有一种泾渭不明的感觉。为此,我想就此问题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音乐是用音响符号作为物质手段,构成乐音运动形态和表现特征的听觉艺术形式,这一本质特征界定了音乐只能是适应人的听觉习惯才能感知其存在的艺术形态,因此在认识音乐本题的过程中,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音乐美学中自律美学与他律美学  相似文献   

5.
包装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它就象绘画、戏剧、音乐那样复杂,要求达到直觉审美与意蕴审美的一致,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庞大的设计美学中有重要地位的包装装满设计美学,正以其“实用美”的磁石引力,对整个审美场产生“向心”的作用。美不能离开美感。人生产了艺术,同样艺术也造就了人,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创造厂听觉艺术,反之,听觉艺术也创造厂“音乐的耳朵”。审美感知既是感性的,又是超感性的,当美构成超形式与人的身心发生同构感应时,社会性也蕴藏其中。一、传统文化对装精设计美学的影响1.人性化。中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是…  相似文献   

6.
西方纯诗论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纯诗论是马拉美和瓦莱里的纯诗论,广义的还包括作为狭义纯诗论基础的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纯诗论以及瓦莱里之后的其他纯诗论。纯诗论可以从纯粹情感、纯粹观念和纯粹语言三个方面考察。广义纯诗论偏重于纯粹情感,亦即诗的审美情感,因此它与唯美论的界线不清。狭义纯诗论则在纯粹情感的基础上还具有两个特点,即纯粹观念世界的特点和纯粹语言形式的特点。纯诗概念是可以成立的,它具有评判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民歌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有过自我表现、情感抽象、情感否定等多种学说 ,都未能全面准确地论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人类表现性艺术产生的最早的形式之一 ,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内容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形式 ,音乐与情感互动说准确地揭示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音乐的运动形式──音乐中的排列与组合(之一)陈明礼音乐是美的艺术,它的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与和谐上。离开音乐的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离开了音乐的运动形式,音乐的内容也就无从表现了。毋庸置疑,音乐的运动形式是体现音乐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而获得感觉形象的,换言之,没有联想这种思维形式,也就没有音乐的可感性,也就没有音乐的形象性。那样的“音乐”只能成为声音或响动了。可见联想对于音乐多么重要,有人把它比成音乐的生命,是非常恰当的。然而,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它不象图画、雕刻是可见的造型艺术,也不象影视、戏剧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音乐是通过不可见的声音来引起联想的,这种联想非但不容易产生,而且不容易切合实际。做为一个音乐教师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音乐美学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历史梳理,论述了中国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人类的情感是表现音乐的源泉,音乐能给人们心灵以最深刻的情绪与情感变化体验;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也是其获得自我确证的一种方式;电影音乐是通过影视艺术音画结合的途径使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内心情绪及情感变化,在实现自我确证的同时,也实现了画面与音乐所表达情感的相互确证。因此,这也使电影音乐的审美情感活动更易于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音乐心理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学习音乐所必须的心理能力以及如何去发展这种能力。 一、音乐感受能力与各种音乐能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音乐的各种能力是如何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音乐惑知能力。1.听觉表象能力。作为音乐感知能力的音乐听觉,是一种知觉能力,它是通过欣赏、歌唱、演奏等再现音乐的方式,来检验听觉能力水平的。这种知觉能力,在心理学上称听觉表象能力。人们在能够准确地再现音乐之前,已经感受到音乐的起伏变化了。这种感受音乐的基础,就是调式感。 2.调式感。调式感就是人们对曲调变化的情绪体验。在音乐进行中,稳定音与不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按照音的传递方式: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欣赏者心理、生理上的感受,引起他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反应的过程。音乐作为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使命在于以感性的艺术形式去反映客观现实。作为艺术的一种,文学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由于文学的对象是人和人的生活,所以又决定了它反映方式的特殊性。这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始终须以感性的形式感知、把握和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这感性形式还必须能够诉诸人的感受与感情,使人一经感触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生活。概括说来,文学创作过程中形象感知的特征主要有四个:一、具象性;二、情感性;三、选择性;四、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论歌唱听觉     
歌唱艺术既是嗓音发声的艺术 ,又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艺术音乐声响只能在作用于人的听觉生理器官 ,并产生相应的音乐听觉生理和心理感知反映之后 ,才能最终实现和完成歌唱审美艺术创造活动。在歌唱活动中 ,以人声嗓音歌唱音乐声响为具体感知对象的听觉生理、心理机制活动 ,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规律的歌唱听觉现象 ,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歌唱艺术实践。深入探索研究与歌唱活动相关的听觉艺术规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音乐究竟是什么?最朴素的答案是,音乐是情感的表现。但是,人类表现情感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的表情都是音乐。有人认为音乐与情感无关,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我们在聆听音乐时流露的情感只是音乐唤起的,不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家在创作或演奏一首快乐的曲子时,并不必然正在经历着快乐。我们通过音乐可以认识到快乐,并不必然经历着快乐。音乐唤起情感一说也难以成立。只有少数专家才要求认识音乐的形式和情感的性质。多数听众只是享受正在进行的音乐,既不用记住它的开头,也无需猜想它的结尾。音乐可能就是正在鸣响着的声音。这就是迄今为止理论家所描绘的音乐的四副面孔,它们构成了20世纪艺术哲学的华采乐章。  相似文献   

17.
感性化批判     
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与文化对人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技术与情感的失衡是现代人面临的问题之一。组织化、技术化基础上的媒介化运动,诱发、助长和引导着现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的相对性、多元化和世俗化倾向,其基本表现就是以心理——认识上的感觉主义和情感——行为上的情绪化冲动为主调的感性化思潮。本文试析其由来与特点,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则是通过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强弱、长短的控制和对音列、音阶、调式、调性、节奏、旋律的组织构成艺术的表现手段,诉诸于学生的听觉,产生情感的激发作用。这种教学是一种动态艺术教学。由于音乐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演绎性,或曰不确定性,人们对音乐的感受需要依靠艺术的联想,通过情感作用而与现实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所以音乐教学不能也不可能离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思维的一种基本训练。它是指合理、有效的思维程序和方法的形成训练。在高等学校音乐课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  相似文献   

19.
一件艺术品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有机物,它只是表现了生命——情感、生长、运动、情绪和所有赋予生命存在特征的东西。与现实和历史的能量渗透是其活力的表现,洋溢着的神、韵与风力是其价值的精髓。当作品的美学属性、鉴赏主体的精神状态、鉴赏过程的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协同一致相互生发,艺术形象这一积淀着社会历史内容的形式便在历时性的鉴赏和阐释中得以常新。  相似文献   

20.
对音乐中感情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建立在对音乐音响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的对音乐情感的深入感知和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和论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