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普遍语用学是当代伟大哲学家哈贝马斯创立的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哈贝马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努力中和对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的反思中,在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影响下完成了其重要的以主体间性为标志的普遍语用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北方论丛》2002,1(1):46-51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开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随着时代变化、主题转换,其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诸形态的演进.但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不足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创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事.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危机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哲学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并以社会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的眼光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其中,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J·Habermas)以他的“危机理论”闻名于西方。因此,对他的“危机理论”作一些述评,既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也能使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及变化脉络。“合法性危机”是哈贝马斯危机理论的核心。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是同政治制度紧密相关的概念,是指一个合法的制…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的批判开始,建立了以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本质意义,对于了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现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在理性批判的路线上展开现代性批判,试图以交往行为理论重建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并以此反思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劳动范式”和具体结论。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反思.由此重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资本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由于对“重建”和“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必要的澄明,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分析不免偏颇。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澄明。实际上,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而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而“重建”不仅仅只是“重建”还含有“替代”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当代时期。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家在批判继承古典与现代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展开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不仅扩展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创立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方法,而且形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综合范式",实现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从而促进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乃至整个社会学在当代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作为以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点——社会劳动的重建为基础,通过考察他对社会劳动概念的解读和他所引入的交往行为的论述,阐明交往行为置换社会劳动的不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之一柯尔施由于其理论经历的曲折,引起了多方面的兴趣,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关系的角度,探讨柯尔施在哲学转折时期的思想特点,认为柯尔施后期逐步转向了他早期所批判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立场。这种转变和他早期的理论特点、经历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这给我们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所建构的"生产模式"的反思性,为历史唯物主义沦落为历史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埋下了祸根.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认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有偏颇,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在理性批判的路线上展开现代性批判,试图以交往行为理论重建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并以此反思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劳动范式"和具体结论.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反思,由此重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资本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应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当代哲学建构的社会学面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认识范式,这是摆在当代哲学理论面前的时代课题。围绕着现代性批判和后现代性矛盾的反思,围绕着技术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讨论,当代哲学进入社会学领域,从而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社会理论”。这些“社会理论”可以说是当代哲学逐渐社会学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不断哲学化的体现。当代各种社会理论不断地更新其社会研究的问题视域和方法论原则,因而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或者后学科的理论研究样式。在危机中孕育着发展,这应该是当代哲学发展的社会学面向的正面效应。不过,作为某种社会学化的新兴哲学,这些“社会理论”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是有待实践验证的,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共运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可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列宁全集》第36卷第617页)、“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550页)的布哈林曾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进行过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尝试.布哈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或工人阶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他把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又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见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民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等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社会学理论争鸣的基础。然而,这种“两分法”的研究方式在社会学理论进入当代以来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引起了社会学理论大师们的深刻反省,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颠覆了孔德已降的许多先贤成见,综合“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路径,提出生成结构主义,建构了自身的理论系统,从而为研究和认识社会现实提供了一整套理论思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傅永军 《文史哲》2006,(1):136-144
批判理论自诞生之日就为自身存在的基础问题所困扰。早期批判理论家对待基础问题持一种消极的态度。直到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合法性才被认真地当作一个问题。在哈贝马斯通过对解放旨趣的论证为批判理论寻找到认识论基础之后,逻辑地确证批判与理性的内在关联就成为哈贝马斯重建批判理论基础工作的重点。与伽达默尔进行的有关诠释学的论战,是达成理性证成批判基础的关键步骤。从批判理论角度看,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有关诠释学的争论至少部分地将诠释学的兴趣引向实践哲学,确认了批判与反思在构建社会知识中的必要性。借助批判理论的诠释学维度,哈贝马斯为交往行为理论最终完成“基础重建”清理了地基。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哈贝马斯在 80年代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 ,其实早在他 60年代初的著作中就有了萌芽 ,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整体思路是 :“公共领域”于 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 ,但随工具理性的过分扩张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渐趋衰落 ,交往理性受到压制。要化解现代社会的危机 ,根本出路在于重建交往理性。本文指出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也适用于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8.
肇始于启蒙运动、发韧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而作为"现代性产儿"的社会学其产生、发展都与现代性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由现代时期进入后现代时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性上升期形成的现代社会学理论范式的两大传统--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当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释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理论困境.与此同时,各种后现代学术思潮此起彼伏,社会学领域更是大师迭出,他们纷纷对现代性--这一社会学的母体展开反思与批判,以重建当代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9.
李锦程 《理论界》2020,(4):58-65
哈贝马斯的反思理论批判实证主义认识论丧失反思维度,采用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的解释框架,将马克思开创的批判理论阐发为自我反思的批判科学。反思理论因混淆了先验反思与批判反思而受到质疑,促使哈贝马斯从兴趣理论转向语用学。然而,从后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的历史走向中,我们看到反思理论所蕴含的批判与重建之间的张力仍具有当代性。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视域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背景下 ,运用对理性概念的哲学—社会学解释 ,对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动力、标准和序列进行了系统构建 ,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进化理论体系。在他的理论话语中 ,彰显着对当代维度和主体向度的张扬 ,体现着许多独到的深刻见解。但是 ,由于他把社会进化建立在交往理性和学习机制的基础上 ,因而使得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化理论由扬弃而实际异变成了摈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