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姥姥的邻居是些维族人,因为我也会些维语,所以也从中认识了一些同龄的维族女孩,尼莎姑丽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十三岁的年龄应该是花季年龄,有着十分快乐的童年,而我却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快乐和幸福。九年前,一场车祸使我失去了爸爸,也失去了我们家惟一的生活来源。曾经有人劝妈妈说:“把小莹送人吧,再说她是女孩子,送人以后可以减轻负担,日子还能好过一些!”可妈妈却没有这么做。就在这时,村里的领导得知了我们家的情况后,派人来安慰妈妈,让她重新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告诉我们:“你们家的困难是暂时的,村里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的”。  相似文献   

3.
周末,看到女儿的书包脏的不像样,张嫂就将女儿的书本倒出来,准备帮她洗书包。这时,一个小盒子滚下了桌子,张嫂捡起时,一看就呆了:女儿今年才13岁,就偷偷地用丰乳霜了!她也害怕直接与女儿对话,就先到医院美容科咨询。  相似文献   

4.
小天的梦想     
小天是我到北京后不久便认识的朋友,和她的相识,纯属偶然。一天晚上,我去附近一家小超市挑选杯子,一个女孩也过来看杯子,我们在对杯子看来看去时,也就开始聊起来……该告别了,我问她的名字,她眨眨眼:“叫我小天吧,大家都这么叫我。”  相似文献   

5.
一位母亲来电话说:她的儿子上高中,学习方面说不上是好是坏,成绩平平。最近要高考了,可她的儿子就跟平时一样,吊儿郎当,游游逛逛,对复习一点不上心。这位母亲心里着急,可又不敢催儿子复习,怕他发脾气,实在忍不住就对儿子说:快考试了你怎么还不复习呀?儿子对她说的话使她感到不安。儿子说:考上考不上大学有什么用,学习又有什么用。辛辛苦苦的,一宇一句的背书本,让自己累的够戗,等有一天,战争爆发,一颗原子弹大家一块儿完。所以,你也别管我,实在不行,我就到深山里当和尚去。反正我就是不想学。听了儿子的话,看到儿子的样子。这位母亲不安的同时也很彷徨,她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让儿子这么悲观,这么恢心。她说我要是有文化就好了,可以给他讲道理,我这水平,一讲话还不让儿子笑话我。可我心里急啊!他如果这样下去,考大学我就不指望了。他以后会是怎样?走什么路?怎么生活?表面我很平静,可我心里都快急死了。我不知道在我养育和教育他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十九岁的桑英,这个刚走出中专学校不久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已婚日本人,这个“新新”女孩用“另类”方式燃烧爱情,我行我素心甘情愿地作了外国人的婚外情人。为什么她会狂热地爱恋一个岁数同父亲一样大的男人,母亲为什么又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呢?  相似文献   

7.
女儿是我们夫妻一手带大的,没让别人帮一点忙,因为我们年龄很大才结的婚,婚后第三年才有了这个女儿,掌上明珠似的,也不知该怎么疼了。我们家里条件好,经济又宽裕。所以女儿等于是福坑里长大的。孩子的父亲工作非常忙,女儿主要是我带。可能是溺爱吧,这孩子从小就犟劲特强,从四、五岁时就任性,你拉她往东她就要往西,我们以为这孩子就是这个脾气秉性,可是到了十二、三岁以后,尤其是这两年她开始学得更任性了,要怎样就得怎样,不依她,她会闹翻天。以前一直什么都很听话,学习也好。老师常夸她,说她长得好,还聪明,学什么都挺快。可近一年多不知怎的,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老师也反映说她学习也下滑了,而且穿衣打扮不像个中学生,有点像社会青年,在学校交男朋友,和男孩子整天泡在一起。我们苦口婆心地劝她,一点作用都没有。前些日子她坐火车出去玩,普通硬座不行,一定要买软卧。我们怕她闹,赶紧给她买了。现在发展到和我们做父母的吵嘴时动上手了,还和她爸爸扭打起来。她爸急了打了她嘴巴。这以后,她爸爸气得不回家了。  相似文献   

8.
有缘     
寻着声音走过去…… 看到一双圣洁的眼睛便痴痴地闯入她的眼线,“你好!”我轻轻地打着招呼。呼地,她把眼睛望向我,笑颜在汩汩流动。她转向我的瞬间,眼睛里没有温柔,有的是灼人的热辣和火一样的快乐。像蛋清一样的白睛,黑黑的瞳仁里面有着远古的苍凉,与热辣并行间还有让你感到的旷野般宁静,又像是远处青山绿水间的一摸夺你眼的虹。  相似文献   

