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加强师范教育,迎接21世纪教育的挑战顾明远21世纪就要到了。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在20世纪遇到的许多难题可望在21世纪解决,但也会有些问题将在21世纪恶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总是给人类带来财富和幸福,有时还会带来灾难。世界是个大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西方文学批评的世纪,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批评流派 和理论。20世纪下半叶,解构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学批评方法,打破了二元对立模式,解构了中心主义,成为一种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安平 《21世纪》2000,(2):16-17
20世纪过去了,人类迎来了新的千年。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展望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普遍认为,21世纪科学技术将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信息技术 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在信息资源、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实现微电子与光电子结合,智能计算与认知、脑科学相结合,其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和多样,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20世纪儒家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变的文化背景上,从多个方面展开了20世纪华文文学典律构建的思路,考察了20世纪华文文学经典的累积形成过程及其价值尺度,并以此作为构建20世纪华文文学史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民族主义浪潮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20世纪世界历史,追究20世纪发展演变的根源,我们探测到的不是别的,正是民族主义的底蕴。凤云聚汇的20世纪在整体化、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模塑了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则在村殊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生存情境中演绎了世界历史。民族主义的洪峰巨浪裹挟着20世纪世界历史奔突碰撞,使之成为本世纪发展演变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博士论文《委婉修辞研究》中明确定义说:“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到了21世纪初,笔者在所著《修辞心理学》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7.
两极化世界格局解体后,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议论未来世界新格局,都认同世界新格局尚未形成,当然也就谈不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了。其实,20世纪的历史滚动,已经把21世纪的世界格局架构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了,而且,许多国际事务的处理已经大体上遵循着多极化世界格局所追求的原则在进行运作。20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民族解放运功的兴起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石油世纪,石油在整个20世纪意味着控制权。展望21世纪,随着石油剩余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实现能源替代是个必然趋势。但是,在找到足够数量替代能源之前,石油的地位和作用仍将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前半期,围绕石油控制权的斗争将会表现得相当激烈。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赖有自己豪迈的石油工业,得以在20世纪的后半期,任凭世界石油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面对21世纪,昂首阔步,信心百倍。中国这支英雄的石油队伍,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发展道路,谱写了一部世界石油…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此处     
李愚 《社区》2014,(14):26-26
19世纪,法国天才诗人兰波创造了“生活在别处”这句话;20世纪,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秦地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展呈的世纪性的文化轨迹,也在较大程度上折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历程。本文侧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大致梳理了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轨迹,揭示了其所蕴含的历史性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诉诸实践,掌握群众,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接受了多方面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反复检验,显示出它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上的重要作用,是人类在新的世纪,解决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探索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21世纪的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与20世纪相比较,会有许多新的特点,一方面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又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在人类实践中进一步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应对挑战,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蓝图:中国在21世纪──谈中国21世纪议程甘师俊20世纪的人类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极大提高,生活日益昌盛。然而,一个巨大的阴影也笼罩在我们周围:人口在膨胀,水土在流失,森林在破坏,环境在污染,资源在消耗……世界敲响了警钟,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7-18世纪,不平等条约概念曾经为西方国际法的经典作家们所讨论,但是在19世纪被遗忘。20世纪以后不平等条约概念的复活,是从中国开始的。1906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在深刻理解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弘扬,带动了中国人使用不平等条约概念。不平等条约概念真正在中国广泛使用,是在国民革命兴起的过程中,而孙中山在其中发挥了致为关键的作用。不平等条约概念是孙中山留给20世纪中国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科技发展在极大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并给人类带来了种种道德困惑,给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重点加强科技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其间,由于中国在20世纪特殊的历史境遇,人的文学的几经偏离,许多时候文学对于“人”的背离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的背景下,对人的文学的全面回归,一方面,人的文学的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直接带来了文学的多元与繁荣;同时,文学过分的对于人性的“提纯”和人生“照相式”的表现,也使人的文学出现了又一种偏离。因此,在全球化、商品化的21世纪,人的文学将继续努力自觉地关注人、表现人、完善人。  相似文献   

17.
[摘要]藏族宗教各宗派在本质上无差别的思想观念藏语史称“瑞麦”,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前后。17世纪,班禅洛桑曲吉坚赞明确提出了藏族宗教各宗派在本质上无差别的观点,并培养出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坚赞这样持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念的历史伟人。19世纪,先后出现了嘉央钦泽旺布、贡珠元丹嘉措、夏察扎西坚赞等主张践行“瑞麦”的藏传佛教大师。面对21世纪,随着藏传佛教走向世界,深刻理会“瑞麦”观,依法践行“瑞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人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世纪前半期,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军人职业化的发展,军人干政的现象逐渐消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军人再度活跃于拉关政治舞台;二战后,特别是冷战时期,军事学说的变化、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和政治危机,促使一系列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了军人政权;20世纪80年代后,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但是,拉美国家是否解决了军人干政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1994,(1)
使命与希望──本刊诚邀专栏作者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已感到21世纪那匆匆的脚步声了。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人类在充满激情地展望,人类也在深沉地回顾。《世纪》因之应运而生。回首百年沧桑,人类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人类走过曲曲折折的道路;放眼新世纪曙光,人类...  相似文献   

20.
宋蕊睿 《中南论坛》2009,4(4):49-51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科技发展在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给人类带来了种种道德困惑,对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重点加强科技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