9.
今年14岁的岩萍,是“春蕾计划”和“关爱女孩行动”中滋润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棵小苗,这个本处在父母膝下撒娇年龄的独生女孩,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自懂事起便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之中。母亲下岗后靠打小工、织毛衣、拾废塑料瓶等赚些微薄收入勉强维护生活。  相似文献   

10.
深思(过客):我是一个十四岁女孩的母亲.她是我生命的全部希望,但她很使我失望。她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却迷上了唱歌跳舞.把我给她的零钱都买了CD、随身听。您说.这能有什么出息?我告诉她:不上大学就死路一条,可怎么说.她也听不进去。我该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一天     
风儿轻轻送来了花儿的清香,乌儿的鸣唱。然而,玉儿却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她一动不动地注视着那条蜿蜒曲折的载着她的父亲和她全部希望的小道,生怕自己一不留神,父亲就会消失,“希望”就会破灭……爸爸为什么还不回来,他是不是忘了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不!他不会的,他说过等挣了钱就回来让我上学了,可现在……  相似文献   

12.
小敏3岁时,父母离婚了。她与爸爸生活在爷爷、奶奶家。幼小的心灵怎么懂得父母离婚的事呢?她只知道从某一天开始。她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她以为,用以前的方式能找回妈妈,于是她拼命地哭。边哭边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并没有因为她的声嘶力竭而回到她身边。  相似文献   

13.
伴国策左右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历了悲壮、坎坷、光辉的历程。在几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从最早的“人口问题”非抓不可,到确定为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历经酸、甜、苦、辣,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控制人口增长的道路。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个发小,高玲玲,她的父母就是不履行计划生育政策,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从两岁多我们就玩在一起,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在我们心里是无法用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但是到了12岁,玲玲变的不再那么开心,  相似文献   

14.
孤女不孤     
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柳林镇古城畈居委会有一位叫张双的小女孩,今年只有14岁,然而受命运的捉弄,对小张双的童年实在是太不幸,酸楚和苦涩伴随她度过了14个春秋。没有父爱,也没有母爱,只有社会这个大家庭在激励着她,让她茁壮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让女儿远航     
我的女儿范金鸽,今年已经八岁了,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懂得关心父母的乖女儿:在学校,她是一名学习认真,喜欢帮助同学的好班长:在村里,她是一个懂礼貌。热心肠的好孩子。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要夸奖她。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前,我在农村出生不到半月,生父母因我是女孩,又是先天性的右上肢残疾,便将我裹好后弃之山野。是善良的养母将我拾回,当她含辛茹苦地把我培养成人时,她却离我远去了,但她曾对我至极的抚育和关爱的情景时时萦绕在脑际,让我无法抹去。  相似文献   

17.
吴奈(过客):我女儿14岁,她迷上了上网。我怕影响学习不让她玩。她说你再限制我就去网吧。我真没办法了,我悔恨当初给她买电脑。  相似文献   

18.
一位母亲如是说:我有一个女儿。我们与我的父母一起生活。我们是单亲家庭。因为感情的挫折.更因为女儿是个女孩儿,所以从小要求她很严。心底有种感觉.严格的管教。严谨的行为会使女儿长大后自主、独立,不要经历像我一样的感情不幸。女儿似乎听到了我内心的独白,因此从小就很听话.学习也不让我费心,加之父母帮一把,这些年工作与生活间,有女儿乖巧的安慰.我的“伤口”渐渐隐去了疼痛。我感谢父母的同时.更加疼爱我的女儿了。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22日凌晨1:45,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美丽的时刻,因为我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小女孩。看着她粉嫩粉嫩的小脸,我忍不住俯下身去亲了亲她,她竟然睁开黑黝黝的眼睛四处打量。多鲜活的一个生命啊!她就是一朵晨曦中绽放的玫瑰,清新、美丽。  相似文献   

20.
姐姐大我五岁,她本来读书成绩很好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可母亲因胃癌去世一年后,她就辍学在家干活了。那时,我也上小学二年级了,知道家中供两个孩子读书经济上很困难。姐姐大概是怕我内疚,故意说:“姐不喜欢读书。我更喜欢帮爸干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